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体育教育
摘 要:本文总结了对体育教练员角色以及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认识的研究、国内外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的比较、提高教练员岗位培训质量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开展状况,分析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倡导在发展中查缺补漏,不断完善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以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策略
1.对体育教练员角色及教练员岗位培训认识的研究
体育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高立东(2007)对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现状加以分析,指出教练员培养是发展体育事业特别是发展竞技体育的关键,教练员是运动场上的主导。因此,千方百计规范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使广大体育教练员能够接受正规的岗位培训,以保持其执教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竞技体育的日益发展,国内众多学者也在逐步重视对教练员能力以及教练员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谢燕歌(2010)对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指出教练员岗位培训是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发展的基础,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培训对教练员的吸引力和教练员的学习积极性。林华(1995)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现状进行了探讨,着重探讨了有关组织管理体系、培训条件、教学效果、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经验、成果与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对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重视,对我国教练员的岗位培训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然而有关研究只是对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状况进行概要性的总结,细致深入的研究以及实际可行的培训策略很少,这些方面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2.国内外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
我国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借鉴了国外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一些优良模式和先进成果,通过分析国内外培养模式的区别,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完善我国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
刘洋,王家宏,张宏杰(2009)对中德两国教练员岗位培训体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两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在级别划分、培训资格证的有效期以及继续培训工作的管理等很多方面都有所差异,建议我国借鉴德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经验进一步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的管理制度。陈作松,褚斌(1998)通过对日、德、英、澳、加、美、中国等世界体育强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内容设置及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在培训内容上、培训机构管理上、培训制度上、培训时间上、培养形式上均较为合理,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陈宁(1996)通过讨论中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五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对构成培训模式的主要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培训模式中的内在联系,反映教练员岗位培训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各国都十分重视教练员的训练,培训模式大体相同。
在国内外教练员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方面,国内研究人员积极研究,学习国外教练员培训的先进经验和成果,试图通过对比发现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高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出发点虽好但却没有很好地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因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3.提高教练员岗位培训质量的策略研究
近年来国内有关学者对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质量的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如柴国荣,詹建国(2009)对我国高级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全面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教练对培训内容表示认可,但还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比例不当、创新能力培训不足等问题。邢文华,余学峰,钟秉枢等(2002)在“体育教练员继续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一文中对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基地、培训、考核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体育类院校为基地、采用培训、考核一体化等观点。刘雅玲(2007)在“与继续教育结合同国际培训接轨——乒乓球高级教练员培训对策研究”中提出了创建远程教育网、抓好继续教育、构建教练员能力评估机制、倡导案例教学四点乒乓球高级教练培训的对策。
我国学者对提高教练员岗位培训质量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结合各级各类、各项目教练员岗位培训班进行的。研究工作源于教练员岗位培训实际,研究内容真实可信,对问题的剖析以及相应对策的提出针对性较强,研究成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很好的保证了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工作开展主要从培训形式与内容设计、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师资的征集与选拔、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效果的评估及考评、培训资金的筹集和分配等方面入手。对比国内外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发现,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在内容、管理、形式等方面均较为合理,符合我国实际,但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强、创新能力培训不足等问题。
4.1.2对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质量的策略研究工作主要结合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开展进行,这有效的保证了研究的开展以及研究成果对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4.2建议
4.2.1在研究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相关问题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可以借鉴国外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先进成果但要注意结合我国实际开展工作,不能简单复制。
4.2.2努力建设完善各级各类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制度,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教练员,为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立东.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
[2]谢燕歌.对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中国体育报,2010.
[3]金学斌,林华.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现状的研究[J].西安体院学院,1995,12(04).
[4]刘洋,王家宏,张宏杰.中德教练员岗位培训体制比较[J].体育学刊,2009,16(3).
[5]陈作松,褚斌.中、外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8).
[6]陈宁.中、日、英、德、澳五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比较研究[J].成都体院学院学报,1996,22(1).
[7]柴国荣,詹建国.我国高级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内容选择及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tiyujiaoyu/9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