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引言

  农民工进城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首先,农民工进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实现了农村人力要素的合理分配和优化组合;其次,进城务工农民大多承担了如楼宇清洁、病患看护、家政服务、建筑拆迁、搬家快递等被城镇居民认为“脏”、“累”而无人问津但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因而为城镇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各种始料未及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如“留守儿童”问题,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是焦点话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由于隔代监护人的自身素质、忙于农事,无暇管理以及隔代监护人的生理原因,其对孩子的监护很少,其监护主要体现在孩子是否身体健康的程度上,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情况、安全问题、价值观等方面都顾不到。如果隔代监护人要同时监护更多孩子,以上问题更加严重。正是由于隔代监护人对孩子的监护不够,使得很多农村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厌学情况严重;养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等等,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学校和政府因职责的缺失也无法弥补上述隔代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1.1 城乡发展不平衡

  1.1.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不平衡。

  城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国家财政投入城乡间的比例不平衡,国家把财政资金大部分投入城市,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而用于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则很少。就拿公路来说,城市的公路在政府财政的投资下四通八达,而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目前仍有很多建制村不通公路,数十万计的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很多地区公路晴通雨阻,农村公路的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1.1.2 城乡教育差距明显。

  城乡教育间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城乡间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上。硬件设施方面,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校舍较差,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甚至连教学场所都没有,更别说其他诸如体育等娱乐设施、少年宫等活动场所之类的条件了。软件设施方面,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也远远比不上城市。由于农村教师在工资水平及其他待遇上都比城镇的教师要差,大量的优秀教师都流入城市,导致农村的教师以临时或短期的代课教师居多,从而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

  1.1.3 城乡就业差距突出。

  城乡就业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民工只能进入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福利低劣的低端劳动力市场。而在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体制下,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的高端劳动力市场,是专门针对具有当地户籍的劳动者的,农民工根本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机会。实际上,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许多工作,农民工不是不能干,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城市户口而不被允许干。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只能进入低端劳动力市场,而低端劳动力市场又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而使劳动力供大于求,所以农民工在就业的过程中,随时面临着被解雇的命运,就业情况极不稳定。

  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虽然农民人在城市,可是在城里人眼中,他们从来不属于城市,使得农民一直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无法融入城市。农民进城务工,有限的专业技术知识限制了他们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而低收入就注定了他们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留守儿童也由此诞生。

  1.2 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

  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农民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下的必然产物,其规模呈现出日益扩大之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乡村流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旧的户籍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农民工本应享有的与城市同等的待遇并没有得到实现,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

  2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弊端

  2.1 现状

  2.1.1 隔代家庭教育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概括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即隔代(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杜鹏教授针对流动人口的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进行了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留守子女中,抚养方式主要为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且以隔代抚养的比例最高,为48%,单亲抚养的比例为45.3%这表明了隔代家庭教育和单亲家庭教育一样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2.1.2. 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

  在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隔代监护人的知识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多数处于文盲、孩子交流沟通;半文盲的状态,且在思想观念上与孙辈有很大的差距,很难与有的忙于农事没有时间监管孩子,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而没有精力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再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也略显单一,主要以放任型和粗暴型为主。隔代家庭教育的这些弊端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屡屡发生,特别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的上升,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2.1.3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

  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后,其家庭的经济能力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祖辈吃什么,留守儿童就吃什么,吃的花样单一,只能填饱肚子,没有营养可言。

  尽管祖辈很疼爱和关心留守儿童,可是他们一向节俭,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舍不得用于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上。

  祖辈年迈,其生理因素限制了其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关注,时间精力上的限制使得他们对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弊端

