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数学教育
摘要: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点提出的问题,并且把数感放在数学核心素养的首要地位,可见数感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数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和意识。
关键词:数感;培养;提高;小学生;小学数学;数学思维;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知识体系复杂,知识内容抽象,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难点所在。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有限,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常常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数感指的就是对数与数量以及数量关系等的认知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的数学问题,将特殊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一般的数学问题,进而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对数量关系、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等进行感悟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发数感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难以集中注意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0的认识》一课时,我就会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部分图片,例如车牌号、温度计、直尺和门牌号等,创设出轻松自由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对图片进行仔细观察。等到学生观察完之后,我设置问题:“图片上的数字你们注意到了吗?有没有相似点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就会进行积极思考,有的学生提出:“车牌号上有数字和字母,门牌号也是一连串的数字!”有的学生回答:“温度计上有数字,直尺上也有数字。”还有的学生说:“这些数字里都有‘0’!”听到这个问答之后,我就会引导学生体会“0”这个数字的各种意义,例如车牌上的数字“0”和门牌号上的数字“0”均是组成的一个号码,温度计上面的数字“0”表示的则是一个分界点,直尺上的数字“0”指的是起点,学生了解这些之后,就会对数字关系进行感知。最后我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們在哪些地方见过‘0’?”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回答,有的学生提出时钟上面有“0”,有的学生幽默地说道:“老师,鸡蛋是不是可以当作一个‘0’呢?形状是一样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够更为生动具体地感知“0”这个数字,进而把握“0”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结合生活,感知数感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数学的初次感知和体验就是以往的生活经验,例如在买东西时需要进行数学运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感知和思考数学,进而让学生理解数感,形成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认识20以内的数》一课时,我就会先带领学生将20以内的数字读一遍,但是这样简单地读,难以让学生记忆和思考数字,学生无法感知数字的具体含义。这时我看到学生的课桌上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于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物体可以用‘2’或者‘3’来表示呢?”有的学生提出:“我有两根棒棒糖,可以表示数字‘2’。”有的学生回答:“我有三本书,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在学生理解了较为简单的一位数之后,我再提出问题:“那么‘12’或者‘15’可以用什么表示呢?”有的学生回答:“我有十五件衣服,可以使用数字‘15’表示。”有的学生说道:“钟表上也有数字‘12’,可以表示中午还有晚上的12点。”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发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当中充满了数学,这样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最后我给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小粉笔头,让学生将粉笔头摆放成自己喜欢的数字,学生在摆放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数感,更为深入地理解数感,感受到20以内每一个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将抽象的数字化为直观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建立起对数的认识,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注重实践,形成数感
光靠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和本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进而形成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会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有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提出问题:“你们观察一下四周,有没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呢?”学生听到问题后,积极地参与到观察中,有的学生指出:“黑板就是长方形,课桌也是长方形!”有的学生答道:“老师,我的便利贴是正方形的。”通过简单的观察,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辨别正方形与长方形。为了让学生构建起空间思维,我会将一些小棒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小棒实践,将小棒摆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以此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图形。学生使用4根长度相同的小棒围成图形时,不管如何摆放,都是正方形,这就会引发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且平行。
四、引入估算,提升数感
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传统的估算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较为枯燥和乏味,学生难以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可以引入趣味环节,引发学生理解估算,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乘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课时,我首先会分析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特点。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跟随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那么在购物的过程当中,只有带够了钱,才能买到所有想买的东西,这就涉及估算。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买单”活动,将白色粉笔当作一袋米,单价在60元以内;将黄色粉笔当作一盒酸奶,单价在10元左右;蓝色粉笔代表一袋盐,单价在5元以内;粉色粉笔代表一盒饼干,单价在15元以内,之后我提出问题:“如果小明要买一袋米、一盒饼干、两袋盐和两盒酸奶,100元够吗?”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估计”等估算术语,由此加深学生对数的认知和感觉,从而提升其数感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其对数感的认识体验,进而让学生形成数感并提升数感,最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uxuejiaoyu/96048.html上一篇:怎样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下一篇: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要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