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乡土文化润泽教育 课程建设引领发展

乡土文化润泽教育 课程建设引领发展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跨塘实验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12的百年老校,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随着园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校,改变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行走方式刻不容缓。于是,我们立足本土,着力分析并充分挖掘地域人文教育资源,编写乡土德育教材,努力打造学校特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自编乡土德育教材,挖掘深厚吴文化底蕴

 

  传承经典开发《吴文化100课》校本教材

 

  吴文化博大精深,学校集中骨干力量,借力苏州吴文化研究所,结合吴地特色和学校实际于2006开发了校本教材《吴文化一百课》一套五册。2012年,学校对该教材进行修订、再版,并出台配套的课程标准,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把古镇沧桑、苏城印象、姑苏人物、吴侬软语等十大类知识循序渐进输送给孩子们。

 

  点亮课堂创编吴文化精髓《苏艺三编》

 

  学校高度重视吴文化艺术普及教育,我们开发了《苏艺三编》校本教材,将吴文化中的精华——昆曲、评弹、桃花坞木刻编入教材,纳入课程。我校是园区唯一一家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传播基地。我们还原创编制了适合小学生的昆曲操,集昆曲武生、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同时还相继出版《武术》、《足球》等校本教材,有效促进学校吴文化的发展。

 

  牵手世遗,拓展吴文化双语教材《苏州园林》

 

  为了将吴文化做精做细,学校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世界文化遗产教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遗培训与研究中心合作,在专家指导下,编写双语版校本教材《寻访世遗精华:苏州的园林》,意在唤起每一个跨小人对世界遗产——苏州园林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让吴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借力课题研究,深化乡土教材特色教育活动

 

  20125月,跨塘实验小学有幸成为江苏省教研重点课题《地方性知识观下中小学乡土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子课题研究学校,成功申报了子课题《<吴文化一百课>实施有效性的研究》,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进一步深化乡土德育教材——《吴文化100课》的实施。

 

  打造园林式的校园环境,漫溢典雅的吴文化韵味

 

  硬环境凸显育人氛围。如今的跨小,长廊上宫灯、挂帘、栏杆具有苏州园林风格,豆园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花木布局,梅园、桂园的鹅卵石小路蜿蜒曲折,生态园池水荡漾,竹园曲径通幽,一个个休憩的亭子和长凳长廊有情有趣,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吴文化风景图。

 乡土文化润泽教育 课程建设引领发展

  软环境提升育人品质。学校的吴文化长廊、各班的吴文化宣传园地,或是吴文化专题网站,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向师生传达出吴文化的教育信息,师生们由衷地感触吴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多样性的研究团队,推动了吴文化特色发展

 

  构建梯队求发展。学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各部门领导为中坚力量、艺术学科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学校特色领导工作小组,积极构建校内研究梯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展校际间的吴文化互访活动,追寻吴地文化足迹;邀请吴文化研究专家莅校指导,把吴文化的温文雅致融入每位研究者的血液。目前,一支业务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吴文化特色指导教师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外聘专家促提升。学校从江苏省苏昆剧团、苏州评弹博物馆、苏州群艺馆、桃花坞木刻社等单位聘请了专业人士来校组成学校专家团,定期辅助我校开展吴文化艺术社团活动,同时邀请专家来校开讲吴文化大讲堂,培养了跨小孩子们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

 

  借力课题研究,多途径拓展乡土德育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结合《吴文化100课》设计《吴文化教育指导计划》,及制定各年级的吴文化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完善吴文化教材,并寻找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教学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充分利用班队课、美术课、音乐课、综合实践活动等使吴文化校本课程系统化。

 

  通过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的学习乡土德育教材内容的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的设计,进行走访、参观、调查等,拓展学习途径,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以吴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网站,形成互动式的信息通道,利用网上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乡土德育活动的作用,实现吴文化传统特色教育的信息化。

 

  依托木樨课程,追求乡土德育特色适性发展

 

  从2015年上半年起,在园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各校全面建构切合本校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及国家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由此木樨课程应运而生。

 

  鉴于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木樨融合了吴文化的清新典雅,更是苏州的市花,她温婉含蓄的气质正是我们希望通过木樨课程的推广,培养精巧雅致、秀外慧中、崇文包容的跨小师生。木樨的隐性品质也更能彰显百年跨小的古韵今风。因此,木樨课程的由来,也是架构在乡土基础上的。

 

  聚焦顶层设计,完善木樨课程图谱

 

  整个木樨课程的设计规划是立足校内,结合学校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等开发为主、努力构建一个既有知识传递、又具有能力培养等多功能的课程结构。我们将乡土教材中的吴文化教育更加深入,辐射到了基础性课程、学生成长课程中。

 

  至美课程,尽展吴文化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原有校本特色课程《吴文化100课》、《苏艺三编》、《足球》、《武术》、《寻访世遗精华 苏州园林》进行了全面架构和统整,以促进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将苏式六艺纳入木樨课程中拓展体验课程之 至美课程,设置全校性特色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将特色教育与课程教育、课外活动相结合,做到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并联合桃花坞木刻年画室承办市区级传统工艺传承活动,着力创设一个生生学吴艺的浓厚教育环境。

 

  几年来,跨塘实小吴文化乡土德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我们有教材,有课程标准,有课题引领,有课程支撑,全面开展教育,从校园环境到吴文化校本教材,从特色课程到专项活动,演绎了吴文化特色办学的不一样的精彩。如今跨小的每位学生均能掌握一样或多样吴文化的技能,或评弹昆曲,或国画书法,或桃花坞木刻等等。学校也实现了从一个乡镇农村小学到现代化实验小学的华丽转身。我们将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开拓创新,让乡土德育走向学校的更深处。

 

  作者:俞清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 2016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29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