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要:惩罚一直以来都被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2019年11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将教育惩戒面向大众进行了落实。一直以来,教育惩戒作为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国家也正在对其做出立法保障,逐步明确教师的惩戒权。教育各界对教育惩戒的关注度更是越来越高。如何让惩罚真正地发挥作用,至关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教育惩罚时所表达出来的语言艺术。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直接影响惩罚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惩罚;语言艺术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涂尔干曾表示:“惩罚的目的不是让他人身体经受痛苦,或者是让他人的精神受到摧残,而是使得他人真正知道自己错了,知道什么是对的。”教师掌握好语言艺术,在进行必要的教育惩罚时,就不仅仅是对学生主体行为的否定和教师单方面意志的体现,更是学生在价值观上的有力指引。
一、情感的共鸣
要让惩罚能够真正起到教育作用,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服口服地去接受惩罚,愿意为自己的不正确行为付出代价。作为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去实施惩罚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做朋友是成为良师的基础,否则学生可能在被惩罚之后觉得自己不招老师喜欢从而自暴自弃,甚至和老师呈现敌对关系,导致“老师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去做”的心理出现。尤其是小学生,在犯错之后和老师交谈时,必然会将自身置于紧张害怕的氛围之中,或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处于不服气被惩罚的心理状态。
二、有目的的及时引导
老师在进行在班级授课时,既要把握好整个课堂的授课进度,又要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率地掌握知识。但是。如果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同时听课,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就导致学生“开小差”“迟到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在在发现之后,会及时处理,心情好或脾气温和的教师会采用提高声音或者轻轻提醒或罚站等方式及时进行制止;遇到心情不好或脾气差的老师会直接对学生进行训斥,以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很多教师并没有在课后及时同学生沟通,学生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有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下次依然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反,如果老师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引导,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的,小学生正处在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阶段,如果老师对其惩罚后置之不理,学生则会产生自卑感。教师对其错误加以指正并鼓励学生,学生则会获得勤奋感且继续努力。
三、风趣幽默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也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例如在课堂中插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图画集、音乐等,深受小學生喜爱。在对学生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时也要讲究语言艺术,因此,教师需要将幽默的语言也纳入惩罚。风趣幽默的语言必然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化解误会、弱化矛盾。但是也要把握好度,切忌用“笨蛋”“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用有讽刺语气的语言来对学生冷嘲热讽。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树立教师威信。例如:在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半时间,老师突然停下来,因为第一排的男同学睡着了,教师走到他面前微笑地说:“老师讲课真的是太像催眠曲了,同学们听着都打瞌睡了,看来老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了。要不你就陪老师一起站一会儿,不瞌睡了再坐下。”教师自嘲式的语言缓解了尴尬的课堂氛围,也不会使这位男同学因为被当面点名而窘迫,维护了他的自尊心。这样课堂中的小插曲反而使课堂气氛变好了,学生此时正处于活跃的氛围中,也有利于课堂的继续进行。幽默语言形式的惩罚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还能够化解师生之间互不理解的尴尬,教师能够机智地从尴尬环境中抽身。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小故事来反衬学生的错误,通过幽默的用语及表情、手势等,使学生能够自己感知到自己的不合范行为进而改正,也能体会到教师给自己保留了足够的尊严。其他学生也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具有启发性
《师说》中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是经历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的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人生的萌芽阶段,是他们整个人生路上的重要基础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口耳相传、长者为师,可见语言是实现人类社会沟通的重要因素。在今天,语言艺术也至关重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收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小学生年龄尚小,不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易暴躁冲动,所以小学生打架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在课间因为一点小事打起架来了。老师把两个学生叫到一起并询问原因,学生各执其辞。这时教师可以说:“你们平常是很好的朋友,感情很好,现在比较冲动,你们可以先冷静一会儿。我相信只要花点时间,你们肯定能解决好刚才的问题。为了不影响上课,我们课后再来处理,好吗?”他们默默地点了点念头,回到座位上去。在课后,他们主动找到老师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行为对班级造成的不好影响而自责。这样一个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环节正是充满启发性的正面管教。远远比直接性地让打架的两个学生都受到惩罚更有教育意义。孔子在对其弟子进行教育时也经常进行榜样启发,对学生进行替代性强化。在教育惩罚中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如跟学生讲“负荆请罪”的故事。学生看到榜样的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或者惩罚,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自身也会倾向积极行为而避免消极行为。
总之,小学教育惩罚中的语言艺术是经过教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的结晶。教师要掌握好语言艺术,在进行必要的教育惩罚时,就不仅仅是对学生主体行为的否定和教师单方面意志的体现,而是学生价值观上的有力指引。让教师的语言艺术把教育惩罚这把“双刃剑”变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简介:马召凯,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