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 > 体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误区的解决策略

体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误区的解决策略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体育教育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学在我国的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社会学被引进国门。30年来,体育社会学“从理论体系建设到解决中国体育实际问题,从教材建设到学科完善,从本科教学到博士生培养,从零星的社会调查到大规模集成的研究探讨,从引进国外资料到大量本国课题研究,再到学科本土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1],其学科存在的学术价值和对体育实践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前辈们开创性的研究和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科学发展史证明:一门学科的成熟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30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其学科属性、对象、研究范畴(领域),方法论层次上尚待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指导地位与作用的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以及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运用等,需要无数次反复深入的研究;体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等的一些新概念需要理论支撑,关于体育改革的诸多观点需要系统化、理论化,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更是需要无数实证研究的积累。如何不松懈地追踪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新动向,有鉴别地吸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成果,如何使体育社会学逐渐本土化(中国化),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体育改革的实践,如何使中国的体育社会学走向国际论坛,在那里听到的不只是声音,而是中国的学术话语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体育社会学的未来任重道远。本文正是在这一求索途中的一次尝试。
    1 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误区辨析
    1.1 误区的表现
    在以往的体育社会学、甚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对于理论研究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偏差,往往认为,只要不是使用问卷法的社会调查,不需要进行量化(统计处理)而主要利用文献法(亦称历史法或文件法)进行的研究,一般都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其实,这是对理论研究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可能的逻辑依据是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关于“理论”的解释,即“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它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1]。认识上的误区易于导致操作上的误区。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和推敲,在我们的体育社会学甚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也确实存在着这种抽象的、一般性陈述的、甚至是重复的、缺少创见和预见性的文章。那么,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呢?我们先从理论的定义开始。
    1.2 什么是理论
    理解什么是理论,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理论研究。对于什么是理论,有多种定义。“社会学家布莱拉克(H. M. Blaock)认为,‘理论并不仅仅是一群概念体系或类型,它必须含有能够串联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概念或变量的命题’。雷诺(P. D. Reynolcis)也指出,‘理论是指那些被公认的科学知识的一部分的抽象的宣言’”[2]78。百度百科名片对理论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作为一个汉语词语,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作为一个概念,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识,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3]。中华书局出版的《当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理论定义是:“人们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有系统的知识和结论”[4]900。日本东京都岩波书店出版的《广辞苑》中对理论(theory)的界定是:“能够统一说明许多个别事实和认识的、具有高度普遍性的体系化知识”[5]2526。范伟达认为,“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并在实践中经过检验的,用以解释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命题系统”[2]78。从以上几个关于理论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基本内涵:(1)理论是基于对实践认识的命题系统,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2)理论是系统化或体系化的知识;(3)理论的发展性使理论创新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理论绝不是杂乱无章的知识,更不是随意的、抽象的一般性陈述。严格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必须遵循理论的基本内涵。
    1.3 理论研究
