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15-1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中职规模不断扩大,中职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不断地总结和发展,进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下面就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具有的意义,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中职语文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中职语文新教材属于公共基础课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侧重于基本的语文素养,属于必修内容;职业模块分为财经、商贸及服务类和工科类两种,侧重于专业学习,属于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着眼于终身发展,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任意选修内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限定选修内容。教材基本上是以文体来组元的。例如在“阅读与欣赏”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古今中外的经典佳作,与名家大师展开对话,不仅能够认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而且能够了解科技的进步、行业的发展,提高专业素养,培养职业情感。文学作品有许多极具个性、鲜活灵动的人物,在指导学生分析诸如曹操、林黛玉等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辨人物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提高塑造自身积极健康性格的自觉性,主动分析自我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或寻求援助。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渗透的途径有很多,但重在课堂教学。中职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课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教学能力和研究、开发、策划等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效能,而且应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心理环境。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能给大脑带来明晰状态,适合于认知加工。”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有感情的交流。语文教师如果能设法调动种种教学手段,以情感人,以诚感人,情溢课堂,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心理能量,获得愉悦的内心体验,这内心体验,包括求知的满足、自我能力的实现和审美过程的享受。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饱含感情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进意境、读出人生,有师生激情朗诵,有教师动情高歌,有学生翩翩起舞。这样的教学,师生共赏,歌舞引于外,情动于内,使学生知其好,更知其所以好,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三、利用写作训练疏导学生不良情绪
青春的心理固然有兴奋、激昂、慷慨、欢乐的一面,但难免伴随苦闷、孤独、忧郁、感伤、悲哀。这种消极的情感如不能及时得到宣泄,久而久之闷在心中会形成心理障碍,因此中职语文课应该重视文学写作,因为通过作文、日记、随笔等文学写作训练不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不仅要认真地组织好每次作文课,还应该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感的方式和场所。在写作训练中学生们往往会用文字的形式袒露自己的喜乐、忧伤、痛苦、迷惘等心情,表明自己对人、对事、对物、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教师要允许学生尽情倾诉,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这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非常适合,可满足他们情绪宣泄的欲望,自身得到缓解放松,又不会影响别人。对希望与教师交流并进行书面咨询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批阅日记、作文等写作作业或个别与学生交谈的方式交换意见和看法,及时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地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但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对每位中职语文教师不仅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要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不是训导而是引导,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是以“师”压“生”,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斥责,只有这样才能分享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的悲忧与喜乐,完成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杭州: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张斌.愉快教育模式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贺文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
[4](美)朱利安.泰普林著.张祥荣,景光仪(译).给教师的18个工具——教师应该掌握的心理学方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下一篇:让复习课“鲜活”起来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