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 > 师范生免费与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

师范生免费与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中国师范教育源于鸦片战争之后,最早成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当数盛宣怀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于1897年所设的师范院,而真正开启高等师范教育的是1902年在京师大学堂所设的师范馆。自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建立以来,国家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学费和其他费用。而从1997年开始,在受教育者普遍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缴费入学和高等师范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师范大学开始实行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3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意味着,近代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如今将重返大学校园。

 

  一、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的全局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发展教育应该教师教育优先。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的发展,注重国民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国民人格的培养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而担负这种任务的便是由师范教育所造就的师资。从国家战略和民族本位的角度看,师范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力量,事关国家改革和发展全局。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免费教育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当前农村师资匮乏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主要存在5个令人担心的问题:普遍缺编、流失严重、补充不足、素质偏低、待遇不高等。问题根源在于师资补充机制不健全。1997年后,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传统逐渐被打破,与实行收费政策相对应的一个变化是,师范生毕业后可不受限制、自由就业。学生就读成本的增加及就业限制的取消,使得一些优秀学生不愿报考师范类专业;而部分优秀师范类毕业生也不愿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在教育岗位就业的毕业生,也多流向待遇较好的重点学校及发达地区。恢复师范生免费教育可以吸收有志从事教育事业、家境贫困的学子就读,就业时可采取双向选择和学校分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面向农村基层教育岗位就业。同时学校也会对赴农村工作的师范生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例如:将免费师范生赴农村基层工作时间与教育硕士培养年限挂钩,即学生在本科时。就开始接受硕士课程教育,将硕士培养实践环节放在学生毕业后赴基层工作的几年中,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两不误。采取这样的就业政策,就可以在既不影响择业公平性原则的前提下,又达到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师资匮乏现状的目的。

 

  ()师范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等教育是更具有私人产品属性的教育类别,但是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师范教育仍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这是由义务教育的公共性特征所决定的。尤其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果把教师教育看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是一个缓慢的自发过程,其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将会更大。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建立教师的准人、考核、淘汰机制;另一方面要强调政府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国家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机制来调控师范教育的发展,能够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从根本上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能够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教育专业并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任教,降低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本,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为了落实这项重大举措,更新师范生从教理念,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使师范生免费政策能够真正吸引优秀青年从事教育工作,让师范生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乐学善教,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专业化水平

 

  基础教育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要求的多样化。对师范教育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既是师范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师范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学校应以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作为师范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在构建实用而较为灵活的本专科层次师范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4+1”双学位或“4+2”研究生层次的师范培养模式。

 

  ()专科层次培养模式。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对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能胜任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和管理并能进行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的综合性人才,构建综合培养,分向选修的教育模式。

 

  综合培养,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就其文化知识水平而言,也充分考虑到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程度的综合性。它是通识课程,教育专修课程,以中文、数学为主体的学科基础课程的有机综合。而专科的这种综合性是区别于强调培养学生以专业为主的本科教育的个性所在。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领域,进行更多的专业引领,提供更多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实现文理渗透、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相互交融,体现初等教育全科型、大综合的特点。

 

  分向选修,是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在二、三年级通过方向选修课程,设置音乐选修、美术选修、体育选修、教育研究选修、中文方向选修、数学方向选修等课程模块,每一模块设置45门该方向的核心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适应小学和学前教师主修一门课程兼教多门课程的需要和用人单位根据需要确定教师专业方向的实际,使课程计划体现出针对性、灵活性和广泛适应性,真正实行大文大理、文理渗透的综合培养模式。

 

  ()本科层次培养模式。针对目前师范生技能教育和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的问题,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构建课程模块框架下的灵活培养模式和主辅学科专业教育加师范专业教育模式。

 

  课程模块框架下的本科培养模式:该模式根据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将教育理论类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和教育研究类课程设置为一个完整的师范教育课程模块。分散在各个学期开设。作为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要求。其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学科教育与师范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师范教育四年不断线,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意识,有利于四年学制期间学科专业培养规格与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在前两年融入一定学分的师范专业课程,作为学科大类招生、入学后选择专业的入门条件,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力,也为学校设置师范教育专业门槛、提高师范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提供了可能。

 

