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 >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的学理特征研究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的学理特征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主体通过启动由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构成的传动体系来完成对培养对象的“做功”过程。现阶段,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各构成要素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培养主体多元化、培养对象升级化、培养内容非农化、培养方式非定向化、培养过程偏理论化、培养条件非农村化和非师范化。
  农村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学生在中等师范学校、师专、师范学院(或大学)等院校接受教育,为毕业后在农村从事教师工作准备知识与能力的阶段。
  一、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的研究逻辑
  对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逻辑:第一,要搞清楚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是研究的起点;第二,要明白为什么由这些要素构成,即要弄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对前面构成要素界定是否科学合理的验证,同时也是理清下一个方面的前提;第三,我们要搞清楚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是怎么运行和为什么这样运行。这最后一个方面实质上是分析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各要素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联系起来的,也就是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运行方式,这是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研究的终点。这种研究逻辑进一步呼应了概念:农村教育职前培养机制是指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各要素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按这种研究思路展开分析。
  二、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的构成要素
  孙绵涛教授(2007)认为,教师培养机制可以分为六大要素:培养主体、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培养条件。
  1.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主体。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主要由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完成,可分为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大学)三个层次。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主体也呈渐进升级态势,中等师范学校已开始逐步退出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舞台。
  2.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对象。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对象主要包括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其中,本科层次的师范学院(大学)的培养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专科层次的师范学校是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兼招,高中起点的学制有二年的,也有三年的,初中起点的是五年制的。
  3.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内容。大多数农村学校要求老师样样课程都能拿得起来,哪个年级都能教得了,师范学院(大学)主要是分科教学,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农村教师的特殊性。而且,师范学院(大学)在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上,缺乏让学生熟悉农村学校实际的环节,因此,教师入职后进入角色较慢。
  4.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形式。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定向型、非定向型。到20世纪末为止,中国农村教师的培养基本上属于定向型。21世纪始,在高校并轨扩招的浪潮中,农村教师的培养自然也采用了非定向的培养模式。
  5.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过程。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大环节。三个阶段是指公共基础知识培养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培养阶段、专业知识培养阶段,两大环节是指理论知识学习环节和实践技能训练环节。三个阶段与两大环节是交叉进行的,即在每个阶段都有理论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但前两个阶段以理论知识培养为主,后一阶段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当然,每个环节也都涉及到三个阶段知识的学习。
  6.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条件。培养条件是保证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高效、高质量运行的载体。没有优质的软件、硬件条件的保障,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农村学校的师范生。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每年都在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对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阵地——师范院校却没有突出的经费倾斜。
  三、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我们知道,机制一词的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所以,我们将从机器的运行方式引申出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的运行方式。机器是由各种零部件组成的,每个部件具有一定的性能,机器按一定的方式将这这些部件联系起来,从而发挥机器的整体功能。一般来说,一部完整的机器是按照“启动”、“传动”、和“做功”三步的运行方式把各个不同性能的部件联系起来,使机器得以工作并发挥机器的作用。①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运行方式分为三个部分:启动、传动、做功。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培养条件这四大要素构成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培养主体通过启动培养体系来对培养对象做功,从而达到培养职前农村教师的目标。培养体系内部四大要素缺一不可,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完成传动过程,如图1所示。下面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图1 农村教师培养机制运行方式图
  1. 培养主体与培养对象的关系。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主体与培养对象分别代表了农村教育职前培养活动的供需两端。如前所述,农村教师的培养主体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培养对象是为农村服务的师范生,二者分别是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教师由政府统一分配,因此,培养主体往往不会考虑培养对象的利益诉求,基本上由培养主体完成对培养体系的设计和安排。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村教师的培养既有定向方式,也有非定向方式,因此,培养主体在对培养体系的设计和安排时就必须符合培养对象的要求,而不能只是考虑政府的评估。农村教师的职前培养通过培养体系把培养主体与培养对象统一起来。
  2. 培养主体与培养体系的关系。
  (1)培养主体与培养内容。师范院校为了培养农村师范生,就需要对培养内容进行设计,对三个阶段两大环节的具体课程进行细化,同时,培养内容科学合理与否,也是评价培养主体,即师范院校培养资质和培养绩效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2)培养主体与培养过程。师范院校在对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过程中,一般是要经历2-4年的培养过程的。所以,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主体对培养对象的培养要分阶段、分环节实现。培养过程的设计,也可以体现出师范院校对农村教师培养的特色。
