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文教资料
第1篇: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其教育探究
大学生恋爱现在已经非常普遍,走在大学的校园里,各种牵手漫步的情侣随处可见,慢慢地,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圩是恋爱的关注。很多学者据此做成研究课题,但仍未能形成较完整、系统的定论。目前来说,大学生恋爱带给了我们对于恋爱观的种种思考以及此种恋爱观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1.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决定了许多同学内心有一种寂寞孤独感。想要找寻一个人来陪伴自己,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后,他们很可能表现得很沖动,想要尽快地进入恋爱状态,在恋爱问题上,更追求的是两个人是否有相似的个性,是否你情我愿,重感情轻现实,往往这也体现了大学生够理性和成熟的一面。
1.2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因为不够成熟,往往一恋爱就容易陷入热恋当中,处在热恋中的两人往往不听从外界他人的说法,对父母也会有所顶撞,并且过分依赖对方,稍微有点矛盾或遇到挫折就痛苦万分。因此大学生恋爱常常会出现恋爱持续时间短,失恋概率高,分手成为了大多数情侣的必然结果。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一旦恋爱受挫,很容易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带来心理阴影,并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二,当代大学生常见的错误恋爱观
2.1恋爱只为体验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想好为什么去恋爱,他们恋爱的目的更多的是想要找个人作为陪伴以此排遣课余生活中的寂寞,使大学生活不至于一个人过的单调无趣。因此这种恋爱往深层次分析,就是将恋爱作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其实并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情的真谛。而且如果过分地放纵情感,以后对于感情就找不到那份真情和珍惜了。
2.2主次不清,影响学习
作为一名学生,虽然大学不再像中学那样严格,但是最为一名学生,学习还是最重要的。然而,许多大学生在谈了恋爱之后,更多地使在一起玩耍,虚度光阴,而且很多时候大学情侣因为一点小事生气闹矛盾,就几天几天地呆在宿舍伤心,不管学业,不去听课,业不去自习,久而久之就会落下很多学业内容。最终考试不通过挂科,这就是为爱情而影响了学业,使自己变得消沉。
2.3思想过于开放,出现过激行为
含蓄内敛是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化,时至今日,很多大学生已经忘记了传统的道德规范。在校期间频频出现大学生同居的现象,甚至未婚先孕,严重违反了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遵循的准则。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态度大都是既不支持又不反对,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这是不正确的。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应以积极的态度,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3.1开展情感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一项课程进行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教育。其内容可以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通过教育,让大学生对爱情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待爱情可以更加地认真和负责。
3.2教育健康的恋爱心理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大学教育者一定要引起注意,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大学生恋爱咨询工作室,安排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做指导,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对于因为恋爱而出现心里阴影或过激行为的同学,要及时地进行心里疏导,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和痛苦感,回归那个原来美好的自己。
3.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大学生恋爱大多时候都很费时、费钱、费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习的精力,影响学习。大学生因感情问题过度伤神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业学习,使大把大把的时间在消沉伤心中度过。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教育学生,作为学生还是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将恋爱与学习平衡好。
3.4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合作,引导大学生正确恋爱观
对于青春期中的性心理、恋爱行为和婚恋观念都是大家认为比较隐私性的问题,很多时候都作为隐私不好意思开口,避之不谈了。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对恋爱关系的正确理解。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与家长多沟通,指导家长与孩了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选择终身伴倡等问题,整个社会也要形成一种好的氛围,大家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拥有正确的恋爱观。4.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我们不应该只把爱情当作一种体验和刺激。进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都谈起了恋爱。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对于他大学的学习、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的父母以及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
作者:唐喆
第2篇:大学生恋爱观的相关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恋爱观的相关调查与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前东晋时代的“梁祝”;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但局限于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局限,只能算是个例。五四运动后,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影响一时。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加同志式的恋爱主导社会;改革开放后,多种多样的恋爱观犹如春草,一步一步蚕食着每一个角落,以致成为现在大学生校园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调查述评
(1)大学生恋爱观现状研究
马晓利等认为大学生恋爱较以往展现出恋爱动机多元、恋爱行为开放、恋爱低年级化等新特点。[5]邵昌玉、胡珍开展的针对全国53所高校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显示,仅有小于10%的大学生不支持大学恋爱。[2]
