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问题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人们认为学者们提出的具体策略对一线教师来说指导性并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有关系,很多人认为语文阅读学习的内容复杂多样,有静态的知识掌握,有动态知识的使用,有品德陶冶的要求,有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等,这使得语文阅读学习变得复杂,也影响阅读教学变得复杂。另一方面,研究者们根据自己所观测的视角提出策略,也许不一定具备普遍推广性,因而不被人们接受。
为此,我们课题组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开展就地调查研究,深入各个小学阅读教学课堂发现:在新课程改革进入贵州黔南偏远民族地区推进与实施近十年时间里,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令人担忧。那么,如何改善这些现状,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呢?为此,课题组在调研的偏远民族地区小学开展了一些尝试,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提出偏远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标尺和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偏远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尺
有效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偏远地区的小学生来说,首先,教师要有对象意识,要确立学生的独立个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教师要有“全人”的意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目标是以学生学会阅读为具体目标,以学生热爱阅读为终极目标。
具体来说又有几点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能为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在条件,且因为兴趣就会减轻学生的疲劳感,因而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兴趣的关键是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具有的阅读背景知识关系情况,正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及的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那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在进行阅读前有一个心理图式,我们可以暂且称为学生的阅读背景知识贮备状态,当学习内容低于学生的阅读背景知识贮备状态,学生对阅读无兴趣,因为这些是学生本来已知的内容;当学习内容高于学生的知识贮备状况时,学生也没有兴趣,因为在其阅读背景知识储备中找不到与之相关的内容,无法理解,如果教师硬生生地灌输给学生,学生遗忘较快,达不到效果。只有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背景知识来进行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借此能通过分析、思考达到理解的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新课程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对话者。教师不再是权威话语权的文本解读者,而是与学生、文本等进行对话的众人之一。
我们提倡当学生自己能够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尽量相信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问题发问,启发学生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阅读,分析和思考,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智慧的闪光点,基于学生独立阅读后的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预设,改进在阅读教学中的进程,是指适应学生阅读理解需要,保证阅读向有效方向发展。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使得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里学会阅读,是需要速度、理解、记忆等一体的阅读能力保障。阅读教学不是把现成的阅读材料教给学生,或把阅读材料的内容逐字逐段梳理,而是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面对更多文本时有能力、有方法、有策略地完成阅读,使学生具备终身受用的方法。从课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大体包括朗读能力、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创造力、选择力、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实效力等方面,这些阅读能力都是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具备的。
4.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
一堂有效的阅读教学课离不开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偏远民族地区的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全面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不断追求: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的教学课堂更有效,这样的反思和追问会引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课堂关注,同时也会引起教师关注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准确把握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改进和调整教学,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三、偏远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
若使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其策略应该分板块,逐一攻克。
1.教师自觉反思
为了让老师能够自觉反思,课题组做了一次尝试:结合偏远民族地区教师对“课标”认知不足的问题,我们分别在三都县、平塘县、荔波县、独山县以及都匀周边学校挑选了近百名校级骨干教师分别参与一次试验,试验有如下要求:
(1)试验的课题是拟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篇文本《窃读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被试人员当中有的被试者上过五年级,有的则没有上过。
(2)被试人员除了本册课本外,没有其他任何辅助材料,即没有教参,不能上网。
(3)要求被试人员先自行设计,再和同伴商量,调整修订。
(4)将老师们拟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存异去同。
起初教师们大多持观望状态,在课题组的引导下,大部分教师在5~6分钟左右,开始参与其中。经过30分钟左右大致列举了10条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7个生字,会认14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我”窃读心理活动描写。
(4)默读课文,学习本课心理描写的方法。
(5)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6)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大意。
(7)勾画文中心理活动的句子。
(8)说说窃读的感受,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9)理解读书的意义和乐趣。
(10)让学生仿写窃读记。
写完十条之后很多老师都表示,虽然列举了十条,但是具体教学什么内容,在潜意识里面还比较模糊,于是课题组顺势引导查看“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理解的要求,教师们发现自己拟定的有些教学目标要求高于“课标”要求,有的又低于“课标”要求,加深教师们对课标的认识,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学准备过程。
想要在阅读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有效地实施教学,需要制定出紧扣教材内容且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定位来源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语文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要抓住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和核心点,拟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疑点,运用阅读教材中的真挚情感,鲜明的形象,完美的结构等吸引学生,克服教学随意性、盲目性,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作为偏远民族地区的教师,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对“课改”的认同感较低,常年一线的教学工作,让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也造成随意性较强,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方面显得力量不足,也是造成学生对阅读教学兴趣不高、学生阅读能力欠缺培养的原因。因此,教师应研习文本来确定教学内容。
潜心研习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发现文本隐含的核心价值,预估自己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的内容。但是教师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也是读者,因此要筛选出阅读过程中运用的能力,结合教师的个性化解读,结合教材和课标要求审核预估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然后拟定阅读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在阅读文本,确认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否“切入文本的精华、精髓,并聚焦在关键词句等核心上”。
除此之外,教师关注拟定的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能否促进学生学会阅读。虽然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但是也要灵活多样,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其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大学生的参与面,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
3.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
叶圣陶认为:阅读时候的心情也得自己调摄,务需起劲,愉快,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一种好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甘美膳食时似的,才会有好成绩。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阅读活动的成书状态和准备状态,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废寝忘食,这也是保证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偏远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阅读的材料较少,阅读智龄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感、体验、感受,会影响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训练获得其阅读智龄,给学生准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足够的阅读经验,文化知识和语文知识,使得阅读智龄在教学中不断增长,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2404.html上一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之探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