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 > 清末女子师范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清末女子师范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摘要:清末民初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催生了女子师范教育。早期的女子师范教育带有时代的特点,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发展缓慢,教育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重视职业培训等。女子师范教育的兴起对我国师范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现在已不再实行男女分隔的教育,仍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清末;女子师范教育;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01—0115—0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时代的巨变使得教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以往的教育中只有少数贵族女子具有识字的特权,但主要学习的也是《女诫》《女训》一类教导妇德的文章,最终目的是为家庭服务。近代以来,为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进步,女子师范教育应运而生。受西方先进思想影响的有识之士发出发展教育的号召,反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提倡男女平等,并做出创办女子教育的尝试。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师教育的独立地位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其法制化进程由此开始。


  一、清末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概况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的鸿沟,思索着从教育入手改革社会,发出了教育救国的呼声。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选择顺应历史潮流,着手改革教育,新式教育逐渐兴起,女子师范教育也走上了近代化的进程。清末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898年中国人自己兴办的第一所女子学堂——经正女学到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二是1907年颁布《章程》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


  第一阶段中,女师教育不受政府重视,办学以私人辦学为主,缺少政府统一的管理。1840年后,中国在多次对外战争中逐渐加强了与西方的联系,传教士们也借此机会在中国兴办教堂,创办教学女学,传播基督教义。受其影响,一批最先与西方先进文化接触的有识之士也开展了兴办女学的尝试。戊戌维新运动中,具有先进资产阶级思想的维新人士更是对女子接受教育的做法大加提倡,如梁启超撰写《倡设女子学堂启》,点明女子步入学堂的重要意义。因此,私人兴办女子学堂的热潮逐渐兴起,中国民间不断涌现自主创办的女子学堂,如上海经正女学、上海务本女塾、天津严氏女塾等。兴办女子学堂的浪潮使得女子接受教育的现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女师教育的发展情况较为粗糙,专门的女子师范学堂仅有十几所,大部分女子学堂不专门设置师范类课程。同时,私人创办的女子师范学堂面临着多方困难,资金来源不稳定、学校师资缺乏、教学设备陈旧且不齐全等,都造成了学堂发展步履艰难。伴随着这些困难和社会上日益扩大的兴办女学的声音,清政府最终将女学纳入政府管理下。


  第二阶段中,女师教育走上了体制化的道路,办学以官立为主。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及了女子师范教育。《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从法律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女子也可以受教育,规范了女子教育的学科设置、入学年龄、教育目标、修业年限、编制设备等,与私人办学的随意性完全不同,女子教育在制度上确定了下来。《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女子师范学堂“以养成女子小学堂教习......有益于家庭教育为宗旨”,〔1〕体现出女子接受师范教育,是以为家庭服务为宗旨,要达到中国传统理念中相夫教子的目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学堂......惟此时初办,可暂行省城及府城由官筹设一所”、“亦许民间设立,且地方官有保护之责”,〔2〕这是清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提出要在每个省城及府城设立女子师范学堂的要求,但直到1912年民国成立前,都没能达到这一要求。1907年后,女子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小学堂的教习或者蒙养院的保姆都要求是女性教师,但培育女性师资力量的女子师范学堂却没能立即兴盛地发展起来。


  清末女子师范学堂据不完全统计有14所,其中官办学校的比例增加,但大部分是在私人办学打下基础的前提下改建的,如上表提到的四川和河南。在全国范围来看,女师学堂数量较少,学生也不多,办学层次较低。官办学校也同私人办学一样,面临着经费不足、缺少师资、部分地区风气未开的窘迫境地,难以大规模地兴办起来。总之,女子师范教育在清末时期为起步阶段,发展缓慢且混乱,各方面阻力较大。