 (3)培养主体与培养方式。如前所述,农村教师的培养方式 可以分为定向型和非定向型,定向型主要面向特定农村学校培养教师,而非定向型可以自主择业,因此,定向型师范生农村指向性非常强。所以培养主体在培养内容设计和培养过程安排上,都必须要考虑到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
  (4)培养主体与培养条件。培养主体若想完成对农村教师职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一定的培养条件。就正如生产自行车的企业是无法用其设备制造出小汽车一样。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主体具备相应的培养条件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农村教师。反之,培养条件也可以用于作为判断培养主体是否具备相应培养资质的最重要参考。
  3. 培养体系与培养对象的关系。
  (1)培养内容与培养对象。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内容是实现对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的最核心体现。培养内容要适合培养对象的需要,既不能让培养对象感觉过于深奥、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培养对象感觉太容易、轻易就能完成。培养对象也应该认真完成培养内容的要求,实现培养内容要求达到的培养目标。
  (2)培养过程与培养对象。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对象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培养过程就体现了各阶段对培养对象的设计。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培养对象要完成不同的培养内容。一般来说,各培养阶段是呈现一种递进关系,前一个培养阶段完成不好,直接影响后续各阶段的效果,所以,培养对象的成长要与培养过程协同。
  (3)培养方式与培养对象。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方式也要与培养对象相匹配。一般来说,初中毕业生最好采用定向培养方式,高中毕业可以根据生源地的不同以及本人意愿,采用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方式。
  (4)培养条件与培养对象。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条件是否与培养对象相适应,是决定培养对象培养绩效的基础性因素。没有与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相匹配的培养条件,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师。当然,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对象也要主动适应培养条件,尽可能在现有培养条件下实现最大培养效能。
  4.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内部各要素间关系分析。
  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是各自独立,但又浑然一体的。它们之间在相互制约的同时又相互促进,只有互相间实现最优的传动,才能保证做功环节的高效。
  (1)培养内容与培养过程。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内容因为要分阶段实现,所以它必然要分阶段被安排于各个培养过程中。同时,在各个培养过程中,安排的培养内容要能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呈现出并列关系的培养内容可以安排在同一培养阶段,而呈现出递进关系的培养内容要分层次安排在不同的、最适宜的培养阶段。
  (2)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内容要与培养方式相适应,因为不同的培养方式要求不同的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契合较好的培养内容,才能实现相应培养方式下的培养目标,反之,契合度较差的培养内容,是无法实现相应培养方式下的培养目标的。
  (3)培养内容与培养条件。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内容要与现有的培养条件相适应,当然,培养条件也要尽量满足培养内容的需要。再好的培养内容如果缺乏相应的硬件、软件支撑,也如同无源之水、无米巧妇,只能是“临渊慕鱼”罢了。
  (4)培养过程与培养方式。农村教师职前培养过程要体现出相应的培养方式,不同的培养方式要求设计出不同的培养内容与之相匹配。否则,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绩效将会大打折扣。
  (5)培养过程与培养条件。农村教师职前培养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要求有不同的培养条件来支撑,培养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培养过程的效果。
  (6)培养方式与培养条件。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方式的不同,对培养条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培养条件要与培养方式相一致。没有相适应的配套的培养条件,相应的培养方式也实现不了最初设计时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四、当前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机制各构成要素的新变化
  1. 培养主体多元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广化和深化,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主体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学校的合并与升格,使得原来部分的中等师范学校消失或并入新的院校,原来的一级主体现在变为二级主体;同时,原来不具备培养主体资格的院校也有一部分加入到为农村培养师资的行列。
  2. 培养对象升级化。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对象以前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现在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原来的农村教师也有到高校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这必然会使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对象对学历的需求不断升级,专科学历的要求本科教育,本科学历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使得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对象增加了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3. 培养内容非农化。目前,师范院校在培养农村教师时存在一个共性:闭门培养,既对农村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不清楚,又对农村教师的培养缺乏深入研究,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都存在明显的“去农化”现象,不能适应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4. 培养方式非定向化。由于原来师范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所以,农村教师职前培养方式以定向为主,随着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的提高,到农村任教也是一个很好的工作选择。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使城乡联动越来越紧密,有许多农村教师工作在农村,生活在小城镇,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农村教师培养方式不再拘泥于定向型,非定向型师范生也有许多愿意到农村任教。
  5. 培养过程偏理论化。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教师职前培养还存在职业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在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比重过大,技能课程比重过小,这种状况至今仍无根本改观。不论平时校内的训练,还是校外的见习、实习,都是当前农村教师职前技能培养的薄弱环节,致使到农村的师范生缺乏应有的职业技能,师范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 培养条件非农村化、非师范化。尽管农村教师可以培养出青出于篮的学生,但是优秀的学生却不愿意成为师范生,也不愿意成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在职的师范院校的优秀教师也总想“孔雀东南飞”。而且,现有的稀缺教育资源也没有全部用在师范生的培养上,非师范化倾向让人 十分担心师范院校的发展方向。对农村教师的职前培养,在学校软硬件上应该是“偏农化”,但现状却是“去农化”严重,师范院校基本上看不到针对农村教师职前培养的特殊经费投入。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83-284,293-296.
  [2]章跃一.农村教师职前培养:问题、策略与建议[J].当代教师教育.2011(2):30-33.
  [3]高葵芬,邰鹭明.近五年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6):21-2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ifanjiaoyu/10001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