(2)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
吴继红、蔡振京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约70.0%的大学生能遵从内心意愿,因彼此产生感情、性格契合而恋爱,因从众心理而恋爱的大学生占25%,因寻找精神寄托、弥补心理空虚而恋爱的,大学生占5%。[3]
(3)大学生恋爱择偶偏好研究
择偶偏好一直是学者格外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刘彦华、袁立等认为,女大学生在择偶时更看重男生的人品、能力和权势,男大学生在择偶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女生的品德、能力和外貌,并未将女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作为主要的择偶标准。[1]
(4)大学生性爱观研究
潘丽萍研究表明,58.2%的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向晋辉等的调查显示,已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占调查总体的27.5%。[3]进一步调查得知,多数大学生是从网络、书籍、朋友交流中获取性爱知识,少数经由家庭获取,极少数从未受过性教育,且不了解性病预防和避孕知识。
就以上研究触及到的问题来看,它给我们提供了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行为的参考依据,但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上述研究仍存在方法及视角的不足。尤其是当前大学结构以地方性院校为主,几乎每个地势都有一所本科院校,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潍坊学院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调查及分析
潍坊学院作为一个二本院校,在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它既有上述学者所发现的共性问题,也体现出地方院校的一些新特点。
(1)功利色彩渐浓
人们常说,校园里的爱情是纯洁真诚的,这种不搀杂任何物质利欲的纯真是步入社会后所无法拥有的。但曾几何时,社会上所谓的“唯物”、“实用”主义之风让这一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32%同学选择“白手起家、共同打拼”的爱情,68%的同学则认为恋爱的首选条件在于,是否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对方的家庭背景、钱财等能否成为自己通向成功、享受安逸的捷径。“因为爱情”的纯洁而神圣的校园爱情开始蒙上一层现实而功利的外衣。
(2)虚荣心理膨胀
真正的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相悦。但在谈及为什么谈恋爱时,78%的大学生们却认为能交上朋友是自身能力和魅力的体现,“没人爱”是让人瞧不起的。且其中43%的同学一味追求面容姣好、经济富裕的恋爱对象,而不关心彼此是否相互爱慕;为了面子,博得旁人的艳羡,不顾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水平,花钱大手大脚,看电影、进舞厅、下馆子、送生日礼物,都要讲排场、摆阔气;更有甚者,以频繁更换恋人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不可阻挡”,玩世不恭的“快餐式”恋爱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
(3)对“性”的轻视
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中鱼龙混杂的性文化的泛滥和长期以来性知识教育的淡薄,使得大学生们的性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53%的同学默许赞同婚前性行为、预支性行为、主张“试婚”,15%的同学对婚前性行为不以为然和无所顾忌,仅有32%的人不赞同婚前性行為。艾滋病已是潍坊防疫工作的重点,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大学生恋爱观的应有意义
(1)社会交往的需要
拉罗福什科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读过爱情字眼的话,就不会堕入情网之中。由此,我们可以先行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恋爱归根结底,也是社会的产物。仔细道来,恋爱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以及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上,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由衷的倾慕,同时,双方都渴望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归根结底,恋爱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
(2)爱情的升华
恋爱是为了爱情,所谓真爱难求,真正的爱情是双方恋爱发展的自然升华。它是一种纯洁、复杂而又崇高的感情活动,由男女双方的心灵的共鸣而产生,彼此倾慕,情投意合。陶行知有言: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我们可以由此而对爱情的专一性有所了解。爱情不是如昙花一现短暂,而是如亲情般具有持久性。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发展、深化以及升华的过程上。莎士比亚曾说:真正的爱,非环境所能改变;真正的爱,非时间所能磨灭;真正的爱,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生命。
(3)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恋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恋爱史构成了人类史的一部分。恋爱是人类最美好最深沉的感情。歌德曾说:“哪个青年学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郎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至纯至洁的感情。所谓恋爱,就是男女之间基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形成的最强烈、最真挚的、最持久的吸引和倾慕之情。
四、大学生恋爱观的构建
(1)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借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们最向往的爱情,回看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乱中的爱情与满腔的热血情怀同在:孙中山与宋庆龄“志同道合、比肩而立”的革命爱情,鲁迅与许广平“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的不渝爱情,无一不是值得我们称颂学习的经典。
(2)西方思想糟粕的剔除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思想的融汇日益密切。西方思想文化侧重经济和现实主义,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其扭曲的恋爱价值观必须收到抨击并加以剔除。
作者:李会等
第3篇: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
1.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
1.1恋爱状态: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正在恋爱”的人数仅次于“单身贵族”,其中不包括“正在寻找”的人数,部分是潜在恋爱群体;“单身贵族”中也有包含失恋人数,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没这打算”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同学很少。大学生恋爱人数占人数比值较高,大学生恋爱是当今开放时代的产物,由过去的隐秘到如今的公开化,因此同学、老师、家长也应该正常化看待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跟上时代的步伐。