  二、清末女子师范教育的特点


  中国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不像欧美国家那样从妇女追求解放、男女平等而自觉要求教育权力平等出发,它没有妇女及民众自下而上的大规模的女权运动及唤醒广大妇女争取自我解放的意识做前提,因而缺乏西方社会那样的群众基础和认识基础。当时我国经济还没发展到要求普通女子受教育的程度。按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广大劳动者中的女子还难以负担初等教育,因而女子师范教育的出现并没有相应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持。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女师的出现、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总体上,清末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缓慢且不均衡。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并不早,且在清政府发布条例之前,各地实行私立办学,缺乏统一的管理。女子师范学堂本就少之又少,更加缺少联系。与现代教育中由国家统一发布教学标准不同,此时期女子师范学堂呈现着各自为政的局面。虽然同为女子学堂,但各地区女师教育的招生人数、学费标准、学校制度、师资力量等情况各不相同。受师资、经费、政治等多种原因的阻碍,女师在缓慢中发展。清末新政后,各种类别的女子学校相继成立,因中央实力不足,没能从国家的角度调整统一发展这些学堂,所以女子师范学堂的在地理上的分布也极不均匀。总体上看,沿海地区的女师学堂要多于内陆地区。这是因为沿海或沿江的城市因交通发达,与西方交流较多,对西方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好,风气开化早,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兴办女学。如在1907年前后,广州就已有了私立协和女师等5所女师学堂。1911年,直隶省已有了10所女子师范学堂。〔3〕而偏远地区的女子师范教育,如热河、新疆、西藏等省,其发展就远不如前者。


  从教学宗旨来看,女子与男子的教育存在差距。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末女师的兴起不是女子思想解放、独立意识觉醒的产物,而是在中国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对教育变革的要求。清政府在实行女子教育之初就有很多限制,女子受教育的重点是“修身”,把“女德”“礼教”作为女子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乐于相夫教子的安分女子,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有关女师宗旨的内容已在前文提到过,可看出清政府对女德、妇道的重视,这也体现了女师发展中上层建筑的封建色彩浓厚。女子师范教育在建立伊始就在教育宗旨上体现出,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能和男子一样平等学习的新时代独立女性,而是要培育出遵循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让众多女性可以安守本分,做好自己最本职的家庭工作。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女子师范教育注重对家务技能的培训。从下表可看出,女子教育中不仅有识字、习算、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教授近代科学知识的科目,还开设家事、裁缝、手艺等培养大家闺秀的课程。从课程所占比重来看,家事、裁缝、手艺所占比重为27.94%,教育占比17.65%,地理、算学、格致占比19.85%,传统女学比起近代科学科目和教育学课程来说重要性不遑多让,仍作为近代女师教育的重点内容。传统礼教强调女性家庭角色,女子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只有掌握了家务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家庭,借以与社会产生联系,认为女性的社会工作只不过都是女性传统家内行为的一种外部显现而已。〔4〕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是西方先进的课程体制与中国传统的女学内容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故有其不相适应的地方,封建礼教色彩浓厚。


  三、清末女子师范教育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启示


  清末的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进程是畸形的、不完善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第一,立足实际,批判继承。中国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兴起的大背景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概况。男权社会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因此,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后遭到强烈的抵制,只有少数的开明之士看到了女子接受教育的好处。随着社会的变迁,女师教育一方面要冲破传统的束缚,一方面又在汲取时代的营养。这样巨大的压力使得女子师范教育只能在矛盾中迟缓成长。〔5〕这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立足于时代背景与现实国情,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的并非尽善尽美,而外来的也并非一无是处。注意辨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保持创新思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


  第二,注重设置女子特色课程。当前,在我国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中体现着男女平等的思想,男子与女子所享受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是完全一致的,女性也能够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取代男性的职务。针对师范专业来说,女性所占比重较大,但在求职过程中反不如男性吃香。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男性求职者。面对这种现象,各师范学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应采取措施着力提高师范专业女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就业市场对女性的各方面要求。各师范学校可以针对女师范生的特点,设置特色化、多样化、能够发掘女性特色的能力拓展课。这并不是一种性别歧视,而是在针对女性独有优势的基础上,培养出既有优秀才干和专业素养,又有温和耐心等内在修养的教师,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培养综合人才。


  第三,加强学术研究能力。清末的女子师范教育层次较低,课程上强调家政、裁缝等家务课,目标是培育宜室宜家的賢妻良母和小学堂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方面十分薄弱。民国时期中等女子师范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到1919年北京女高师成立高等女子师范教育出现,才逐步从事学术研究,能够在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现今的本科院校中,受限于各方面因素,学术的氛围有待提高。各院校应加强措施培育学术自由精神,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内成长,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甚至要更加重视加强学术研究能力。一批具有高学术素养和优良创新能力的杰出应用型人才走向讲台感染学生,有利于促成良性循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清末女子师范教育虽然尚有大量不足,但也打破了“三从四德”之类的传统封建糟粕的桎梏,直至今天仍对我国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兴办普通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女子实业学堂等措施,推动了培育新式人才的进程和妇女运动的发展,也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ifanjiaoyu/9929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