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第1篇: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略谈
摘要: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因而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教材里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去挖掘、提炼,并通过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科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渗透方式
学校德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即教育者要根据德育目标和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管理和服务等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教育,其特点是载体丰富,实施途径宽广,潜移默化,容易为青少年学生所接受,同时也可以大大拓展道德教育的时空领域,使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方面都受到道德的影响和熏陶。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因而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教材里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去挖掘、提炼,并通过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科渗透的效果。
从学校的管理角度看,学校教学组织者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强化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做好学科的渗透工作不仅需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领导部门的正确引导。学校领导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努力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的要求切实装到教师的心里,使教师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学科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
二、提高各学科教学的教育效果
首先,要设立管理“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使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这个机构的成员可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主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其职责是:开展经常性的研究活动,商量实施计划,制订具体方案,使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比如,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发掘和提炼蕴含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归纳出各学科、各章节或单元的“渗透点”,并发给有关教师,要求他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等环节中参照执行。其次,明确提出渗透德育的要求,把握好“全、准、深、活、新”五个字。“全”,就是全面吃透教材;“准”,就是准确把握教育点,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进行道德教育;“深”,就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活”,就是要求教师方法灵活,善于抓住契机,导向、导思、释疑,开拓学生的思维;“新”,就是指更新德育内容,及时补充新成就、新政策、新信息,更新统计数字,把最新鲜的材料介绍给学生,使道德教育具有时代感。再次,要重视政治课教学的管理。中小学政治课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政治教研组的建设,不仅要选派好教研组长,而且要重视对政治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以保证政治课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三、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科渗透德育的创造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对评价范围、条件、内容、要求、程序、规格等,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教学管理中,要做好考核评定工作,将渗透德育的水平和效果作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考核结果载人业务档案,并把评估结果与职称晋升挂起钩来,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渗透教学向更深的领域发展。
现在是网络时代,德育也要与时俱进,走向网络。网络德育是以德育现代化为目标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在因特网和学校局域网系统上展开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是学校德育在现代化环境下为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校网络德育包括德育信息、网络德育课、网上咨询、网上德育基地等等。它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加强网络德育管理刻不容缓信息环境下,网络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传媒技术,为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广阔平台,缩短和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网络信息所营造的无国界、崇尚自我的虚拟世界,正在快速渗透进学校文化,影响着当代的中小学生。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代中小学生成为“网上一代”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据调查,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资料、聊天和游戏。然而,由于网络虚拟化和自由化的特点,容易使中小学生忘记现实环境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准则;又由于网络是开放的、交互的,容易使中小学生因网络的不良信息而成为其牺牲品。国外文献资料统计表明: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不健康信息的时间要多于资料检索和学习交流。所以,加强学校网络德育管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新模式网络给予学校德育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而且也有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信息量的过度和失控。此外,网络的交流过程中也存在着道德的问题,如电脑“黑客”的攻击、电脑病毒的制作和传播、色情网站的建立以及网络欺诈等等。网络信息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应加强网络德育管理,增设学校道德教育新内容。首先,在原有的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要增设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鉴别和自律抗诱惑能力,把握方向,守住良知,拒绝道德堕落,做网上守法的一代新人。其次,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秩序,规范网络行为。在这方面,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杜克大学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和互联网”课程,把伦理学的思想观点引入到学校网络德育中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从而使年轻一代懂得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人”所要担负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与此同时,要利用网络为学校德育研究与实践服务。我们不仅要充分占领学生的教育网络时空,而且要使德育实践更具有实效性。可以开设网上德育课程,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开辟网络德育的新领域。有的学校针对学生喜欢网络信息化交流的特点,拓展德育模式,调整德育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育环境,在全校建立了“班级博客联盟”。学生通过班级博客的形式,就班级日常生活、学习心得、师生关系、个人业余爱好以及课堂感受等进行互动交流,促进了学生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距离。这样,通过网络教育实践,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成长意识,引发了思维方式的更新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提升,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的新的德育管理模式。
3.加强对网络的教育与管理力度由于网络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虚拟空间里,会产生我行我素的自由行为,产生可以摆脱法制社会约束力的错觉。因此,学校网络德育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要强化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思想教育,自觉抵制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信息,做网络信息时代中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的一代新人。同时,要培养一批学生骨干成为校同网络信息的维护者,加强对校同网络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让积极、健康、科学的信息成为校园网络信息的主流。此外,要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看的内容进行过滤;并建立有效的网络监控技术,开展网上文明公约签名活动,形成文明、安全、法制的校同网络氛围。
作者:杨云齐
第2篇: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对此,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抓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和团组织的作用。为此,我们坚持开展“四评价”活动和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宣誓活动,大力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完善《师德考评实施细则》,建立了师德考评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主题团会、演讲比赛、道德知识竞赛、才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让先进的思想文化、文明的行为方式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
2.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我们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我们在全面落实中学德育教学大纲,开齐开全中学思想政治课,配备专职教师的基础上,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并开设了法制课,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我们请相关人士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抓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育人环境。我们不但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我们还大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这不但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出了新阵地,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抓活动载体,不断拓展德育教育空间。我们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内心得到熏陶,生活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二是结合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和责任心,开展了“手拉手”的爱心教育活动;三是结合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课余生活习惯,开展了“告别网吧、专心学习”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四是开展了“校园法庭”情景教育活动;五是结合诚信教育,开展了“诚信在我心中”的体验教育活动。
5.抓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在仿效着家长。为此,我们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并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