1.2男女生恋爱状态的差异:
在大学生恋爱的群体中,男女恋爱比例也有所差别,其中女生正在恋爱的比例要高于男生。其中原因:通常在大学男女人数的差别,男生都要多余女生,在者,男女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女生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先天因素,女生的依赖感较强,且在社会也处于弱势群体,所以对爱情渴望也高于男生。
1.3家庭背景下的恋爱状态的差异:
在调查当中,针对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的恋爱状态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出生于农村的大学生“正在热恋”的百分比都低于城镇和城市,且“单身贵族”也高于城镇和城市,导致这种结果包括经济因素和观念因素。受发展差异,农村的经济实力远不如城镇以及城市,学生的经济条件也有着不同的差异,恋爱需要成本,这无非给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增加生活压力,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条件;再者,农村的学生的观念也不如城市学生开放,还处在比较隐秘的状态。
2.恋爱的原因
2.1人类传统,爱情是我们的最终归宿,促使着大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同时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日益成熟,对爱情也有了一个充足的认识,对爱的体验也会产生了一定的需求与渴望。
2.2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环境,当然也是一个年轻人集聚的地方,更是恋爱的圣地。刚跨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对大学里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大学里的压力相比高中而言,确实轻松不少,一下从忙碌的高中脱离出来,许多大学生一下感到无所事事。再者,大学里恋爱情侣比比皆是,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所以许多同学受环境的影响,从而也跨入恋爱的庞大队伍,校园里的诸多因素都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无限的机遇。
3.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3.1大学生恋爱次数过多,通过调查数据显示,80%的大学生都有过恋爱的经历,多次恋爱的人数比重达到了42%,三次及三次以上的也将近20%。大学生频繁恋爱,恋爱次数的增加,表明在恋爱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而导致分手,并重新寻找目标。大学生失恋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而失恋对大学生的伤害也是客观存在,因此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变得尤为重要,减少恋爱的失败,也是减少失恋对大学生造成伤害。
3.2恋爱动机不端正,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一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并不是出于爱情本身。有的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从众心理,还有极少数大学生纯粹追求一时生理痛快,与他人发生恋爱关系,更有些的是出自于追求物质生活,多角恋爱的现象也在大学生恋爱群体中存在。
3.3恋爱对象选择的片面化
跟据数据观察得,大学生在挑选恋爱对象的时,最为关注的因素还是人品和兴趣爱好,看来人品和兴趣爱好非常重要,也是值得肯定的一种选择标准。然而在细节分析上,男生相对于女生更为看重于外在条件,尤其是长相,男生的比重远高于女生的;而女生更在乎男生的能力和家庭背景相比于男生,女生在恋爱对象中较为理性和现实化,男生的则显得片面。
4.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4.1大学生恋爱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弊端。首先大学生恋爱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担当,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成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情商以及社会适应力;其次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学业,在枯燥的学习当中相互搀扶,更有一些恋爱中的大学生一起考研深造;最后,随着情感的深入,更能激发大学生潜力,奋发向上,朝着远大的人生目标奋斗。
4.2大学生恋爱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许多大学生沉迷于恋爱,而无视学业,课堂成为了“秀恩爱”的场所:其中也存在一些极端的爱情观,恋爱只是图一时之快,而忽视责任的重要性;恋爱需要物质成本,大学生恋爱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从而增加父母的负担。
5.建议: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的阶段,对爱情也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在恋爱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大学生恋爱是时代的产物,不能通过人为的遏制而停止。而我们该注意的是引导大学生理智、正确恋爱,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首先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其次就是大学生本身应该注意的事项。
5.1爱情是美好的,但需要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坚守法律的准则,遵守道德底线。对于恋爱中一些过激的行为,大学还是个本身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更要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
5.2对待爱情要认真专一,共同经营属于两个人的爱情,懂得换位思考。首先男生要敢于担当,有责任感,要有能力保护女生。其次女生也要积极引导男生,体谅男生,懂得为对方考虑。最后,恋爱的双方要正确对待爱与情,理智对待,在恋爱中学会保护自己。
5.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在恋爱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失恋,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如何处理失恋。对待失恋要学会释然,失恋也是一种感情经历,更是一种感情财富。此刻的失恋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恋爱,善于将失恋升华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结语:
成功的事业,美满的爱情,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但是拥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爱情观却是尤为的重要。衷心的祝愿恋爱中的恋人,愿你们的爱情的日久天长,修成正果;还未恋爱的同学也真心的祝愿你们早日拾得属于自己的爱情。同时也提醒恋爱中的各位,不辜负任何一份爱情,因为它来之不易。
作者简介:韦性貌
第4篇:浅谈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及对策
1恋爱观的概念
1.1含义
