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改善学生身体素质
1.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锻炼的自觉反应,是小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只有培养小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意识,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体育锻炼不积极,身体素质较差的现状,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对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培养要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小学生可长期用来作为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努力探索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2.加强小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当代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是缺乏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小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应加强小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全面系统地认识体育运动,掌握正确的体育战术、技术,和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小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此外,进行小学生体育理论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知识面的扩展。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尽可能多地成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用的、容易操作的俱乐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散打、套路、跆拳道)、轮滑、美操、健身健美、瑜伽、冬季三项等,有条件的还可开设网球、壁球、游泳、舞蹈、身体素质拓展项目等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课余时间安排选择俱乐部来参加活动,这样既符合了学们运动兴趣,又便于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4.开展多种活动,增加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任何的体育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时候它的示范效应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在学校里应定期举办运动会;举办多种形式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通过各种比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在举办各种比赛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大众传媒对体育文化的传播活动。优秀的体育宣传,不管是一场精彩的转播,还是个有品味的栏目,对普及体育知识、提高国民素质、陶冶人们的思想情趣、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都会起到积极的宣传鼓舞作用。
二、提高小学生的意志力
1.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主动、积极地参加一些体育比赛,通过规则的制约和一定的对抗强度可以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比赛中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有利于培养自制品质;比赛的瞬间变化,时机的稍纵即逝,要能够抓住时机,果断出手,有利于培养果断品质;比赛过程中不断地克服自身和其他各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夺取胜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增加负荷,克服疲劳;加大难度,提升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给予自己一定的心理、生理负荷,产生适度的疲劳感,并要求自己在疲劳后坚持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磨砺意志的目的。如在疲劳时要求自己完成动作,保持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定的力度,体验成功的快乐,展现自我价值,提高信念。通过控制体育活动的条件,提高练习的难度,使其为完成任务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就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意志品质。例如,限制完成体育任务的时间和质量,提高速度、强度和密度;挑战比自己实力强的竞赛对手,提高应变能力和培养坚韧顽强、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3.自我强化。就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自我鼓励、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等手段来鞭策自己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在长跑出现“极点”时,通过“我一定能坚持”等语言暗示自己坚持到底;在坡度较陡的高山滑雪时,通过“我能行”、“大胆一点”等语言激励自己,挑战自我,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
4.正视挫折。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如比赛失利、裁判错判、观众误解、对手小视等,有可能造成自己消极、排斥、懊恼、沮丧等不良情绪。面对挫折,小学生应该认识其积极的一面,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
三、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意识,化解人际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帮助小学生做到在与人沟通时要坦诚,尊重彼此的看法,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彼此的要求和请求要合情合理;培养幽默感,给予对方适度的赞美;主动地关心对方的成长与幸福;尊重他人的自由与适度地自我肯定表达。对于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而遭到孤立的学生,这就需要帮助他们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其途径是主动交往,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而不要被排斥在外,维持与他人正常的交往,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2.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指导并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3.重视做好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做好有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和学业困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精神。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小学生当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此类讲座应列入教学计划。讲座的内容应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接受能力而定。如: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学习质量;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快乐人生;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心态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5.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训练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功底浅薄,在咨询实践中常常不容易做出准确、科学的诊断,有时还会出现误导,使症状加重,延误治疗;技能操作上不熟练,往往会使求助者造成误解,产生误会,失去矫治的信心,不但不能减轻求助者的痛苦与烦恼,有时还会火上浇油,造成更大的损失。
6.在小学生中成立相应的心理健康自助委员会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委员会必须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协助咨询教师开展一些具体工作,反映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心理咨询中心,使求助者尽快得到帮助。
总而言之,耐久跑的教学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综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基础来进行练习和教学。新课程理念就指出,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概念。而在耐久跑教学中,激发兴趣靠各种激励措施,维持则靠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不能盲目地从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片面的、枯燥的练习。方法恰当,引导正确,必将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厌跑”的心理,使学生“乐于学、乐于练”,在不知不觉的学练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生机勃勃,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2653.html上一篇:多媒体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新课标下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