  2.2.1 在学习上缺乏管教与督促,使得智力开发受到制约。

  从一些资料来看,相当一部分在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好好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有的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甚至还有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逃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阮梅在其著作《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一书中写到过这么一个案例:“妈妈,我让您失望了—这次的期中考试,我考得很糟糕,原因是我上课有时候不太认真,在家里只顾着看电视,不看一下书,不搞学习,还有就是英语分数赶不上来了,我实在是搞不懂英语……妈妈,我对不起您,我逃了两次学,还出去帮人打过两次架,不过是和我的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他们不会让我吃亏的。不管如何,妈妈您今年一定要回来看我,您己经有四年没有回家了,再不回来我就会离家找您去了。”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有上述案例所说的经历,不思学习、逃学、打架是经常有的事情。因思念父母而无心学习,又没有人监督指导他们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智力的开发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祖辈们的受教育程度注定了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只能是温饱式的哺育,而对其智力开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接受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智力的总体水平在起点上就较同龄儿童低,因为其社会早期经验的确制约了其智力的发展。此外,由于文化知识的匾乏以及生理条件的限制,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基本上都采取了放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教或者管教不严,对其缺乏学习督促,且不能为其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看守,在学习上比较松散,学习不自觉,浪费了美好的学习时间。此外还有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情况是,很多留守儿童知道父母在外的艰辛,学习也很认真,但是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对其的期望值太高,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一遇到挫折便会一撅不振,这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毕业后还是同样跟父母一样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影响学习成绩,有的留守儿童很早就辍学走入社会。由于隔代家庭教育限制了对留守儿童智力的开发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2.2.2 在心理上缺少亲情关怀,导致形成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21世纪网”以《父母国外打工三年,十四岁儿子成抢劫犯》为题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十四岁的小雷,父母常年在韩国打工,年幼的他跟随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小雷花钱大手大脚,并沾染了打架斗殴的不良习气。姥姥、姥爷管教他,小雷不但不听,还威胁他们:“再管我就离家出走!”一想到女儿女婿在国外拼死拼活地挣钱,两位老人多次在给女儿的电话中想告之一切却欲言又止,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对小雷的变化只字未提。论文格式老人的态度无疑纵容和助长了小雷的畸形心态,自从迷恋上上网后,小雷就在某网吧里长期包了一个单间……钱不够上网了,他便去了抢劫的念头。有一次,小雷伙同另外两个男孩抢了一个过路女孩的小灵通,随后,三人又来到某银行门前想砸开自动取款机直接弄钱,钱虽未取出,价值三十多万元的自动取款机却被他们砸得面目全非……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其人格的健康形成和发展与父母对其的关爱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息息相关。父母的关爱是任何亲情也替代不了的,即使是最亲自己、最疼爱自己的祖辈也无法替代。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2.2.3 在亲子关系上缺少有效沟通,导致产生亲子间的隔阂。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对父母的那种亲情,是通过父母满足了孩子在物质和情感上的需要,特别是在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要的情况下出现的。只有当这两种需要满足了,孩子才能对父母产生依赖、依恋,直至产生亲情。而隔代教育背景下的留守儿童,其与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见面的次数和时间不多,因此留守儿童从父母那里得不到产生亲情的各种条件。也许在物质上父母可以满足孩子,但是情感和安全,父母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感情祖辈又不能替代。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极易与父母感情疏远,有的留守儿童不但不理解父母,甚至还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伤村》一书中,作者给了我们这么一个案例:黄求平,男,25岁,两年前结婚不久和妻子一起到深圳打工,将当时只有一岁的女儿交给母亲照顾,为了赚钱,他们省吃俭用,甚至为了省火车费,他们中间都没有回过家。今年春节夫妻两个实在熬不住了,黄求平买了一张火车票,让妻子回家看看孩子。他说他的“工作”很忙,脱不了身。妻子死活不愿意,非要和他一起回来,最后他下了好大决心才买了两张车票。回到家里,快三岁的女儿,已经会走,会跑,会说话。本来,难得的团圆,一家人应该很高兴的。但是,女儿却不认识他们,不和他们说话,不和他们亲近,躲着他们,任凭奶奶怎么解释,父母怎么拿好吃的东西哄她,她就是不和父母说话,到最后甚至哭起来。两口子很无奈,吃肉不香,看春节联欢晚会也不笑。黄求平一直不甘心地说:“回来这一趟,要少赚好多钱呢。”据说,春节他如果留在深圳,可以赚上几百块钱。

