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图书馆论文
第1篇:社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提供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它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社区图书馆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化产物,也是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教兴国和构建社会和谐以及体现社会资源平等共享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一、社区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社区建设开始较晚,而在社区设置图书馆的理念也刚形成不久,社区图书馆建设尚处于初创和探索阶段。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图书馆事业工作者认真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社区图书馆存在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同时缺少必要的宣传等原因,大多数社区居民不知道它的存在。同时由于图书馆地理位置选择得不科学,开放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合不够科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社区图书馆虽然潜在有大量的服务受众,但资源利用率还是很低的矛盾。
(二)建设资金投入短缺。由于社区图书馆建设尚处于初创和探索阶段,受资金所限,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够,馆内设备简陋,短缺的经费又跟不上书刊涨价的幅度。同时有限的经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有的社区图书馆经费下拨后不是用在购买图书和完善设施上,而是用来购置娱乐设施,进行有偿服务,馆藏文献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补充,导致读者对图书馆兴趣下降,读者人数日益减少,造成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馆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亟须规范。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社区图书馆现任工作人员大都是非图书馆学管理方面的人员,也非相关学科的人员,专业性不够,甚至本身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参加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些人员业务水平低,无法实现文献选择与采访、文献咨询与流通的技术性工作。同时,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图书管理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管理手段五花八门,管理混乱,导致图书流失和阅读率低下。
二、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针对社区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除政府应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出台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相关的扶持政策外,还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設。
(一)多渠道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的现实,社区图书馆要摒弃“等、靠、要”等传统思想,主动加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资源。采取政府拨款、社会筹款等办法,动员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出版商、企业及个人,采用捐资、赠书等方式进行有效筹集,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局面。
(二)走资源共享之路。鼓励各社区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院校图书馆的协调合作,弥补社区文献资源的不足。同时,加强各社区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积极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采用馆际流通、馆际互借、馆际共享的形式,整合现有资源,让图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经费短缺,造成的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矛盾。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满足社区居民读者对各种文献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为居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实现高层次的图书资源共享。
(三)构建特色社区图书馆。由于存在着社区居民群体的文化素质和阅读需求的不同因素,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首先要做好社区人口文化构成调查,对本区居民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制定文献的采购方向,确定文献的收藏重点,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藏书体系,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同时,要考虑照顾特殊群体的需要,建立适合她们阅读的文化场所等,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共享。
(四)提高管理员综合素质,加强规范管理。社区读者比公共图书馆更广泛,文献需求更多样化。同时,由于馆藏文献载体的多样性特点,要求社区图书馆管理队伍应该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广泛的人员组成。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主持主要管理工作,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外,还应注意引进社区内热爱公益事业,有志参与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知识型志愿者到馆参与管理工作,并通过一定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利用派出学习和引进培训管理的方式,规范和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实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服务的目的。
(五)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完善各类文献库藏。文献资源是社区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要,通过多途径的方式,购买和搜集文献资源。同时,还要注意对不同载体文献的收藏和整理,这不仅包括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还应当包括一些如:服务指南、宣传册等非正式出版物等。尽量丰富馆藏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献选择。
(六)发挥社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功能是图书馆在传统的服务基础上,利用馆藏文献和设施条件,积极拓展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扩大服务面,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广、更深的延伸服务。首先,社区图书馆凭借社区文化服务站点的独特优势,发挥实现上一级图书馆文献信息向社区居民延伸服务的功能。社区公众可借助社区图书馆这一平台,获得大型图书馆更高层次、更丰富的延伸服务。其次,依靠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社会组织,根据社区特点,开展社区图书馆的自身延伸服务。同时,牵头组织、利用社区内的其它文化组织、团体和一些专业人士,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实现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功能。