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由知、情、意、行等环节构成的,体验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要推行体验教育,我们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两个阵地,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实践教育,以使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炼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知行的统一。
作者:罗占忠
第3篇: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新时期下,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如何发展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也越来越受到各培养单位的关注,因此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研究生的德育现状、研究生德育工作问题分析、研究生自身特点三个方面出发,对研究生德育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而在研究生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德育工作旨在培养拥有坚定的信念,思想道德素养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研究生自身特点和复杂多元的时代背景,使得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生德育工作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突破。
1当前研究生的德育现状
1.1研究生的政治状况
通过近年来的社会调查和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大部分研究生群体热爱祖国和人民,关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期待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和美好,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了憧憬。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中一部分人参与政治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看待问题也多站在自身的角度。当他们发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差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时,就有产生迷茫、失望等心理。
1.2研究生的道德状况
研究生阶段已经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较成熟的时期,绝大部分研究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拥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独立自强等优秀品质。可以说,我国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在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多数研究生可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研究生中“事事讲求回报”的人越来越多,热心于公益活动的人越来越少;有的研究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目光狭隘,心胸狭窄,甚至会出现伤害同窗的恶性案件。
1.3研究生的心理状况
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不容小视,研究生身处在社会巨变,时代进步的大潮流中,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他们面临着学业、婚恋、经济、就业等诸多问题的困扰,所以经常看到新闻出现“研究生自杀”等标题,让人触目惊心。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心理更加成熟,独立意识更强,内心活动更加复杂,对集体的依赖感降低。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2研究生德育工作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研究生德育状况可以看出,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研究生教育模式方面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模式单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步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发展,专业型硕士日渐增多。但是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重知识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研究生的管理过于集中。这些年来,我国研究生管理上表面上看是有序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机械式管理。研究生管理者经常在工作中重视规章制度而忽视灵活性,对研究生管理强调共性,而忽略了个性发展。
2.2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方面
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德育工作队伍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成败。然而在高校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重要性不够。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一项要求较高,需要全员努力的系统工程。然而在我国的高校中,专业教师比例高,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时,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经常出现辅导员苦口婆心劝导好久,不如专业老师一句话有效的情况。这就挫伤了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其次,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者存在着待遇低、不受重视等问题,导致德育工作队伍数量不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并且很多德育工作者忙于应付日常事务,很难抽出时间去系统学习相关德育理论。
2.3研究生自身特点方面
研究生在德育工作中是一个复杂群体。他们既是德育工作的对象,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接受德育教育,又是德育教育的实践者,把接受的德育教育形成思想道德,具有双重身份,是主體和客体的统一。研究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年龄差距大,身心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他们自身内部也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有的是参加工作多年又回到学校的往届生。生活阅历、内心素质等方面的不同,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所以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展开更为困难;其次,个体受教育经历不同。有的人是直接本科毕业考取研究生,有的是专升本之后考取研究生,有的则是中专毕业后,通过取得同等学力再继续深造。这些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最后,研究生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很多研究生是放弃工作继续深造,有的是本科毕业继续读书。研究生不能避免的成家和就业问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内心平静。
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研究生的特点,个体的接受程度,对德育的理解、看法等方面,而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效率。
3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3.1注重对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科学的教育模式有助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不拘泥于单一形式,设计出合理的综合教育模式。这方面可以建立研究生会、导师、任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研究生本人五合一教育模式。这五个方面都是以研究生为中心,以发展研究生德育、智育统一为目标展开。研究生会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德育发展的活动,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导师在平时对学生的学术教育中也要兼顾德育教育,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心理世界,以身作则,对研究生做到有效疏导;任课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在课堂上也要注意给研究生传递正能量,促进其思想素质的提高;研究生本身平时也要注意对自己调节,使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3.2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研究生德育工作者是研究生德育工作能否开展成功,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研究生德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成效。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研究生德育工作者本身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有正确、积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及政治敏锐性。
第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德育工作者要树立高尚的人格,有积极的理想追求,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给当代研究生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德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具有很大感召力,当研究生心里对德育工作者的人格感到敬重,才会进一步听取德育工作者的意见。
第三,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德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結构,在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都要有所涉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有说服力,切中要害。另外,德育工作者要培养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能够给研究生其他方面有效指导。比如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就业问题等,都需要德育工作者做出正确判断,给出合理化建议。
3.3树立以研究生为本的观念由于研究生具有自身特点,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激励研究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的进行道德建设。这方面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研究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多鼓励和关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培养研究生的集体意识。研究生个人意识较强特点是导致德育工作开展困难的症结,德育工作者就要引导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
4结语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到祖国高层次人才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目前该项工作仍在摸索中前进,虽然不是一片坦途,但是相信有社会的关注,学校的支持,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以及研究生给予德育工作的理解,该项工作必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德育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鲁杰,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郭建锋,刘连玉.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2005(5).
[4]孙少平.新中国德育五十年[M].福建:福州教育出版社,2002.
[5]王欣.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创新选择[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作者:张建新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ifanjiaoyu/99362.html下一篇:以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