目前对恋爱观的定义,学术界没有统一标准。部分学者认为,恋爱观是指双方的思想、认识在恋爱问题上的表现。也有学者认为,恋爱观是对恋爱这一行为的认识,其中包括对爱情的理解、对婚姻的理解以及择偶标准等。与此同时,爱情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等一系列与恋爱观有关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发展。虽然恋爱观的定义众说纷纭,但他们的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概括来说,恋爱观就是人们对爱情、婚姻、情感处理等方面的理解。
1.2界定
恋爱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恋爱观的评价对界定恋爱观有着深远的影响。评价恋爱观的标准,主要包括:
(1)对爱情的认识。爱情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观念而产生。恋爱的第一步是对爱情和道德的理解。只有准确的把握二者兼得关系,才能够形成健康稳定的恋爱观。爱情是生理需要的延伸,它更注重道德与理性的因素。
(2)择偶标准。在开始恋爱之前,人们都会在自己心中描绘出理想的恋爱对象,这就是择偶标准。在确定一定的标准后,人们对以此为依据,寻找合适的恋爱对象。
(3)恋爱动机。恋爱动机是指通过恋爱这一行为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4)恋爱途径。恋爱途径是指恋爱双方依靠一定的载体实现表达个人情感的方法。为了获得对方的好感,人们会采用一系列方法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从而使双方的关系上升到恋爱阶段。
(5)表达方式。约会、接吻、同居等都是恋爱的表达方式。爱情是一种个人情感,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恋爱的表达方式有着多张多样的形态。
(6)情感处理。在恋爱中会出现单恋、热恋、失恋等各种问题。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在恋爱中遭遇的情感问题也各有不同。有的人能够对情感问题进行冷静分析,有的人则表现的过于感性。对情感问题的处理会造成不同的社会现象,从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7)对家庭的理解。婚姻和家庭是恋爱不可避免的问题。大部分人在恋爱期间表现的十分亲密,但在组成家庭后又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婚姻与家庭是基于爱情产生的,它是爱情的结果。因此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认识,也是恋爱观研究的重要方面。
2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2.1观念更加开放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与过去相比,人们的思想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与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表现的更为宽容,甚至有人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大学期间没有经历过恋爱等于白度四年书”。在文化娱乐方面,各种电影、电视剧对爱情刻画的越来越深入,爱情更是音乐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家庭方面,家长对大学生恋爱方面的约束逐渐弱化,有的父母甚至鼓励子女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积累恋爱方面的经验。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关于爱情、性等方面的视频、文章层出不穷。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了影响。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了对爱情的追求。同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文化中性解放的思想也传入中国,使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更加开放。大学生开放的恋爱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爱情中的道德意识退化
爱情道德观是恋爱双方在恋爱期间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道德是爱情的必要补充,没有道德的爱情只能成为人们消遣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婚姻是恋爱的最终目的,爱情是恋爱双方组成家庭的基础。在过去大学生的观念中,爱情是非常神圣的词汇,因此在选择恋爱对象、方法、途径等方面都会表现的相当谨慎。
当今大学生在恋爱中更加注重对过程的享受,恋爱双方最后能否走进婚姻殿堂并不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大学生认为,恋爱与结婚二者没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在恋爱当中,男生更加注重享受恋爱的过程,而女生则更加关心恋爱是否能获得圆满结果。这是由于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因此在恋爱中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在婚姻观方面,女生将婚姻作为通向幸福的桥梁,男生认为结婚后必须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责大任。因为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关系中男方通常比女方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与社会压力。这也造成了对婚姻观的不同态度。同时,高年级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比新生表现的更为成熟,对恋爱更为谨慎。这是由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高年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爱情、婚姻、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高年级学生需要面临考验、就业等现实问题,使许多大学生最终放弃恋爱关系。
2.3性开放程度增加速度快
广义上的婚前性行为包括核心性性行为、边缘性性行为与类性行为。狭义上仅指两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是指恋爱双方在结婚前发生的性交行为。它的特点包括:(1)双方性行为以自愿为前提;(2)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3)容易出现一系列后果。性观念容易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从大学生角度而言,他们正处在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时期,其性意识与价值观受外界影响巨大。同时由于各种性方面的资料在互联网、电视等各种媒体上传播,造成大学生的性观念缺乏婚姻道德观的指导,这就直接造成性开放程度大幅增加。在婚前性行为方面,男生表现的更为开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1)青春期是男性生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2)视觉刺激极易引发男性性欲,这使男性的性冲动更为强烈;(3)男生对性的好奇心更大。
3影响大学生恋爱观养成的因素
3.1社会环境
3.1.1大众传媒的扩散
杂志、网络视频、电影等大众传媒在给消费者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大学生的感觉刺激得到提升,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如今,大量文化娱乐产品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过分的强调爱情、性等方面的内容,对责任、担当等只字不提。有的作品还向观众宣扬“爱情至上”的理念,有的商家更是肆无忌惮的在电影、电视剧中赤裸裸地描写对性行为,动摇了我国传统的婚恋观。