(七)加强宣传,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吸引力。通过各种途径,举办多种类型的新书宣传、读书讲座、征文比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区民众走进图书馆。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了解读者的需要,既要体现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和文明站点的地位,也要切合民众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而增强吸引力,树立社区图书馆的良好社会形象。
作者:玉龙
第2篇:浅析社区图书馆服务存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它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为己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设施之一,社区图书馆不仅能提高社区人们的综合素质,还增加了社区人们的文化生活。目前,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体系日渐完善,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之后,社区图书馆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针对总分馆制社区图书馆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更好地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
一、社区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建设缺失,设备设施陈旧
目前,社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首要的问题就是图书馆服务建设的缺失。社区图书馆虽然能够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的阅读需求,但却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简而言之,总分馆强调统一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对社区分馆指导和建设投入的缺乏在所难免。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检索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检索方式,然而很多社区图书馆却缺少自助检索的相关设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檢索定位图书的效率,削弱了总分馆制度应有的优势,也很难与总馆的建设发展同步进行。
2.馆员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服务人员
社区图书馆建立之后,图书馆员的甄选是促进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图书馆员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良性发展,相反,图书馆员素质不高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图书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此外,图书馆员人数少也是目前社区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身兼数职,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服务模式失范,局限于传统服务
总分馆制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单一的图书馆建设模式,推进社区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用户。然而社区图书分馆馆员服务不规范,带有一定随意性,这与馆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是息息相关的。此外,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观念,也使得社区图书馆馆员并不重视图书馆服务,造成了意识模糊、体制混乱、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社区图书馆服务拘泥于传统的服务模式,并不积极学习新的图书馆服务范例。对目前应用广泛的电子检索、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建设知之甚少,至于实际操作,更是存在很多不足,这就很难更好地为当地社区居民服务。
4.服务资金欠缺,基础建设薄弱
充足的经费是总分馆制度的直接推动力和保障。目前,资金的欠缺是造成图书馆服务疲软的主要原因。资金匮乏直接导致社区图书馆基础建设薄弱、图书馆馆员工资低、图书数量少质量差等问题,无法与总馆接轨。此外,社区图书馆不重视数据库建设,很多图书馆采用传统的文献管理和服务模式,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十分低下,服务能力十分有限,对社区读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提升对策
1.完善社区图书分馆建设,加强系统管理
首先要完善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充分利用总分馆制度的优势。要加大对社区图书馆建设资金的投入,一方面争取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图书馆建设,完善图书馆建设是保障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此外,要加强图书馆服务的系统管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深入发展和有效发展,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规范实施,有利于总馆的统一规划,切实创造良好的服务效益。建设一套符合实际、适用于当地社区居民的管理规范,有利于提高社区图书馆服务效率,保障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提升馆员素质,培训专门人才
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是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根本,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关键。加强社区图书馆服务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好人,要首选图书馆专业的人才。其次要重视图书馆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培训讲座等,有效提高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早在2004年,某图书馆就明确提出了“以技术为支持、以人才为动力”的发展策略,并促使图书馆间结成协同合作关系,组织馆员进行访学和参观。社区图书馆可以学习这种合作方式,加速人才培养,建设稳定的专业队伍。
3.转变服务观念,重视用户需求
依托于总分馆制度,加快社区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其可有可无。首先我们应该从转变图书馆员的观念做起,在巩固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新型服务的发展,加强图书馆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重视用户的需求。因为社区图书馆的受众群体大多为社区居民,社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必须符合社区发展的特色和社区居民的需要特点。如某社区图书分馆针对社区居民中儿童人数较多的现实,设立了少儿绘本专架。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不仅要注重成人的借阅需求,还要关注儿童的阅读品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绘本因其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阅读,能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的无限乐趣,能凸显分馆的服务特色。这一点值得社区图书馆借鉴。
4.促进资源整合,利用数字资源
总分馆制具有统一技术、实现互联的优势,这就要求社区图书馆资源整合应该实现馆藏的数字化。目前,人们阅读的方式日趋多元化,不仅可以阅读纸质书籍,还可以在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上获取信息和知识。图书资源的数字化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阅读兴趣,培养社区居民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共享。读者在社区分馆就可以登录总馆相关资源平台,免费查询和下载信息,总馆要为所有的用户提供网络化服务,可获取各种类型文献的线索乃至原文,从而促进社区图书馆服务向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满足大众的需求。
