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尊重学生,提及惩罚,人们总是持否定态度。事实上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对教育完成起到积极作用,运用不当,则有背教育初衷。
那么该不该惩罚呢?当前教育惩罚存在什么问题导致大家的反感呢?本文就教育惩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教育惩罚是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向以尊重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那么惩罚等同于体罚吗?
一、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
日常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惩罚,既是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我国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惩罚权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教师不知如何去管,这大大降低了教育惩罚的实施。加之人们对教育惩罚的本质缺乏正确的理解,一旦教师行使了教育惩罚权,就会遭到过度的关注,面对更多的“问题学生”时,教师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
1.对教育惩罚的认识存在偏颇
在教育群体中,人们对教育惩罚的认识存在偏差,大部分有经验的教师是赞同合理的教育惩罚,通过惩罚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改正不合适的行为,然而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惩罚与体罚没有区别。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教育的错误与落后的表现。完全地将惩罚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相等同。
2.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逐渐淡化
对教育理念的理解错位使得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举步维艰。教育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赏识教育,做服务型教师,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很多教师认为“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只能采用表扬、奖励的教育方式,却不能运用批评、惩罚的教育方式。
因此教师对学生变得过分尊重与呵护,惩罚尤其体罚被大家所排斥,很多人还把体罚当成了惩罚,完全否定了惩罚的合理性。使得即使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不敢实施正当的教育惩罚,从而偏离了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优良的品质的最终目的。
3.教育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一些教师自身的师德严重缺乏,综合素质不高,没有为教育事业倾心尽力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用爱心去关心和关怀学生,为学生服务意识不强,并且在学生的管理方面缺乏艺术感,不能够因材施教,不懂得分析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和教育学生。这些均是导致现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教育中合理运用教育惩罚策略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一切教育的方式、手段都应该以教育目的为宗旨,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如此,要为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如何才能合理运用惩罚又达到教育,发展学生的目的呢?
1.树立正确的教育惩罚观
惩罚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即为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想出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惩罚也自然被运用其中,反而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工具。
然而惩罚是德育的手段而非智育的手段,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智育上的差异,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还有惩罚教育应以“爱”为情感基础,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即使是使用了惩罚,学生也能理解并接受。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惩罚机制
制定教育惩罚的规则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惩罚的立足点,多采纳社会、家长、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全面审视当前的教育惩罚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预期效果如何等等。
其次,建立教育惩罚的监督机制。
教育惩罚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各种权利更容易受到侵害,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教育惩罚监督机制,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保证教师能够在尊重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行使他们的教育惩罚权。再次,增强教师的法律素养。教师不但要为人师,还要具有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责任意识、法制观念,教师必须在在法律的权限内,来行使自己的教育惩罚权,而不是以教育的名义,随意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3.有效运用教育惩罚的艺术
实施科学合理的惩罚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首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正确认识儿童所思所想和行为表现,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其次,要向名师学习,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认真剖析他们的成功之处,逐步积累各种教育方法。最后教师还要重视自我探索和创新,要随着教育观念、目标、方法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加强实践探索与总结,获得鲜活的经验。
作者:徐诗静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422.html上一篇: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
下一篇:小学教育加强教学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