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培优辅差”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各自拥有的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的需要,找到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1]。使优秀的更加优秀,差的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培优辅差”教学策略体现着课程改革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同时要明白每个学生的差异的具体要求。还体现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旨,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诸多的瓶颈和困难。想要贯彻落实“培优辅差”教学策略,就需要找出深层次的原因,并且找到最佳的出路。
一、实施“培优辅差”教学策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教育出发点明显处在失衡的状态
教育出发点的失衡阻碍着“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贯彻实施。在大众看来,教育的出发点主要分为社会、知识、学生三个方面。教育最主要的出发点是社会,有效的教育就是能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教育,同时教育还要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将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学生们很好地培育成为人才。教育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一般都是以这样的链条开始的。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就应该是社会、知识、学生的和谐统一,三者缺一不可。以学生为出发点,并不是单纯地指从学生的未来出发,还要从学生的现在出发。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出发点处在一个明显失衡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将社会作为出发点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却忽视和漠视以知识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知识和教育之间存在很紧密的关系,所以需要将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出发点。在课堂教育理论或者是在实际的实践中,以知识为出发点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课程内容的形式在分科教学时展现出来,这也是教育的开展过程,没有知识的教育方法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是虚无的,是一种不存在的教育。将知识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之一,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但是,传授的知识是否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展开,是否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在受到教育之后有一定的成长和进步,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之一,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现实评价的标准不一样,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学生作为教育出发点在教育实践中的缺失导致教育出发点的失衡。阻碍着“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因为“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主要实施依据是学生的资质和天赋。
(二)背景的错位
在湖南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在强调“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意义和价值,提倡教育者要实际地去发挥和贯彻这项原则。但应试教育的广泛存在、班级人数的庞大、课业负担沉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等原因都阻碍着“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是比较缺乏实施“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环境和背景的。通过对“培优辅差”所产生的背景的考察发现,“培优辅差”产生的直接背景是非制度化的个别教学。“个别教学”就是指同一个教室对特征不一样的全体学生分别采取修业年限和无固定进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办学形式相比较灵活,同一个教室要针对不同的内容、按照不同的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分别授课。所以,这为“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个别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很适合实施“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制度化的集体教学”渐渐取代了“非制度化的个别教学”,这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并且班级授课制度以自身的诸多优点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已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班级授课制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要求,但班级授课制度也存在自己的优势。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应的矛盾性,班级授课制度在发挥自身优势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现行教育的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集体是一个较为抽象的东西,它横跨在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与一个朦胧的整体在交流。这样扩大了交往的面积,却生疏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培养模式不适合实现师生的和谐相处、实现教学。所以,美化、改造甚至直接地否定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个别教学”衍生了“培优辅差”教学策略。
(三)现实利益的冲突
“培优辅差”教学策略难以实施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一般来说,人的需要都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主要是因为人与外部环境或者人们自身的矛盾,想要达到平衡就需要一次一次的转化,不断地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的需要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效果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来体现的。这样就导致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利益上产生相应的矛盾和冲突。要把持住道义,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就是指对学生开展“培优辅差”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培优辅差”教学既费时又费力,或者是实施“培优辅差”教学策略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甚至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很好的待遇。总之,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而言,当“培优辅差”的发起者们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不去有效地实施“培优辅差”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变成“培优辅差”教学的牺牲品。当然,学生需要渐渐地达到自律、自主、有意识。有时候也会想按照自身的天赋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的尝试。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教育早已有
失偏颇,他们也不再奢望“培优辅差”教学的到来了。
二、“培优辅差”教学策略问题的解决以及建议
(一)教育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教育的理念
班级制的教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班级制教学”的存在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针对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可以做的就是承认“班级制教学”的真实存在,不否认、不排斥。同时要想方设法地营造适合“培优辅差”教学策略实施的环境,适当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比如说,湖南省某地区,教师已经实现了育人观念的转变,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公平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转变上,教师也做到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等特点和学习的需要,并且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理念体系。
在课堂教学工程中,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就可以视为真正地实施了“培优辅差”教学,“培优辅差”教学可以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共存,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可以促使学生个人体验的发生,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很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落实“培优辅差”教学策略。
(二)通过实践得出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一个好的教学理念就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来支持。“培优辅差”教学也一样,要不断地分析和摸索适用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让“培优辅差”教学取得客观的效果,这样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例如湖南省各地区的教育方法就设置得非常合理,在公平教育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湖南省某地区在实施“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掌握好了学生群体的划分标准,分析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再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从而实现优者更优,差者得以转化这一个最终的目标。划分标准的时候可以采取观察、问卷、个别谈话、测验等方式,弄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智力水平将他们分为几个层次。在知识的传授上,需要具有很明显的针对性,要按照优秀学生的水平去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要制定好知识目标的具体内容。
三、总结
“培优辅差”教学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认清楚事实,理性地面对遇到的困难,并且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竞争机制,才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总之,“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总体目标,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卢慕稚,徐力,李娜.科学教育中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C]//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2011,10(5):102-105.
下一篇:凤凰涅槃班主任重生的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