三、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展望
1.推进数字化建设,提供信息检索服务
随着总分馆制度的发展,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推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广大社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方便用户对所需馆藏书籍的快速定位和检索利用。
2.促进信息共享,实现跨区域服务
总分馆制度的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和统一配置要求社区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并弥补社区图书馆的资源不足,从而更好地彰显总分馆制的优势。通过信息共享,获取总馆或其他分馆的资源,完善自身图书馆建设。然而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因素阻碍了分馆的发展,如果未来的社区图书馆服务能在信息共享方面取得突破,那么跨区域服务可为更多的社区、更多的居民带来便利。
3.构建专业平台,完善相关信息服务
未来的社区图书馆服务,将加快用户沟通平台建设,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在广大社区居民使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新问题、新困扰,通过网上交流平台,方便用户及时反馈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图书馆只有吸收了用户的反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和升级,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通过交流的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信息意识,使居民真正感受到“信息就是资源”“资源就是财富”,确立用户的信息文化价值观,提高社区居民对现代化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社区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的检索技术,使用户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做到快、准、全地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总分馆制背景下社区图书馆建设是实现公共文化普遍均等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面对新形势,提出了推进数字化建设,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促进信息共享,实现跨区域服务以及构建专业平台,完善相关信息服务等对策,以推进社区图书馆服务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邓雄玲
第3篇: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对策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特别是要加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社区图书馆深入基层百姓,覆盖面很广,其主要功能有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及开发闲暇时间等[1]。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将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指数与综合竞争力。
1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观念、经济发展程度、法律法规以及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还存在诸多困境。虽然近年来有关城市社区图书馆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对社区图书馆的定位、组织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寥寥可数。此外,由于当前我国社区图书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致使社区图书馆发展程度各异,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仍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以广州市为例,全市下辖11个区,共有131个街道办事处,1,500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1,000多万,现有16个区级公共图书馆下设的社区分馆,加上社区文化室附设的图书馆总数达1,500多个[2]。公共图书馆主办或联办的各类分馆、流通站、汽车图书馆、馆外社区服务点的总分馆模式是近几年广州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广州市图书馆采用这一模式建起的各类社区分馆有50多个,包括村级分馆、联合馆、借阅处、流通站、汽车图书馆。分馆面积一般都在200平方米以上,藏书3万册以上,广泛分布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部队、医院、劳教所、住宅小区等地。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系统由总馆、联合分馆、图书流通点和汽车图书馆服务点组成,并联合市少教所、市聋人学校以及市边远学校等单位先后建立了24个联合分馆、34个流通点、10个汽车图书馆服务点。目前,天河、越秀、荔湾、海珠等市辖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总分馆模式发展较为成熟,如:天河区图书馆联系该区街道社区建成街道、社区图书馆(室)163所,藏书量达80余万册,并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以及“绿色网园”等基层服务网点的全面展开[3]。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在馆舍面积、服务网点数量、藏书规模、设施设备、资源建设、借阅人次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与进步,日益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对比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相关配套政策与法规滞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人员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布局不尽合理,市区各地发展还不均衡;办馆模式单一化,总体建设水平不高,体系化运作效率较低;省、市、区、街道四级图书馆网络虽初具规模,但规模的总体效应还未完全显现;部分馆藏数量太少,文献结构不合理且文献内容陈旧;一些馆(室)门庭冷落,宣传和服务意识不强等。
2社区图书馆建设对策与建议
2.1加快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政策法规是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根本保障,为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依据和标准。政府的投入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馆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才能得到保障。同时,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鼓励个人和组织的捐助,把握好公益与有偿使用之间的平衡,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加快制定与实施。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的镇,应当设立独立运作的公共图书馆,区、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应当在街道和常住人口少于10万人的镇设立公共图书馆分馆;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的总建筑面积应当达到人均0.02平方米、人均藏书量2.4册以上[4]。广州市政府决定对南沙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给予补助1,000万元,对越秀、荔湾、海珠、番禺区区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拨付800万元建设经费,对增城、花都区的镇、街公共图书馆各给予200万元补助[5]。
2.2推进总分馆模式,发挥其规模效应