    尽管我们在既有文献中难以找到现成的关于“理论研究”的定义,但如同对理论的定义那样,以不同的学术视角看待理论研究或许也会呈现出多种定义。为此,在这里我们只是基于上述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实际研究中的一些体会尝试性地做出如下解释:严格意义上的理论研究,是指在某一学术(理论)或学科领域,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对某一学术观点或既有理论,或学科架构,经由归纳、演绎推理,进行知识创新、理论建构、学科建构和理论创新的活动;亦指在某一实践领域,人们根据某一社会现象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经由归纳、演绎、推理,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因果关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互动关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发展路径(对策)的研究活动。例如,公共管理理论包括政府改革与治理理论、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而在公共政策理论领域进行“公共政策体制”,“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等的研究,就属于“某一学术(理论)或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再如,建设体育强国的研究就属于“某一实践领域”的研究。这一命题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体育强国概念的内涵外延、体育强国的标准、体育强国的建设内容、体育强国的实现路径等,都是这一建设体育强国实践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
    1.4 体育社会学的理论研究
    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应用研究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专门领域——“体育”的应用研究而产生的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应用社会学学科。同时,它又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6]。体育社会学的双重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理论研究的两大方向:一是面向学科自身的理论研究;二是面向体育(社会现象)实践的理论研究。面向学科自身的理论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指导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作为母体学科的社会学理论;二是体育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如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视角与视域)、方法论和历史沿革等;三是体育社 会学的具体理论,如体育群体理论、体育组织理论、社区体育理论等。面向体育(社会现象)实践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解释和说明体育现象的社会侧面(从社会的角度去把握体育的社会关系、社会功能、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6],探讨体育和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或相关关系,预测某一体育现象的未来趋势和发展路径(对策)。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两大方向,恰好遵循了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严格意义上理论研究的两个基本点。
    2 体育社会学实证研究误区辨析
    2.1 误区的表现
    在体育社会学乃至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一些文章,甚至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只因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运用社会统计技术法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处理,而不论这种问卷调查是否有理论指导和理论假设,就自称为实证研究。这是对实证研究认识和操作上的一个误区,其可能的逻辑依据或许来自对经验研究的误解,导致了经验研究与实证研究这两个根本不同概念的混淆。在社会学中,理论研究是与经验研究相对应的。所谓经验研究是指“与纯理论研究相对应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7]。经验研究一般包括现场观察(参与观察)、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实验,而实证研究则另有所指。
    2.2 实证研究的历史渊源
    实证研究来源于社会学创建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即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而后,英国的斯宾塞(r, 1820-1903)进一步发展了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进化论和生物有机体论,他注重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在斯宾塞之后,法国的杜尔凯姆(im)、帕克()、帕森斯(s)、霍曼斯()等人,都受到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在繁杂的社会学流派中,跻身于与人文学派相对立的实证学派行列之中,创立了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数理社会学、交换学派等理论或流派[8]322。应该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研究范式,一种方法论取向。“范式理论指出,一定历史时期中科学家们都必须共同遵循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这种‘模型’、‘信念’实际上就是范式。它不是单一的、抽象的空洞概念,也不是一些概念的机械拼凑,而是包含着基本假设、信念、方法、仪器及应用准则的一套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是一种视野和分析框架”[9]。
    2.3 体育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准则
    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并不存在自己独特的实证研究。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体育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必须遵循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准则。社会学界知名学者蔡禾教授提出了以下几个准则:(1)实证研究既包括理论层次的研究,也包括经验层次的研究,理论与经验不可割裂。实证研究是一个从理论层次到经验层次,再从经验层次到理论层次,然后再从理论层次到经验层次,这样一个在理论和经验之间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2)实证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满足对社会事实的描述和统计数字的罗列,而在于发展理论以揭示社会事物的规律。(3)实证研究的核心是“假设—检验”。假设可以产生于既有的社会学理论,也可以产生于研究者的生活经验或研究兴趣、灵感,但必须对社会学理论有意义,并且是可以检验的。假设中的概念是可以操作化的,存在能被测量的操作手段。(4)实证研究对理论层次研究的要求是,理论应由相互关联的命题组成,命题则应是关于理论中一些元素关系的判断。理论必须是一个演绎系统,一般的、抽象的命题应能推演出特殊的、可验证的判断。简言之,实证研究要求理论能产生假设,并要求这种假设是可以检验的。(5)实证研究对经验层次研究的要求是,以有效度的工具有信度地测量社会事物,设计或收集能反映操作化概念(变量)的指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等,都是实证研究可采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简言之,实证研究要求经验层次的研究能够提供用于检验假设成立与否的事实资料,没有理论假设的引导或不以检验假设为目的的经验研究,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实证研究。(6)实证研究的程序是假设在先,检验在后。假设应尽量从已有的社会学理论中产生,以促进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研究中不得有意选择某些样本和数据或有意使用某些计算方法以得出研究者有意向的结果94。
