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体育教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强,休闲体育作为丰富人们生活、促进人们健康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休闲体育作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而开设的新生专业,休闲体育除了具有休闲的特征外还承载着强身健体和传承文化的功能。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大力发展健身休闲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要更加满足于社会的需求,这对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再次提供了契机。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文件中指出,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积极培育帆船、马术、极限运动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重大需求等一系列背景下,为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通过研读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体育专业发展态势、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宏观研究不多,本文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探究我国现阶段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招生情况和培养现状,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的重大需求。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目前国内开设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关键词搜索,输入 “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人才”等关键词,整理与研读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休闲体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专家,初步了解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需求现状,获得各高校在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并对论文撰写的可行性向专家进行了请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3、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20.0软件对论文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量化指标更好地了解当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4、网络调查法。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网站上公布的不同年度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统计2006~2016年度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开设情况。通过访问开设休闲专业院校的招生信息网,获取相应的招生信息,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休闲体育专业发展历程及人才培养情况
休闲体育最早起源于英国且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快,国内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在国内主要经历了创建时期(2006-2007)、平稳发展时间(2007-2011)和快速发展期(2012年至今)。在2006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专业调整为主线,专业的设置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此时休闲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它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需求,为培养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而设立的新专业,通过查询教育部高教司网站发现,2006年教育部首次审批同意在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设立休闲体育专业,但将其作为目录外试点专业,专业代码为(040207s),于2007年正式招收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直到2012年教育部再次审批备案,才将休闲体育专业作为特设专业开设,专业代码为(040207T)。
随着国家对体育本科专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审备案休闲体育专业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7年仅有的2所院校,到2012年布点数已经达到了17所,2013年达到35所。截至2016年6月,全国已有57所本科院校具备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资格,其中已有52所院校开始招生,从院校的分布情况来看,57个休闲体育专业分别分布在师范类院校12所,占总数的21.05%;综合类院校19所,占总数的33.33%;体育类院校14所,占总数的24.56%;财经类院校5所,占总数的8.77%;理工类院校4所,占总数的7.02%;而在医药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分布较少,各有1所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而在民族类院校和政法类院校均没有开设休闲体育专业。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57个休闲体育专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河北地区,在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布较少。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来看,2007年休闲体育专业首年招生人数约为100人,随着国家对休闲体育专业的重视和社会对休闲体育的认可,该专业招生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11年增加至约550人,到2014年增至2,700人,而在校生的人数已经达到5,700人,截至2016年9月,休闲体育专业计划招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330余人,在校生人数总数已经达到8,100余人,人才培养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充分地体现了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在迫切需求的同时同样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对口就业难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三、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内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尽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较快,但毕竟是一个从社会体育专业分支出来的新专业、新学科,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存在诸多挑战。笔者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网络查询等方式,发现休闲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第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矛盾。因部分高校是在开设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等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休闲体育专业,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原专业的认识上,缺乏实证调研。
第二,休闲体育本科生招生人数偏少,专业区域分布不合理。虽然教育部审批备案的休闲体育专业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状态,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重大需求,主要原因是由于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相符,且在区域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在偏远地区布点较少,严重地制约了休闲体育专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实践落后。休闲体育专业的教师过去多数是从事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教学工作,因无相对应的专业基础,必然会导致专业师资力量匮乏,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师资力量,严重限制了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在实践教学方面,因师资的因素,实习的内容主要停留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等方面,缺乏休闲体育指导和休闲体育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习实训课程,进一步限制了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
四、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休闲体育专业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在国内属于新开设的特设专业,如何实现其快速良性发展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高校是使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良好的人才转化,高校人才的培养才是成功的。第一,要解决培养目标的问题,在全面细致的人才市场调研基础上,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社会需求为主线”来调整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第二,依据地域特点,扩大招生规模。国家应从宏观政策方面进行调控,鼓励欠发达地区积极申报休闲体育专业,同时应降低欠发达地区的门槛限制,各高校应依据本校办学基础和文化特色开展属于本校特色的休闲体育专业;第三,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上应走有别于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的特色道路,实现真正意义的休闲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第四,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夯实学生素质水平。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强实习实训的引导,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增加外出实习机会,积极建立与企业的联系,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实习的过程中将产、学、研有效的结合;第五,确证休闲体育的时代价值、提高休闲体育的社会认可度。国家应从宏观政策方面继续加大休闲体育的宣传与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休闲体育不仅具有促进国民健康、减少医疗支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角色转变和传承文化等社会角色价值,同时还具备休闲娱乐、放松心智、沟通情感和促进身心健康等个体价值。只有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确证了休闲体育的时代价值,才能实现其良性发展;第六,增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外出培训机会。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质量,但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多数是原有的体育教育专业或体育社会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且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学校应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者采用引进来的发展策略,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针对教师的情况进行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素养和科研水平等。实现构建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能够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五、结语
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必须是休闲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相比,当前休闲体育专业仍然处于初步的尝试与探索阶段,国内休闲体育专业的开设高等本科院校较少,在区域分布和院校分布上呈不均衡状态,必然会对国内大学的办学规模有一定阻碍作用,随着国家对休闲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休闲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蕴藏着巨大市场机遇,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利用各高校本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不断充实到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中,为休闲体育专业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王海军,王玉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tiyujiaoyu/98466.html下一篇:探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导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