总分馆模式是指以一个文献信息资源集中的总馆(一般为该地区最大、级别最高的公共馆)为中心,自上而下设立若干分馆。总馆为分馆的发展统筹经费,提供人力物力,统一业务标准,协助各分馆工作,促进分馆之间的交流,从而有效地推动分馆的建设。这一模式既能发挥大型图书馆的协调和中心作用,又能接近社区读者,有利于快速有效地形成网络式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切实体现公共馆服务于民的公益性。要发挥规模效应,需提高基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水平,解决通借通还物流成本高、体系化运作效率低的难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四级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打造高效率、快节奏的都市“15分钟文化圈”[6]。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黄埔、白云、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区公共馆应加强与成熟区域图书馆的交流与沟通,汲取经验,推进总分馆模式的广泛开展,力争与其他地区的社区图书馆联成一体,形成规模效应。
2.3统一纳入城市规划与管理
如果将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配套设施之一,以技术规范方式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社区图书馆就成为社区居民共同利益的一部分,其建立、使用、管理必将得到社区居民的关注,该项工作也容易落到实处。因此,在城市规划与管理建设时,决策者应将社区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其中。在制定和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区市县、街道具体规划以及社区建设评价体系中,应写入社区图书馆建设和达标评估标准的相关条款,对城市新建住宅小区进行摸查,特别是在规划与管理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和文明小区时应将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州上一届政府的“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八字方针,到本届政府提出的“123”(即“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功能布局战略,随着城市新的社区不断涌现,广州市政府均将社区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特别强调这一规划的重要性[7]。
2.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政府投入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有限,社会力量的参与将是有益补充。如: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联合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与社会力量联办悠贝亲子图书馆,根据签署的协议,街道与朝阳区图书馆制定服务标准、考核办法,承担运维费用,悠贝亲子图书馆负责日常管理及活动开展,保证365天都能开馆且每天不低于8小时,同时开展阅读指导、专家讲座、文化沙龙等各类体验活动,这一合作方式值得广州市参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工作,以低幼儿童及普通民众阅读为主要方向,同时以故事会、办讲座、做游戏等辅助阅读的形式保持居民的参与热情,以人性化的服务方式“笼络”和吸引人气[8]。鼓励社区居民以捐资、捐物、捐书籍报刊、义工等形式自建社区图书馆也是一种有益的方式。在政府力量主导下,广泛吸纳社会力量,采取共建、联办或民办等多种模式共同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
2.5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图书馆建设水平
同一社区中存在不同系统与类型的文献机构,如:图书馆有公共、高校、科研、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中小学、军事、民办等系统之区分;博物馆、档案馆、文物馆、纪念馆等也具有部分文献收藏与借阅的功能。此外,一些文化教育机构,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各区设立的社区学院也有类似的功能。在布局社区图书馆网点、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调研与沟通,避免重复建设,整合社区内相关软硬件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社区同类型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力争突破体制隔阂,在人员的业务交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社区特色资源建设等方面相互补充、统一标准、分工协作,共同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从而提升社区图书馆建设水平,将其建设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
2.6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开发个性化服务
数字化、网络化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便捷的网络,才能保证市民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应结合智慧城市、无线城市的发展战略,推动社区图书馆WiFi覆盖,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充分开发市民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对社区居民的人员构成与现实需求进行详细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如:针对低幼儿童、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和在粤外籍人士等提供特殊服务;为市民提供社区生活、设施和事件等动态性资源,如:利用网络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网上纳税、购物、娱乐、气象查询等服务。
2.7加强考核测评机制建设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普遍缺乏考核测评机制,特别是图书馆之类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多重事前投入而轻事后考评,缺乏对文献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对象覆盖率、资源使用率全面科学的测评与管理。必须要加强城市社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员、设施、服务对象、服务效果、服务手段等各项指标的考核测评工作,以便决策部门能制定相应对策,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改善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使社区图书馆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社区居民。
3结语
社区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创建和谐城市,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需要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适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秦玉珍
第4篇: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群众的文化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作为文化、物质和人力资源高度集中地的高校图书馆自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承担起社区服务的职能。在此,笔者就针对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当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不同高校由于区位、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社区服务当中产生的问题各有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认识上的误区阻碍了普通群众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
