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摘 要:学校图书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中心和首要任务。本文从图书馆所处教育优势、馆藏建设、现代化技术手段、增设多项服务项目及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等方面,简述不断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提高图书馆工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一、发挥学校图书馆在教育中的优势
1.灵活性。学校图书馆在教育上发挥的作用是非传授性的,即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让学生发挥主导地位,通过信息和渠道,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2.兴趣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给学生设置了框架,限制学生的“兴趣”发展,而到图书馆求取知识,是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当学生在图书馆员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觅寻到知识信息,再把这些信息、知识汇合整理,加以深入研究,学习的兴趣必定提高,甚至从“兴趣”中启迪“智慧”。
3.针对性。中学教育对广大中学生而言,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去设置教育内容、安排教育形式,有点像“同一个模子造不同的人”,因材施教难度大,学生无自由选择的权力。其实人才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图书馆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需要什么学什么,缺少什么补什么,保护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
4.非应试性。即不是学生学的知识就要考查、获取知识是为了考试,而是通过知识间的渗透与链接,进入“豁然开朗”“举一反三”“浮想联翩”的状态,达到知识储备与能力的提高。
二、转变藏书观念,重视馆藏建设,构建高质量的藏书体系
(一)藏书是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物质基础,藏书质量与阅读环境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中学图书馆主要以中学生和教职工为服务对象,所以学校图书馆藏书体系必须符合教师和中学生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智育、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工具书等方面的藏书的同时,要研究读者借阅特点(如每学期做好“教学需要图书调查统计”),再把服务工作延伸到各教研组、年级组(如为公开课教师提供各种资料),对图书馆藏书结构进行调整。不但学科门类多样、介质品种丰富,还要注重其内容的全面性、新颖性、地方性、趣味性,使之能开拓师生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初级资料和精神食粮。
(二)制定系统的馆藏计划,转变三个观念。
1.信息化。藏书建设要从单一的书刊文献发展成既有书刊文献又有电子文献;不仅利用馆内文献,还要占有网上文献。我校图书馆已实行计算机管理,并提供电子读物,因此对“书”的概念必须扩大延伸。
2.特色化。如何围绕构建舟山新区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又如何结合学校图书馆建设,海岛学校图书馆要体现地方特色。同时,随着图书出版量迅猛增加和书价的不断上涨,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把社会上所有的出版物收集齐全,更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各种需求。因此,必须建立校际图书协作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3.综合化。学校图书馆必须转变“重藏轻用”、“以藏为主”、“被动服务”的传统观念,而要“以读者为重”、“以用为主”,加强“读者意识”和“开放意识”。馆藏要结合课程改革的需求,如教育信息化、英语特色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在“综合化”上下功夫。
(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地方信息资源。
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应注重三个内容:一是馆藏资源网络化,就是加快本馆信息资源电子化进程,开发能够在网络上共享的特色数据库。二是网络资源馆藏化,就是图书馆利用各种电子出版物和网上信息资源,建立便于读者利用的导航系统,变网络资源为馆藏资源。三是馆藏资源特色化,就是馆藏的图书要结合他方特色,如作为舟山学生就应该了解舟山生活与海岛、海洋的依恋关系,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应是舟山人的本能和智慧,让更多人热爱海岛、热爱海洋、建设新区。
三、在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资料文献的利用率
馆藏资源收集、典藏、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图书馆应注重“读书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学科教学及课题研究相结合,与重大节日相结合,与学校大型活动相结合”,努力实现“以用促建、以用促管、以用促配”。怎样才能使每一件馆藏资源都能发挥其最大价值,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一)开展图书文献的宣传。
图书外借、阅览工作的先导是图书文献的宣传,做好图书文献的宣传有助于读者了解利用图书文献,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图书文献的宣传形式可多种多样,宣传的主要窗口有:在图书馆墙壁设立“新书预告”“重点图书简介”栏,在学校宣传栏设 “新书信息快递”,在校园网上发布“新书通报”,在校报校刊上开辟“新书刊推荐”等。通过上述各种渠道对新书好书的介绍,使广大师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书籍的感召,从而增强去图书馆的欲望,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
(二)设立新书架。
为了便于查找,可在书库和阅览室最显眼的位置设立新书架,师生进入书库和阅览室,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所要借的新书,这种方便快捷的查阅法既节约了读者查找资料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新书的利用率。
(三)编制“二次文献”。
所谓“二次文献”就是图书馆根据学校教育教研活动,围绕不同学科和专题,
对一些分散的文献资料按一定规律进行筛选、归纳、整理,编成索引、文摘等形成系统文献,服务于学校教育教研活动,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师多媒体教学备课和教研活动的积件原料。如制作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知识”、“多媒体教学”、“研究性学习”、“技术设计与制作”、“英语特色教学”、“政治复习——中学生时事月考”等专题性的“二次文献”。实践证明,这些系统文献(积件原料)是整个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资料文献。
四、积极开展读者培训,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开展学生课外阅读辅导
“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那么它全部的知识都是你的。”这是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上镌刻的警句。可见图书馆既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又是滋养各类人才的摇篮。馆藏图书、设备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条渠道,必须学会利用图书馆。同时,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馆藏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现代图 书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出版物、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馆的资料数据库日益增多,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就很难得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所以图书馆员要更新理念、实践尝试,引导师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将来能通畅地融入于信息社会,在读书活动中、工作事业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图书馆应该既要告诉读者信息在何处,也要指导如何检索信息和利用信息。因此,我们开设了图书信息课、读书方法指导课,举办图书馆知识讲座,有计划有目的地介绍图书分类知识、文献检索方法、工具书使用技巧、图书馆服务项目、藏书特点及规章制度等,并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介绍毛泽东的“四多”读书法、矛盾的“三遍”读书法、徐特立的“化整为零”读书法以及如何边读边写,写好读书笔记;如何制定好阅读计划。还有: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对所选图书采用精读或略读的方式;阅读过程中要读与思相结合,泛读与精读相配合,善于将厚书变薄、把薄书增厚等),使他们尽快掌握打开“知识宝藏”的金钥匙,学会自我服务,提高查找速度和阅读效果,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中国图书馆年鉴(2004)
河北科技图苑2003(1)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2)
实验教学与装备2005(6)
晋国学刊2005(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10)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8)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2003(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ifanjiaoyu/99653.html上一篇:对我国现行师范教育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