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树立良好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首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就能收到最佳的效果。以情感人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文化科学素养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如,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的机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通过组织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倒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培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
《全民健身纲要》中指出学校体育要引进终身体育的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理想,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造成学校、学生轻视体育活动,出现学校很少开展或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现象。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如何让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势去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则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重点,而“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则为其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不断向学生倡导这种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2392.html上一篇: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浅议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