在传统意识当中,高校是与社会相对隔离的一个小圈子,高校图书馆被认为是学校的“私有财产”而不是社会公共资源。换句话说,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是为校内师生的科研和学习服务,而并非为社会大众服务,更不应该为普通大众服务。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认为自己的经费、人员等都是由学校划拨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承担社区服务,否则将会影响到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得不偿失。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下,有些高校不得以向社会开放了图书馆,但社会人士进入校园后,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校园群体抵制声不绝于耳。如此一来,高校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实行闭门办馆方针,普通群众难以到高校图书馆去查阅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二)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管理政策和方式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活动
从社会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看,政府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其管理方式和管理政策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现有制度下,我国高校隶属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而这些管理部门并没有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明确的社区服务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也只是单纯地转发上级的相关文件,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没有相应的协调措施,更没有政策、经费、资源上的支持。如此一来,已经主动进行社区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反而感觉非常尴尬,难以继续维持下去。缺少必要压力,又没有充足的动力,高校图书馆只得将服务对象局限在学校内部,参与社区服务的高校图书馆队伍自然会越来越小。
(三)图书馆的决策方式、运行成本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
从目前来看,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国内顶尖高校之外,高校图书馆都没有系统的文化活动安排,是否组织文化活动、组织何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完全由领导决定。而领导管理事务较多,难以保证活动举办的频次和连续性,更难以保证活动的举办效率。此外,社区服务还与图书馆自身的文化角度有关。重视社会化、乐于参与社区服务的图书馆更有可能举办相关的活动;而封闭的思维、固化的观念必然会限制约图书馆的社区服务。图书馆本身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必然会追求社会效益和运行成本,其在设计和组织社区服务时,必然会预先估计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对于资金充足的图书馆来说,他们会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效益而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途径发布活动信息,可以为掌握更加全面的决策信息进行长期的社会调查,可以举办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影响广泛的现场活动;但对于资金不足的图书馆来说,进行社区服务简直是一种奢望。
二、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活动深化的对策分析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不必多言,但实施起来过程复杂,需要牵涉到上下内外诸多主体、诸多方面的问题。想要有效地开展并推进这一事业,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更新观念,为社区服务提供基本的思想保证
首先,各级政府都要对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有充分的认识,以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建构作为挖掘高校图书馆服务潜力的出发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将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社会资源共同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统一制定政策措施,为高校图书馆开门办馆、资源整合提供政策支持,为其提供政策和法规性的保障。
其次,各级教育部门要以做好校内教学科研服务为基础,制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制定具体要求,为其活动的开展、评价提供动力和压力。
再次,高校图书馆主管领导要充分挖掘图情资源,在服务校内教学科研的同时,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支持和引导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做出努力。只有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都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思想保障,才能使一切态度和体制问题迎刃而解。
(二)走出校园,增强高校图书馆与社区的交流
想要更好地为社区、为群众服务,仅仅向社会开放高校图书馆是不够的,还应该为普通群众走进图书馆创造条件,使之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图书馆活动当中。社区服务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功能,也正是因为参与了社区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才与城市社区建设走得更近了。高校图书馆具有独特的资源和教育优势,可以通过科普讲座、图书推介、知识竞赛等形式,使群众切身感受到高校图书馆与自己生活质量的关系之密切;可以与社区共建图书馆、共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直接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当中,直接为群众服务。依据我国现有国情,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一般都是政府主管部门。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时,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于高素质的人才和完善的信息资源。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发展途径,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三)打造品牌,建立服务城市文化的长效机制
短期的活动、一时的影响难以对城市的文化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想要使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积极为城市发展做贡献,就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规划。从目前来看,尽管已经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断断续续地组织科技讲座、科普宣传之类的活动,但由于活动量少、连续性差,并没有形成文化品牌,没有收到理想的社会影响。想要使高校图书馆与社区文化融合起来,就必须增强现有活动的持续性,树立并增加文化活动的品牌。首先,要保持既有活动的持续性,将既有活动的举办时间、地点固定下来,形成专人负责、长期有效的活动;其次,要强化活动的宣传、组织,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每次活动的人数、规模和质量;再次,要加强活动反馈,及时进行读者调查,了解读者的爱好,有针对性地安排讲座和讨论活动,更加有效地与更多的读者实现互动,不断树立新的服务品牌。
