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0 引言
2014年开始我国将有超过600所大学陆续转型为职业院校。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但从普通高等学校转型过来的教师和现有的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学习进修,增加工程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学能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如何确保职业院校教师去企业实践进修学习效果,真正达到学习目标,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职业院校都在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已经非常紧密。实施“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职业院校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进修。目前,校企合作力度逐年加大,更多企业开始在不同程度上接收教师去企业实践进修,职业院校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进修学习,但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后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达不到预期学习目标。一年来,我们对陕西省20余所职业院校去企业实践进修过的部分教师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影响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活动效果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职业院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实践学习期间待遇不落实,教师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足。(2)职校教师去企业实践进修学习目标不明确。去企业前,进修教师对自己即将前往的企业缺乏了解,对实践活动内容比较模糊,不够具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准备工作很不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每一位教师所担任的一门或多门课程对接着企业不同部门一个活多个工作岗位,所以提出明确的学习内容及掌握的程度具有一定难度。(3)在企业学习期间,教师没有很好地转换“身份”和“角色”,不能由“学校教师”变成“工厂学徒”,由“学校教师”变成“企业员工”。去企业后仍是一个旁观者,不能亲身参与到所学内容的工作中去,浮在表面,很少动手,走马观花,只是看看而已,只能从看而学得一些表面东西,当然“见多识广”虽然教师实践过程加深了对专业课本上理论的理解,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停留在“懂”的层面,仍不会“做”。职业教育需要的既能讲又能做的“双师型”教师,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此培养师资队伍的话,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很难有大的突破。(4)对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实践进修教师在企业学习过程的检查、监督,缺乏对学习任务完成、学习效果的评价与验收,缺乏奖惩措施,实习教师既无压力也无动力。(5)极少数教师怕吃苦,把去企业看成负担,抱着应付的态度,被动完成学习任务。
2 应对方法与措施
(1)学校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实践进修期间教师待遇。职业院校为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应使去企业进修教师学习期间收入达到或接近在校任课教师的平均收入,同时实践进修期间的学习、交通、住宿等费用由学校承担,以解决学习教师后顾之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安心学习。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教师安排去企业进行了每人一学期的实践学习,教师在企业挂职,与企业业员工一样接受工作任务并按企业要求完成,教师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操作技能、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预期的实践学习效果,做到了企业、学校、实践学习教师三方满意。
(2)进入企业前制订科学有效的实践学习方案。教师去企业实践进修前,应由学校、企业、教师三方根据本专业发展对教师培养的整体要求,企业实际情况、进修者知识与技能实际水平,进修所要达到的目标,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教育部关于5个对接和10个衔接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进修方案。方案具体内容应包括:进修时间、进修项目、人员安排、进度计划、目标要求、实习期间检查、学习成果评价与考核、奖惩等。首先,学习方案应考虑到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衔接,深入企业实践进修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一部分,符合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学习方案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成长相互结合,会使学习者个人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其次,学习方案应该广泛征求相关企业实践专家们的意见并得到认可,保证学习方案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第三,学习方案,针对不同内容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有不同工作岗位与之相对应。教师在企业学习期间,进行该阶段学习时就在相应岗位工作,其岗位应是技术岗位或技能操作岗位,而不能是熟练工种岗位。最后,方案中的学习目标应明确而具体,时间安排应紧凑而合理,学习过程与结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与保障。
(3)进入企业后实现“两个转变”并按计划实施学习方案:
①身份转变:教师变学徒,专家当师傅。职业院校教师进入企业后,各工作部门分别派遣专家充当带教“师傅”,建立“师徒”关系。师傅应是各个阶段学习内容的实践专家,具有指导实习教师学习的能力,其任务一是传授实践经验与技能,二是对所完成的实践任务进行把关、评价与审核。因为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实践专家分类细致,专家们身怀绝技各有所长,而进修教师需要掌握相对全面的综合技能,所以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不同,应对 “师傅”进行阶段性调整和更换,以确保师傅是该阶段该学习内容的专家,以保证学习质量。以《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学习为例,多数企业机械零件工艺编制与机器零部件设计分别由工艺处和研究所的不同人员承担,此情况下,机械零件工艺编制与机器零部件设计的学习应由相应工作的“师傅”(工艺员或工程师)带教指导。
②角色转变:从学校教师到企业员工。进入企业后,学校“教师”要尽快适应“企业员工”这个新的角色,完成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的衔接。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员工” 必须亲自完成各个工作岗位的生产任务。师傅负责对完
成的工作进行验收把关,确保“员工”按照企业质量标准完成生产任务。在学习方案实施的各个不同阶段,都要求实习教师作为企业员工全程亲自完成,“师傅”全程指导,这样可避免教师走马观花,停留在浅层次仅看不干的问题。教师在深入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角色”转换,以企业员工身份执行具体工作任务,是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项目教学法在实践学习中的应用,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4)注重过程管理,评审学习成果:①实践过程管理:对教师实践学习过程,应按学习内容及进度要求进行检查与督导。由学校、实习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实践专家组成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实践学习内容、进度、内容掌握等情况,确保整个实践学习过程都在可控之中。只有完整而扎实地实施整个学习过程,才可保证实践学习效果。②控制学习成果:应对学习成果进行评审。评审工作由学校、实习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实践专家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具体评审内容包括教师实践学习汇报、在企业完成实践工作任务资料、所学技能展示、现场教学展示、今后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汇报等。通过以上几点,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5)针对极少数怕吃苦的教师应该加强思想教育,系部领导要耐心细致讲解学校相关政策、待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强调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重要意义,努力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3 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活动的意义
(1)深化校企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实践学习锻炼,教师回到学校,可利用实践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承接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等。(2)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密切联系一批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行业专家,实习教师返校后与企业“师傅”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学院聘请他们担任实训兼职教师,即可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去企业回访、参观,了解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情况,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本专业发展最新动态,同时也向企业介绍交流自己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新工艺、新技术等行业发展信息,与企业同行团队成员“交换”与“共享”,使自己在企业所学实践知识与技能、保鲜、发酵、放大,获得持续专业发展。(3)条件成熟时可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工作室,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完成从职业领域向行动领域,再向学习领域和课堂教学的转换,进而创建具有不同教学情景一体化教学室,使自己从事的课程教学更具职业教育的特色。(4)大力发展校办工厂,为企业分忧解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与企业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校办工厂能够有机会承接到外协加工项目,既能为企业分忧解难,又可将职业院校纯消耗性实习转化为生产性实习,服务了地方经济,达到“双赢”效果。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活动,只要我们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及时出台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保证实践学习期间教师的合理待遇,选择对接的实践学习企业,制订科学的实践学习方案,教师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虚心拜师学艺,以企业员工身份接受并积极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注重学习过程监管和控制,对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是能够保证实践学习效果的。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陕西省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SGH13514)
参考文献
[1] 周有源.关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去企业实践进修实效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9):52-54.
[2] 王小刚.访问工程师.高职院校“双师”建设必然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