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教学设计墨守成规等问题。教学中可以从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小学教师合作共建课程、变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随着2011年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国家对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突出了小学教师实践性的特质,强调职前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同时也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教育实践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一)教育实践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实践能力,刘磊和傅维利教授从教育学的角度界定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1]。教育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的一种,它是和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所必备的特殊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一个由多项能力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主要涵盖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学研究三大基本领域[2]。
(二)教育实践能力的构成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从事的是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教育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科知识的转化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说话与书写能力等;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班级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是本科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则要求: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等等。上述教育政策的出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要增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专业特点的要求
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经过全国各师范院校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专家们的深刻研讨和论证,对其特质已基本形成了共识,确立了小学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厚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各科教学在把握知识内容相对完整和够用的基础上,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地方高校自身定位的客观要求
大庆师范学院发展定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小学教育专业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小学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综合培养、发展专长、强化技能、全程实践、重视研究、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采取课程学习、第二课堂和课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课程,构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依托第二课堂,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依托学生社团,营造学生自主训练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决定了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环。
三、大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包含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是小学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大学数学的学习, 获得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知识,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3]。但当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大学数学课程目标不相适宜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离,实践内容缺乏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大学数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不易理解掌握等特征,其承担着为今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的重任,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融合,加强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的衔接。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单一的理论学习,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结论的科学证明,很少有针对所学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完全割离开。当学生在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其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严重制约着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再学习。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育实践环节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承担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深入小学很少,对基础教育改革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方法与观念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教学中只是注重对知识内容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整个教学从头到尾就是单一的“注入式”,忽视了小学教育的专业特点,缺乏教育实践环节的设计,忽视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产生大学数学无用论的思想,出现了厌学、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不能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不能为师范生做好教学示范,致使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低下。教师的上述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不得法,背离了大学数学的课程目标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阻碍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缺乏必要的实践内容设计
教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大学数学课程目标理解不够,导致教学内容处理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数学的理论知识、计算与应用、文化价值三个层面的广度与深度的要求处理不好,致使师范生对数学本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导致本体性知识缺失,缺乏对数学学科体系、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整体把握的意识和能力[4];二是与小学数学的衔接不够突出,学生觉得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无关,学了无用,从而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视角下看小学数学;三是教学只是紧紧围绕书本,缺少必要的实践内容设计,创新实践内容严重不足。
(四)教学设计墨守成规,师范性不突出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设计墨守成规,教师的教学预设多以PPT为主要媒体,采用“注入式”的“一言堂”。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缺乏问题驱动、专题讨论、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缺乏说、写等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性不突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玩手机等情况的发生。
上述存在的四方面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数学知识培养的理智取向,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践取向,导致了学生实践性知识缺乏、教育实践能力差、入职适应期延长等问题。
四、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在大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变革考核方式、与小学教师合作共建课程等四方面进行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探索。
(一)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教育实践能力
基于小学教师应具有综合、宽广和厚实的数学基础的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分注重知识的深度,而应注重知识的广度,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素养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在保证知识逻辑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去除繁、难的定理证明和有一定难度的例题、习题,遴选与本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开展主题实践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思维训练、蕴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美的教学内容。从数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与计算、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分别将其分成精讲内容、自学内容、实践内容三个层次[4],通过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文化价值,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妙,了解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密切关系,增强教育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定积分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精讲内容: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自学内容: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实践内容:定积分的近似计算,如: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计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实践能力
古人说:“受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为此,可采用“学、研、教、练”四结合教学法,突出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1学——数学知识的学习
以“探究数学的本质”为主线,从数学知识、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价值四条线展开。数学知识、数学史是两条相互交叉的明线,思想方法是蕴涵于明线之中的暗线。在数学知识、数学史的学习研究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4],在巩固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彰显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深刻认识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修养。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以“与小学数学的衔接”为辅线,探究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就某一部分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以专题讨论的形式,探讨其与小学数学的衔接。如,化归思想与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的应用等等。通过教学使师范生充分地了解认识这些联系,真正懂得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作用,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组织教材、实施教学,从而增强教育实践能力。
2研——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小课题研究的题目,学生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展开研究,然后定期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给予指导并进行评价。小课题研究的题目以数学史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的文化价值为主,如: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微积分发展的历史等;也可以是数学本体知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如:学完极限后,研究圆面积的教学,等等。此外,在每学期的见习听课活动中,教师可布置“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任务等。总之,在整个大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贯彻“研”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
3教——片段教学的实践
利用大学数学每次课的课前5分钟时间,布置学生自由选讲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之一:(1)一道上节课学过的习题或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2)与本节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数学家故事或数学史知识;(3)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体现。然后,教师进行示范、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复习旧知识,又锻炼学生的从教基本功,让学生体会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
4练——职业技能训练
大庆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倡导依托课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本门课主要是“说、写、教”的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说话、书写、教学技能的培养。通过本门课程开展的职业技能训练概括为“三通三练”,即通过讲题、小结练说话;通过板演、作业练书写;通过“课前五分钟教学片段”练教学。
(三)与小学教师合作共建课程,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加强与实践基地合作, 与小学教师合作共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聘请小学数学教学名师与学生共同研讨: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关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的教学技能等与小学数学教学有关的学生实践内容,突出体现和实施双导师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小学数学,增长教育实践知识。
(四)变革考核方式,突出教育实践能力
针对当前为数甚多的大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课,期末考试突击学习”的现象,在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以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为原则的教学过程中,变革评价方式,打破“一考决定论”的成绩评价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尝试“课堂参与式讨论占总成绩的10%,小课题研究与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三通三练”教学实践占总成绩的10%,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60%”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共同体的建设,突出了实践性,把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理念贯穿到学、研、教、练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探索,摒弃了以往大学课堂教学的“注入式”,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共同体的建立,彰显了未来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养成,开创了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给予了新的启示与借鉴。
作者:高有才 刘继贤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