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市场受到更多国外的冲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国制造”面对的问题更加突出,更急需向着“中国智造”发展。而要完成这种转型,就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也就是需要当代的学生拥有极强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它还紧密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迫使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改革小学教学模式,在各科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期能推动小学教育的全面改革,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从根本上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限制和精神束缚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看待问题,最终使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要让学生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质疑方面,甚至需要学生质疑老师、质疑教材。
因此,教师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要逐步消除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才能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实践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威严对小学生思维的限制极大。面对严厉的教师,小学生感觉紧张,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在课堂中提出。通常,学生在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后,如果得到教师的否定或者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将会极大的受挫,这就从根本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积极的转动思维。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身份进行转变,要从师者的身份逐步转变为学生的朋友、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变为一个亲近的形象,而不再是对学生造成压力的严肃形象。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桌椅重新摆放,形成围坐的形式将教室中间空出来,之后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几名人物,最后在扮演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提问。
这种活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突破,将严谨的语文教学转变成了话剧的形式。学生在观看话剧时,感受不到压抑的教学气氛,能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思维,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课本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引导学生质疑,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敢于对固有的结论进行质疑,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和层次看待问题。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敢于思考、敢于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具不具备代表性,如果将晏子换作其他的人还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晏子所在的国家得到改变,他又能不能获得成功?
又如,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大王不同意这种赛马的方式,田忌还能运用什么办法赢得比赛。如果田忌的中等马没有跑过大王的下等马,田忌还有取胜的可能吗?如果你是孙膑,你还能怎样帮助田忌赢得比赛?
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顺着教师的问题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向。经过不断地引导,最终改变学生的思考模式。在日后学生面对新的课文时,学生将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文中的知识,而是运用和教师类似的思维模式从多角度探索问题,这就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最后,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不再只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教师必须在单调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填充,才能够进一步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绿色千岛湖》这一篇课文时,当学生充分阅读了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上课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将课文描绘的图像画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将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绘画的形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用纸和笔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图画。
又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总结。在小组中,教师和课堂对学生的压抑感进一步削弱,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和同学分享心中大胆的想法和构思。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踊跃发言,对学生的质疑和提问进行良好的解答或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或讨论。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解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是未来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做好引导学生质疑的工作,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