    3 体育社会学实证研究摹拟案例
    为了有助于理解实证研究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本文试图遵循实证研究的准则,参照华莱士“科学环”模型的逻辑程序,以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中“第六章体育社会化之(二)国内部分”[12]及吕树庭等的《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一文[13]为基本素材,经过整合加工建构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体育社会学实证研究摹拟案例。
   
    图1 华莱士“科学环”模型
    (笔者注:实证研究的逻辑程序)
    引自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P93
    3.1 从理论开始的逻辑演绎产生论题和假设
    3.1.1 论题:“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
    [分析]:“实证研究是一个从理论层次到经验层次……”[10]也就是说,实证研究是从理论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凯尼思(G. S. Konyon)、麦克弗森(B. D. Mepherson)等人,从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T. Parsons)的社会化即角色学习这一观点出发,开始了体育社会化的研究。他们将体育社会化的研究划分为“进入体育(角色)的社会化”和“通过体育进行的社会化”这两个方面。国外学者大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进入体育(角色)的社会化”上,即研究人们是如何涉足体育世界,或是怎样获得体育角色的过程。凯尼恩等人认为: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 一体(个人属性),并不是从降生就对体育有认识的。人们形成对体育的好恶态度乃至参与体育的程度,是在特定的场合(社会化机构),受他者(社会化执行者)影响的结果。换言之,是社会化的产物。家庭作为社会化的机构和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被社会学家看成是“人类的普遍特征”,它担负着承续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责任,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下一代的社会化进程。为此,探讨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将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13]。
    3.1.2 产生于既有体育社会学理论的假设
    [分析]:实证研究的核心是“假设—检验”,假设应尽量从已有的社会学理论中产生,以促进社会学理论的发展[10]。从以上论题的逻辑演绎,必然会推导出以凯尼恩和麦克弗森提出的体育角色学习理论为假设的基本框架(见图2),这一理论(进入体育(角色)的社会化)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具有一定身体、心理特征,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济收入等的多种属性的个体,在社会化机构中(家庭、学校、社会),被父母、子女、亲属、邻里伙伴、老师、同学、同事乃至竞技选手(具有奋发的精神、健美的体魄、出色的运动能力)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等的影响,而获得体育角色的过程[12]91-92。”表明了该假设产生于国外既有的体育社会学(体育角色学习)理论。
   
    图2 “进入体育的社会化”三要素
    引自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P92
    3.2 操作化方法
    在华莱士的“科学环”中,操作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测量方法,抽样方法等[11]92-93。
    3.2.1 研究目的与研究任务
    [分析]:“实证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满足对社会事实的描述和统计数字的罗列,而在于发展理论以揭示社会事物的规律”[10]。以发展理论揭示事物规律为目的,在体育角色学习理论(进入体育(角色)的社会化)的假设框架内,探讨“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需要回答如下两个问题:第一,从家庭社会化的角度,看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它包括:明晰家庭诸因素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程度;找出对中学生参与体育影响最大的因素,然后再探讨此因素与其他家庭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二,从角色社会化出发,看个人属性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它包括从业余体校所属与非所属的观点看参与体育;从初期(小学时代)社会化的观点看参与体育;从角色行为的价值倾向看参与体育;从性别角色的观点看参与体育[13]。
    3.2.2 概念的具体化
    [分析]: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理论认识是借助于概念实现的。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抽象性,但抽象概念是不可测量的。为此,必须将抽象概念(特别是非日常化的学术概念)转换成经验层次的可以被测量的具体概念(变量),其前提条件是“概念之含义加以澄清,明确地予以界定”92。
    3.2.3 假设的类型
    [分析]:在体育角色学习理论(进入体育(角色)的社会化)的假设框架内,探讨“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可设置二元假设(X→Y),并延伸至三元假设(X→Y→Z)。二元假设是将参与体育作为角色学习(Y),在具有若干变量的重要影响人中,选择父母作为社会化机构——家庭的代表(X),探讨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三元假设是在检验了二元假设的基础上,将对Y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作为中介变量(Z),探讨其他家庭因素对Z的影响[12]98。
    3.2.4 假设的操作化
    [分析]:实证研究要求假设中的概念是可以操作化的,并存在能被测量的操作手段[10]。对假设的具体操作如下:
   
    参与体育(Y):对体育的价值取向程度(,认知层次);对体育的喜欢程度(,情感层次);对体育的直接参与程度(,直接参与层次);对体育的间接参与程度(,间接参与层次)[12]99。
