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1984年8月,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被分配到江苏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工作。记得上班以后所参与的第一件重要事项,便是“五年制师范教学方案”的制订。
不知不觉,走进了“翻开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这一崭新篇章”的历史画卷。
经省政府批准,1984年,我省南通师范学校试办“五年一贯制”师范大专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1985年,南京晓庄师范和无锡师范学校试办“三二分段制”师范大专班,招收应届优秀中师毕业生,学制两年,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此后,国家教委先后批准我省一批中等师范学校进行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实行“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制”两种并存的学制。
其实,当时对于该项“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点工作,持不同意见者大有人在。
争论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即“要不要试点”与“能不能成功”。
当时小学教育的现状,一是师资数量缺,二是学历水平低,三是业务素质差,大批不合格的民办、代课教师占据着小学教育的工作岗位。
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小学师资的学历补偿和合格小学师资的及时补充,而不是学历提升问题。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要作出“在全国率先开展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的确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
为此,时任江苏省教育厅代厅长的罗明同志,多次向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杨詠沂同志专题汇报并得到支持。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凸现师资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罗厅长曾经在多个场合强调并重申这样一个大胆而鲜明的观点,在省幼师礼堂召开的全厅机关干部大会上,他说:“江苏省教育厅,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应该是江苏省师范教育厅;只要把师资工作抓好了,就等于我们抓好了教育工作的一切。
”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周围,团结着像吴椿、周德藩、王世华、袁金华、吴大年、张行、陈宗伟等一大批有胆有识、深谋远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好同事、好战友与好伙伴。
他们根据国内外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江苏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对师资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出发,解放思想、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全国率先进行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点,由此吹响了我国小学教师大专化的时代号角,翻开了师范教育学制改革的崭新篇章。
此外,对于在中师能否培养出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全面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当时也有很多人“没把握”。
但是,三所试验学校的师生员工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大胆探索;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专业技能。
他们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较好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培养的是小学教师、开办的是小学教育专业、达到的是专科文化程度、适应的是二十一世纪需要”这一办学理念,力求将中等师范教育和专科师范教育包容与融合,实现其统一性、连续性和阶段性的优化跨越。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大量的事实表明:这批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发展全面,学有专长,能力突出,个性鲜明,到小学工作后适应周期短、成熟时间快、成果出得早,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教育界的普遍欢迎。
从总体上看,他们具有以下四方面的鲜明特征:思想素质好,有追求;知识功底厚,有潜力;专业能力强,有后劲;科研基础实,有创见。
总之,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到小学工作后,其事业心、适应性、创造力以及在教书育人、班队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个体和群体优势。
这些专科程度的新教师配备到部分实验小学或中心小学后,不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学校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而且也改善了全省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整体水平。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试验阶段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大多已过“而立之年”。
在他们中间,迄今产生了一大批江苏省的特级教师,王一军、薛法根还进入了首批评选的40名“江苏省名教师”的行列;走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重要岗位的也有相当数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ifanjiaoyu/99539.html
上一篇:高职师范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师范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