(四)有效推广,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想要吸引更多的市民进入图书馆,就必须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名度。如,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举办知识问答、图书展销等活动来吸引市民走进高校阅读,也可以通过报刊、网站等方式发布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迅速地扩大图书馆的影响。但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益、社会读者和校园读者的关系两个问题,切忌盲目地进行宣传推广活动,也不能因为社会读者的增多而影响校园读者的资源利用。当然,如果能发动现有读者积极地向他人推荐,为图书馆的社区服务活动进行“现场说法”,吸引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共同加入到图书馆活动当中来最好不过了。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社区是其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社区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社区文化,就必然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居民。受多种因素制约,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活动在数量、频率、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要走出现有的困境,使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走向深层次,就必须在走出校园、更新观念、打造品牌、有效推广四个方面下功夫。
作者:练岚
第5篇:便利型社区图书馆的构建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
由于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压力且图书资源较为匮乏,使得当前我国儿童的阅读量普遍比较少,从而造成很多儿童无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通常是在学校里读读课本,回家写完作业后就看看电视里面的动画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由于身边没有便利的图书设施,家长也很少去关注儿童课外书籍阅读习惯的培养。而在社区设立便利型图书馆正好可以解决儿童身边图书资源较少的问题,对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大的帮助。
一、便利型社区图书馆及其特点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根据其定义可知,社区图书馆承担着多种功能: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
社区图书馆既是阅读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社会教育的实施者。[1]一方面,便利型图书馆能够满足儿童各种类型书籍的需求,即种类非常繁多,且社区图书干书籍存储比较全面,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需要的书籍均能够找寻到,同时,图书馆还专门为儿童提供了非常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各种相关的基础设施等,儿童在这里阅读将会感受到强烈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端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并促使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更加拔高;另一方面,儿童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之外,还能够在校园之外来继续进行学习,图书馆能够很好地成为儿童在校外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儿童们将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来进行学习,丰富的图书资源使得儿童们能够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可以引起他们阅读的好奇心,具有开展社会教育的功效。
二、我国儿童阅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大多数民众都非常重视儿童各方面的学习,在他们处于比较小的年龄段是就指引他们去接受各项课程的学习,比如钢琴、舞蹈、语言兴趣班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阅读学习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在信息剧增的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资讯的重要渠道,是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2]当学生处于儿童时期的时候,如果能够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会使得他们以后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然而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儿童阅读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带来一系列干扰。具体如下所示:
(1)社会整体阅读风气欠佳
通过察看带来大量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我国国民阅读量明显不是很高,且有着比较大的变动。国民的阅读量为平均每人每年只有4.5本[3],与欧美等许多法国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明显偏少。伴随着各种电子科技产品不断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这些产品上所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经常通过这些来查询各种资讯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情况使得人们阅读的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少,社会阅读的风气正在不断减弱。由于社会整体阅读风气不佳,儿童无法在家里感受到阅读书籍的氛围,致使许多儿童更加偏爱于各种类型的游戏以及有趣的动画片,他们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些方面,故在缺乏家庭熏陶的情况下,儿童将会很难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从而使得儿童更加难以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校以应试教育为核心
目前,儿童接触各种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知识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在我国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中小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部分,考核标准主要以各科目的系统知识为主,从而轻视了儿童考试之外内容的学习,比如阅读。这种情况会导致许多儿童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应对考试之中,这样不可避免会限制儿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该教学模型的弊端显而易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少,这样的体制抑制了部分儿童的自主性阅读学习,从而无法充分展现出阅读能够给儿童成长所带来的益处。除此之外,由于许多学校并不注重儿童阅读方面的学习,故学校在整体上并没有针对儿童阅读学习来制定各种指引和全面性计划。同时,部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并不够完善,图书馆内部的各种基础设备并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将图书馆投入使用,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已经名存实亡,这些资源已经被学校所闲置,已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的形象工程,从而无法帮助儿童展开各种阅读学习。此外,在课程以及考试的双重压力下,许多儿童不可避免会对课外书籍阅读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同时,他们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各种书籍,这些情况均会使得儿童的阅读习惯变得难以培养。
(3)观念功利使儿童丧失阅读兴趣