    3.2.5 测量与抽样方法
    [分析]:实证研究对经验层次研究的要求是,以有效度的工具有信度地测量社会事物,设计或收集能反映操作化概念(变量)的指标。问卷调查法等都是实证研究可采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简言之,实证研究要求经验层次的研究能够提供用于检验假设成立与否的事实资料[10]。该论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测量,该问卷依据对假设中概念(变量)的操作设计了封闭式问卷,并进行了严格的效度和信度检验,以收集能够提供用于检验假设成立与否的事实资料。该论题根据研究需要对总体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3.3 经验观察
    [分析]:在华莱士提出的科学环中(图1),经验观察居于理论演绎和理论建构的中间位置,“中心线的右边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在这一过程中是运用演绎法。中心线的左边是理论建构的过程,它首先是运用归纳法由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11]94。经验观察在这里实际上是表示调查的实施和资料收集的过程。
    3.4 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
    [分析]:“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指观察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分类、评定统计及分析方法”[11]93。该论题在对收集到的问卷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的基础上,主要使用的量度是X(自变量)、Y(因变量)、Z(中介变量),统计分析的方法采用了多维(度)Gamma(PRE)相关测量和Z检验,以及检验。
    3.5 经验概括
    [分析]:经验概括主要使用归纳法,“经验概括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为新的理论提供事实根据,能够检验原有理论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它能使研究者从预料不到的事实中或偶然发现中得到启发与‘顿悟’,从而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或想法,以此为线索来建立新的理论”[11]100。经验概括有两类归纳方法,一种是经验归纳(列举归纳和排除归纳),另一种是统计概括。该论题采用的就 是统计概括。“由统计资料归纳出的命题称为‘统计概括’,它也是一种经验概括。统计概括依据概率原则,它说明,只要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那么在样本中发现的现象或变量间关系也可以在总体中观察到”[11]99。
    3.6 检验假设
   
    由此可知,在本论题中三元假设亦成立。
    3.7 提炼研究结论
    [分析]:该论题经由经验观察、量度、测定与分析、经验概括,提炼出如下研究结论:(1)在家庭影响诸因素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对子女参与体育的态度和父母支持子女将来当专业竞技选手的态度;其次是父母孩提时代喜欢体育运动的程度;再次是父母现在参与体育的态度和父母的运动竞技水平;最后是父母的体育价值观和家庭经济状况。(2)在将父母对子女参与体育的态度作为中介变量的情况下,影响中介变量的其他家庭因素是父母现在参与体育的态度、文化程度、体育价值观和职业。(3)业余体校学生的体育角色学习是早期开始的,并具备了对运动竞技的适应性,这是他们加入业余体校的重要因素。(4)角色行为类型是具有价值倾向的,体育角色学习的程度是因个人属性而不同的。(5)性别角色差异影响着中学生参与体育的程度,即女生除体育认知层次外,在体育情感、直接和间接参与体育各层次上均明显低于男生。
    3.8 理论建构和理论解释
    [分析]:结论虽然包含有理论的要素,但它还是对经验概括的总结和提炼,并不直接等于理论,“理论建构的关键是从具体的经验事实中抽象出社会现象的普遍意义或本质特征。这需要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103。该论题就是利用现有理论进行概括的,对观察到的事实可以尝试性地做出如下理论解释:(1)人的一生要在社会中扮演许多角色,社会化过程也就是接连不断的各类角色的角色学习过程。提供角色学习机会的社会化环境,对角色学习的类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2)进入体育(角色)的社会化意味着,只有在人们获得了体育角色学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发挥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即通过体育进行的社会化。(3)在性别角色的差异中,不能简单地用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来解释其参与体育的差异,而应看到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因素的影响。(4)凯尼恩等“进入体育(角色)的社会化”理论,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同样适用,即进入某种特殊活动(体育)的社会化,是角色志愿者通过社会体系内重要他者的影响而成为(体育)角色学习者的过程。
    4 几点说明:代结语
    1)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是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社会学为实践服务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质量的提高,将是一个长期与学科建设相伴随的动态过程。
    2)本文关于理论研究误区和实证研究误区的表现是以抽象的形式提出来的,为何回避了具体所指,不言而喻。但重要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对研究的促进作用。
    3)本文实证研究的摹拟案例,不是以一般发表论文(文章)的格式出现的,而是根据实证研究的准则,参照华莱士“科学环”模型的逻辑程序建构的。它是可供参考的,但不见得是很完善的。
    4)实证传统的社会学虽然是社会学的主流,但在社会学发展史上还存在着一条以韦伯(M. Weber)为代表的与实证主义相悖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有人称之为理解社会学)。目前,运用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进行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并不清晰可见,我们期待着这类研究的出现,期待着体育社会学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5)尽管我国的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得到普遍承认,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距离科学化、学科化、规范化的目标尚有相当的差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研究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独辟蹊径”的睿智,“滴水成河”的积累,一定会使中国的体育社会学快步逼近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tiyujiaoyu/9906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