  范芳经研究认为,隔代抚养导致亲子关系的缺位,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容易造成亲子间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这种亲情关系的缺失不仅会导致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代沟”的产生,还可能会影响到儿童长大成人以后对自己子女的情感教育。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孩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要让类似上述案例再次重演。

  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3.1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口大量流动,合理的人口流动才能达到人员的优化配置。我国目前人口每年都在大规模的转移,然而,现有户籍制度不仅限制了农民的合理转移,而且使得农民被排斥在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权益保障制度之外。从长远看,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让农民拥有同等待遇,这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扭转农民弱势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改革现有户籍制度迫在眉睫。政府要改革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权益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委做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享有与城市人口同等的权利及权益。要采取措施打破城乡的就业、医疗以及教育等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打破教育壁垒,因为在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子女进城接受教育需要昂贵的借读费用,而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本身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力拿出这一笔费用,经济上的原因占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必须出台政策让城市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以便进城务工子女能够入学。这样,可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比重,缓解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过多而导致的难以管理的问题。

  3.2 多种途径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我国法律规定,养育孩子是每一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父母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明白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古人尚且深知如此道理,接受了现代思想熏陶的父母更是明白“生之养之育之”是父母应尽的义务。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在双亲的关心爱护之下健康地成长呢?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农村贫困的生活使得他们必须外出务工,想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就必须得省吃俭用,甚至连电话费用都得省着。这就说明了,孩子的父母即使明白亲情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节省电话费,他们平时很少打电话回家,打了电话也只是匆匆问问学习成绩,问问衣食而己,然后匆匆挂下电话。为了节省火车票钱,他们只在过年的时候回家看一次,有的干脆好几年都不回家。从这可以看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交流,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当父母回家后,孩子却不愿意亲近自己的父母了。缺乏与父母的正常交流,往往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很可能为其健全人格的塑造带来影响,例如,害怕与人交流、极度自卑等等。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尽量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在务工场所就近的地方就学,以便于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同时也能督促孩子的学习,随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对于没有条件的,应该尽可能多地打电话或写信给孩子。给孩子充足的物质需求很重要,但是给孩子更多精神需求、与孩子常沟通更加重要。如果打电话成本较高,家长们也可以减少通电话的次数,选择通过写信的形式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或学校的表现,及时把握孩子成长的动态过程,及时指导和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经常亲笔写信与爸爸妈妈保持情感上的沟通。父母通过对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体现出对孩子的爱抚和关心,用心理关怀来拉近空间距离,尽可能使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3.3 学校应担负起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

  除家庭之外,学校是留守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也应该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学校要延伸其教育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而应该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将学校教育从课堂教学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并建立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平台。总之,学校应充分发挥补充作用。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比有双亲在家管教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老师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心理安全感、归属感和依恋感。

  3.3.1 在学校教育中要增设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为农村学校配备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行为教育课程,要对留守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3.3.2 学校还应该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心理访谈会,给他们讲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措施。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重点辅导,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对于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切实采取补救、矫治性措施,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保障自己健康成长。

  3.3.3 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有必要经常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着联系,也有必要经常走访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及时了解儿童的成长表现并作心理档案记录。对此,要开通家长热线,教师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定期指导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而产生的消极影响。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介绍孩子在校的情况,并指导留守儿童频繁的与家长通电话或是通信,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这样既可以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联络沟通感情,弥补亲子间的隔阂,也可以让家长对其孩子在校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4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了其亲子关系的隔阂,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一些不良文化、不良思想就很容易地趁虚而入,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就应该转变其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断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填充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尤其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原则,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在集体的生活中得到乐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让留守儿童在自身实践中接受教育,以弥补他们由于亲情缺失而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如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留守儿童集体生日聚会等等让留守儿童能感到温暖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进一步流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还会进一步膨胀。在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教育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能否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关系着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与否,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在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失当、社会教育的不足和自我教育存在缺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依靠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自身五个方面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伺题,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不悔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267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