  主辅学科专业教育加师范专业教育模式:这是为吸引部分非师范教育专业的优秀学生,以辅修的形式接受师范专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科教师而设计的。师范专业辅修课程的设置,以教育学专业的基本要求为框架,融入教师资格课程。学生在选择专业以后,接受学科专业教育期间。成绩优秀,学有余力,可以选择师范专业进行辅修,达到辅修专业要求可以获得双学士学位,通过教师资格认证鉴定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QQ截图20160413134324.png

  ()双学位或研究生层次培养模式。随着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师范教育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4+1”“4+2”模式,开展双学位或研究生层次师范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进行双学位或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探索。

 

  “4+1”双学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是为兼顾教师培养的学术性师范性而设计的。让学生在四年的时间完成某一非师范教育专业本科学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再用一年的时间接受师范专业教育,撰写师范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符合条件可以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根据教师素养形成的需要,要对这一培养模式设置入学条件。专门设计师范教育课程模块,要求学生在前四年完成非师范教育专业学业的同时,修读必要学分的师范教育课程,提前做好当教师的心理准备,掌握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接受师范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4+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面对基础教育对高层次、高水平教师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探索“4+2”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前四年接受本科教育,后两年接受研究生教育。为切实提高教师培养层次和水平。要严格连读生的选拔标准,不仅要对学生的本科学业状况进行严格考察,还要对其教师素养和教师基本技能进行考察。人选的优秀本科生,再接受两年的研究生教育和实践,并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符合规定条件可以获得硕士学位。

 

  三、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制度保障

 

  ()提前招生、扩大保送额、增加面试、招收有志教育者,确保师范生入口优化

 

  要确保入口优化,就得从招生制度上进行调整,社会媒体要加强政策宣传。学校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和鼓励大批有志于教育事业、具有一定教育理想、具备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潜能、拥有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愿意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青年学子报考师范专业,可以考虑提前招收免费师范生,凡考生达到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就提前录取;同时扩大师范生保送名额,方法则可以采取学生自荐、学校推荐、高校面试考核等办法,确保生源质量过硬;另外,要考虑招生名额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以保证师范生毕业之后回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农村教师的本土化

 

  ()鼓励师范生到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就业。建议国家财政建立专项基金以推行教龄累进工资制度

 

  师范生政策虽然能够确保优秀师资的培养,却仍不能保证这些师资不产生工作流动动机。因为,即便师范生培养和服务合同有严格的服务期限制及相应的惩罚条款。但如果工作流动的收益高于成本。违约仍然是理性的。因此,要改变农村师资之匮乏现状,就必须改变农村学校现有的薪酬与回报、管理制度与体系、社会环境与保障制度。以保证这一群体能够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事业。在制度安排层面,建议由中央或省级财政建立专项基金来推行教龄累进工资制度。教龄累进工资由补偿性工资和激励性工资两部分组成:补偿性工资只面向服务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并且以同期发达地区同类教师的工资为标准,对于毕业后前往农村服务的师范生,其薪级可提高12个等级;激励性工资则面向全体教师,其设置标准以教龄为依据,且教龄越长,激励性工资部分的增长幅度越大。

 

  ()提高教师的待遇,将中小学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

 

  新的《义务教育法》要求:要保证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及声望的主要保障,也是吸引高素质师源的重要条件。目前不少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则是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较低且大多由地方财政支出,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财政负担较重。难以保障教师的待遇与福利和其他地区保持一致。应建立教师队伍的公务员体制,其工资待遇名正言顺地由中央、省()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保障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和队伍的稳定性,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创建平台。对于毕业后前往农村服务的师范生。虽然是自愿选择,但也应有返城再择业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在教育编制的调动等方面。以鼓励更多优秀师范生无后顾之忧地前往中西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

 

  ()中央及省级财政要配套专项基金支付师范毕业生的继续教育费用,使他们能够跟上最前沿的教育发展

 

  传统的师范教育只是停留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训练阶段,并不涉及职后继续教育领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师的终生学习、继续教育就变得极为必要。根据教育部规划,到2010年,全国小学和中学教师要分别达到大专和本科学历,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者达到10%,这种符合国际潮流的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趋势,使得高层次教师的培养成为一项非常急迫的战略任务。对师范生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仍然是通过自身专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来持续性地保证中小学的师资质量,从而积极推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应当为师范毕业生制订一个完整有序的继续教育计划,由中央或省级财政配套专项基金支付中西部就业师范毕业生的继续教育费用。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与教育分不开的,决定国家前途的根本在教育,根基在教师。只有重视发展教育,只有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让最优秀的人去当教师,我国才有可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ifanjiaoyu/995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