3.1.2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量淫秽、色情信息在互联网上泛滥。如今互联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应当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但是大量网站为了获得点击率,在较为醒目的位置设置具有挑逗性的文字或图片。淫秽、色情信息在互联网上屡禁不止,这对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养成造成极大破坏。在这些不良信息的诱惑下,不少大学生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将大好年华浪费在铁窗之下,令人惋惜。
第二网恋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生畸形。网恋是互联网交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而且由于很多大学生离家读书,在面对困难、问题时没有能够倾诉的对象,因此在网恋时容易过度投入不可自拔,为了见虚拟恋人不惜远赴千里之外,不仅在物质、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甚至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3.2高校的监管缺失
3.2.1轻视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
首先性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性教育课程不在基础课程的安排之中。性教育只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有较为浅显的介绍,未进行全面、深入、彻底的讲解。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对性教育仅一带而过,羞于启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接受正确的恋爱观教育,课后又接受都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因此高校的恋爱观教育完全是失败的。
3.2.2管理方法陈旧
与高中相比,大学地管理环境、学习压力等方面都明显下降,这是造成大学生恋爱的有一个原因。随着社会大环境的逐步改变,高校的管理机制也相应做出了调整。然而在恋爱问题方面,高校由过去“明令禁止”变成如今的“无所适从”。管理过严会遭受社会各界质疑,过松又会造成风气糜烂的现象。同时在校外租房的禁令解除后,高校对学生课后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再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管理制度的不作为进一步纵容了大学生不良恋爱观的形成。
3.3大学生主观因素
3.3.1生理需要
生理上的性冲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属性,是繁衍后代的需要。人类的性发育在20岁左右基本成熟,这也是人类原始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一方面由于营养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原因,于过去相比如今的青少年性成熟期大幅提前。另一方面青少年进入大学前,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受到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性饥渴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得到发泄。在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后,青少年的压力得到完全释放,长期被外界因素抑制的情感全面爆发,使谈恋爱成为了大学期间的“必修课”。
3.3.2心理需要
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从开始上学直至高中结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自我意识受到约束。在高校宽松的氛围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苏醒,在思想及行为上的表现更加独立和张扬。
第二判断能力差。虽然从生理角度而言,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由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在心理层面仍然处于青少年。这种身体年龄与心理年龄的错位,造成大学生判断能力严重不足。造成爱情观、价值观、人生缺失。
4解决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措施
4.1改善社会环境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全社会范围掀起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浪潮,高校也应把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第二强化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抵制淫秽、色情信息,并对通过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现牟利的相关人员予以严惩,在源头上遏制不良信息的泛滥。同时还应当积极通过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大众传媒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因此电影、电视、报刊等媒体在传播恋爱方面的内容时,还应当强调爱情、婚姻的责任和担当,让大学生充分理解,性和爱不是爱情的全部。主流媒体还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不良的社会现象进行严肃批判。
4.2加强高校监管
4.2.1重视恋爱教育
第一向大学生详细讲解性方面的知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大学生都处于较为特殊的时期。因此高校应当为性教育单独开设相关课程,包括性道德教育、性安全教育、性法律教育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两性观念。
第二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首先高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心理教育、人格培养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其次设置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面对的心理问题,并为大学生提供宣泄思想情感的场所,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
4.2.2完善相关制度
面对大学生恋爱观的问题,高校除了对学生的进行引导外,监管必不可少。虽然近年来对大学生的课后管理出现松动,但是学校还能以强化学籍管理的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的监督,例如采用“末位淘汰”、“考评分离”等制度,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从而减轻恋爱对大学生的影响。
4.2.3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
高校联合有关部门对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周边经营性活动场所予以取缔,如酒吧、KTV等,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的校园秩序和校园风气。
作者:许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wjzl/7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