阅读本是一件幸福的事,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思维方式,修身养性,是一件自然发生且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很多父母对阅读的理解还不够正确,他们认为儿童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习到各种文化知识,还会不定期的对儿童的阅读成果进行考察,该做法无异于对儿童进行各种限制,这种理解明显更具功利性。这种功利性的观念会给儿童施加更多的心理压力,使得阅读被动地带有目的性,最终致使儿童对阅读丧失兴趣。由于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使得许多人们通过运用“认识字的数目”、“学到多少知识点”这些指标来作为评价标准,将他们用来分析儿童阅读所取得的效果。在早期阅读中常以识字代替阅读,而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所谓的“阅读技巧”。[4]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得学生在把握好阅读技巧的同时对阅读这一过程产生反感的心理。同时,部分教师在挑选阅读素材时,往往会显得不合理,通常会出现重视教育、轻视娱乐、注重知识,轻视想象力的培养这些不正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学生的阅读学习往往会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阅读兴趣的提升。
(4)优秀儿童读物缺乏
原创的高质量的儿童读物产量比较少,为了满足市场方面的需求,许多厂家选择将童书创作批量化,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内容同质化却日益严重。此外,针对儿童这一群体的读物方向偏离严重,许多读物没有考虑儿童群体的认知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仅仅是以娱乐化来引起儿童阅读的兴趣,并没有教学方面的实际意义,故不可避免会浪费儿童大量的学习时间。
三、便利型图书馆对儿童阅读习惯培养的优势
由于公共图书馆内的成年读者偏多,使得其很难去给儿童们提供各种阅读服务,而便利型社区图书馆则不会受到这种限制,其能够很好地给那些社区里面的儿童提供阅读方面的资源。在社区里面构建便利型图书馆有着非常多的益处,其不仅能够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展现出自身的巨大效用,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如今,低龄儿童已经被纳为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并且这些图书馆已经收集了许多能供儿童阅览的书籍,这使得社区里面的儿童有着更多的机会来阅读各种书籍。社区图书馆在展开儿童阅读方面具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面:
(1)交通非常便利
对于儿童来说,过远的交通距离不仅会让其产生反感的心理,而且会促使不安全因素变得越来越多,故很多家长不愿他们的孩子利用空余时间去那些较远的图书馆,儿童的阅读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便利型社区图书馆正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其具有着十分方便的位置优势,并且通常是设立在人们居住区内部区域,居民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从家步行到达图书馆,对于那些带着幼儿的家长来说,这种便利型社区图书馆明显更具吸引力。易达性使得图书馆更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将会有大量的居民带着孩子来光顾该图书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接触书籍的机会,使得对其阅读习惯的养成成为可能。同时,让儿童可以在一个安全环境下自己就完成图书的借阅,这样可以促使儿童产生对自己独立借书行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更加促进其阅读的积极性,这种良性的影响将会使得儿童能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2)活动环境比较安全
儿童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活动环境的安全系数是最重要的。[5]公共图书馆一般是为社会全体人员所建设的,其主要是给人民大众提供阅读资源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每天的人流量明显比较多,而且这些群众的社会背景非常繁杂,让儿童到这种图书馆来阅读书籍是极不安全的,公共图书馆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故家长们不愿意带孩子到公共图书馆来进行学习。与公共图书馆对比,便利型社区图书馆明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社区图书馆处于居民所住小区的内部,这样该图书馆的人流量明显会有所减少,而且图书馆里面的读者都是居住在附近地区,来到图书馆的人员简单,这样家长能够放心自家的孩子在这里活动。
(3)能够很好地满足儿童阅读方面的需求
从读者的年龄分布和到馆目的来看便利型社区图书馆比公共图书馆更有利于引导儿童到馆阅读。[6]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往往是那些成年人,通过查看大量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少数民众来图书馆主要是想打发时间,大部分人是想通过图书馆来查阅各种资料,从而来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故公共图书馆的内部设置基本是依据成年人的要求来制定的,因此无法针对幼儿以及老龄人来布置特别的阅读活动。社区图书馆的读者从儿童到老年人都有,年龄分布较为平均,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7]由于成年人一大部分的阅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所以在社区设立的便利型图书馆可以将一部分书籍换成不同阶段儿童所爱好的图书,这样能够充分满足儿童的阅读需要。由于儿童类阅读资源比较丰富,儿童在每次来到图书馆的时候都能够发现自己喜欢的图书,这将逐步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他们的视野。每一次借书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每一次借书都会使得小孩子对图书馆的印象加深一分,久而久之,便利型社区图书馆就会成为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4)有益的阅读环境
环境是影响儿童习惯的重要因素,而家长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社区图书馆既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书籍资源,同时也能够为孩子提供他们所喜爱的书籍。便利型社区图书馆使得家长和孩子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一起展开阅读学习,这时,如果家长能够做好阅读的榜样,那么将可以带动孩子也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在这种氛围下,儿童阅读文章会更加认真深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各种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书看书,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会养成看书的习惯,他们将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各种书籍。有些图书馆可以支持室内阅读,这样安静的环境对孩童有着同样地促进作用,当孩童喜欢上安安静静地看书的时候,他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
(5)培养阅读的方式灵活多变
社区图书馆往往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来展开各种有关幼童的读书活动,而且活动开展时间不用那么长,由于幼童的耐性比较有限,故一般将时间定位半个小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叙说故事、唱儿歌和童谣这些活动来引起幼童的兴致,由于活动开展的方式比较多样化,故儿童的积极性将会显得比较高,在这时,家长可以配合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将会使活动更具成效,幼童们的阅读习惯也将能够养成。
四、结束语
便利型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它对提高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阅读兴趣有着突出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阅读氛围。便利型社区图书馆为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塑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同时其便捷的易达性和安全的社区环境为儿童独立借阅图书提供了可能,为进一步建立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做出了铺垫,故非常有必要在国内每一个社区内部建设社区图书馆。
作者:刘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tsglw/9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