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以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来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身为人师,必须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做一位具备亲和力、亲切感、高尚感的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以弥补学生本身对于体育教师的敬畏,以平等、友好的“亦师亦友”关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使学生能“亲其师”,方能实现“信其道”的良好教学效果,才能激活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中来的极大兴趣,建立起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学习模式。对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放下师道尊严,实施快乐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围绕“发掘兴趣、快乐体育”的主体做文章,然如何实现这一主题,教师的言行身教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面对微笑开展教学,以提升学生对课堂的接受力和欢迎度;以赏识、鼓励、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切勿学生某一动作不规范就恶语相向、甚至体罚学生,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正激励,方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兴趣,并建立起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保持生命力。
(二)实行情绪控制,激活教学机智
构建“朋友式”的和谐课堂关系,与体育教师本身的情绪控制息息相关,由于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不可谓不多,小学生又处于活泼可爱、好动乱跳的年龄阶段,管理起来相对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并最大限度地呈现教学的效果。相反,不良清绪爆发易使教师对待学生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体育教师必须强化情绪的控制力,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注意言谈举止,优化身教示范
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使自己的语言、行为符合教师之“范式”,切忌随意,如不穿运动服上课;不修边幅;在学生面前抽烟、说粗话、随地吐痰等,做到“行为示范”。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强身健体之理念,还表达了教书育人的内在精神。同时,教师的身教示范为师生之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从教师良好的行为修养中感受教师的内涵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二、以知识启蒙者的教师定位来实现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学生可以容忍教师的苛刻,但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体育教师不能做身体上的强者、知识上的懦夫,更不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必须要用博古通今的知识含量和高超的教学技术来征服学生,并成为学生知识的启蒙者。对此,体育教师必须领悟“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精通学科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时代脉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化对新学习和掌握,从而把传统体育项目与社会新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实现有效整合,并融入体育教学中,并时刻研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激活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兴奋度”,才能改变以往体育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局面,进而促使小学体育学练活动会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并架设一种 “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和谐育人氛围。
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首先是学生对于教师学识、体育运动技能的深深吸引,对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运动技能;其次,在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魅力、思想精华得到显现,加深学生之于教师的主客观评价,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服,并最终确立学生思想和技能的启蒙者、指导者的教师定位,并在构建和谐课堂关系的基础上强化体育教学的“正能量”。
三、以学生人格引路人的身份要求来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雄于天下则中国雄于天下。”由此彰显少年之于中国发展的突出效能。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身体的过程,更是其人格形成和思想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仅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塑造,造成了所培养之学生存在“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格缺陷,既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对此,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人格塑造者的身份要求,以良好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并通过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来实现学生人格思想引路人的目标。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规避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引领学生在心理上的和谐发展,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客观需要,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引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正当竞争和遵规守纪的良好品质;在活动中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在交往中显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能够使自己的品行更加高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909.html下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