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提出“互动分类系统”,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我国教育专家崔允漷教授编写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组织课堂观察和教学分析。课堂观察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备受教师的青睐,在实践与探索中比较中,课堂观察比较规范的操作模式已经逐步构建,然而如何运用课堂观察技术促进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成为目前课堂观察深化研究的又一热点。利用课堂观察研究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势必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视角、厚实的沉淀、持续的跟踪、深度的反思和有效的改进来进行课堂观察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提高课堂效益。
一、选择合适观察角度
在课堂观察活动中,教师根据自己不同需求的发展为目标,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观察主题,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的合适视角是课堂观察实施的核心,借助课题,根据自己的擅长,找准自己的兴趣热点进行研究。教师围绕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主题,研究课堂,反思课堂,重构课堂。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高分轻口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确立观察点时,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152位同学在英语口语交际中是否敢大胆开口讲英语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在口语交际中敢说的学生并不多。因此确立了“在英语口语交际时怎样让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这一研究视角,以寻找如何使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对策。
二、深入开展理论学习
要做真研究,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对于选定研究主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文献研究,使教师研究前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有了大量的相关主题研究刺激,了解了更多研究进程与细节,有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工作中虽然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教学成绩并不理想。进入课堂观察后发现一个共同现象:拖堂。为此我们确定了以“教师为什么拖堂”的研究为主题,为了保障研究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学习了沈毅、崔允漷编写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痛评课》和李明、陈为华编写的《基于问题溯源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实践研究》,通过自学、讨论、沙龙等形式引导教师积淀理论基础,深入了解课堂观察研究主题的理论知识,为教师的科学研究进行奠定基础。
三、跟踪研究教学现象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从“规范性的团队观察”到“自主性的自我察”,我们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之路。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简洁有效的研究方式。课堂观察需持续跟踪研究,这就好比医生治疗的慢性病人时,较少“药到病除”,往往要采用多个疗程、多次医治才能康复。跟踪研究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得我们的研究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在促进教师行为转变的同时也体现了课堂观察的价值。龙隐小学刘晶晶老师虽然是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但她的教学轻松、活跃,深受学生喜欢。为此,我们开展了主题为“为什么刘晶晶老师的数学课堂受学生欢迎”的跟踪式课堂观察。研究小组先在学生中间进行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以及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确立了4个方面的观察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动手操作的创设与利用、课堂中激励性评价语的运用、教师教态及目光分配;研究小组从这4各方面对刘晶晶老师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这样的主题式跟踪研究的课堂观察,有利于真正了解并找出青年教师课堂受欢迎的原因,有利于帮助在课堂中有困惑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師队伍,促进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四、不断进行深度反思
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研究活动时,在获取观察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与反思,除了自我观察以外,分析反思的教师群体应基于同学科、基于同学段、基于深厚底蕴,从观察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在一次语文教研组活动时,一些语文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烦恼,班上总有几个孩子在完成课堂作业时拖拖拉拉,不愿写。于是我们与拖拉现象较严重的班级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后,根据确定的观察对象,研发了“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状态”量表。
上课人人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作业无法完成,积极参与讨论积极配合,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完成作业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能完成作业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不能完成作业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询问有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并做出尝试询问不敢提出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在课堂观察中她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作用,于是,针对这四种类型的四位同学进行课堂观察,为他们量身制定了“策略实施情况”课堂观察量表。主要观察教师的行为对这四位同学的影响。
五、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运用课堂观察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剖析与反思后,最关键的就是要对症下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重视对课堂的描述、解析与重构,并且逐步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切实改进。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无论语文、数学、英语还是其他学科,上课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老师常常处于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尴尬境地,于是,我们进行了“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举手发言”主题研究。当老师们第一次走进吴老师的课堂,发现老师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建议吴老师在问题语言组织时要简练、通俗。第二次走进课堂,明显发现老师的提问指向性明确多了,但有些问题提得过难,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就建议老师可以把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关键的小问题,逐层推进……就这样,经过多次观察多次建议,被观察者不断完善自己,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得到了改進。
课堂观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进行教与学的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但是课堂观察偏向于在“某个角度解构课堂”,缺乏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学习目标的诊断性方法,如何使观察的内容以及方式体现学科特点?如何使课堂观察、课堂反思、教学实践走向统一?我们一直在探索,希望课堂观察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冯嘉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5164.html上一篇:小学教师教学困惑与压力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