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全新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课程,积极引入自主探究教学思路,有助于克服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自主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逐步适应了新时代的教学改革要求。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进对知识的了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自主探究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被提上了日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元角分”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展现一个“模拟商店”的情境,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分别扮演顾客和商店店员进行产品之间的买卖。
老师首先要对相关的商品进行标签定价,学生可以在模拟商店买卖过程中学会应用元、角、分,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技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了解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增强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小学生学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实现理论内容和实践的融合,在实践中获得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爱玩好动,喜欢动手探索。
小学数学任课教师通过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时候,数学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图形进行拼、摆、平移、旋转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图形转换过程中的规律,了解图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感悟,更好地获取数学思维。
三、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性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提前对课堂中应该出现的问题进行创设,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应的探索目标,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强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比如:公里和千米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堂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程的主要目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提升总结评价水平
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中,总结归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完成了相关探究任务之后,要对自主探究的内容、过程、方法、结论等环节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归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多样化的评价,这不只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定级,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要做出评价,从而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最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和归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强化学生的课程学习反思。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对解决问题的各环节进行反思,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经验,学生在情景模式下不断提高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努力,更好地为开发学生自主活动或是思维开阔奠定重要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获取数学思维时,教师要因地制宜,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把硬性教学设计变为弹性教学设计,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俞秀花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37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