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 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保证科学教育能够凌驾于公式与符号之上,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现阶段,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少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不利于高中高中生的科学潜力的挖掘。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关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素养;培养
一、引言
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科学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可在对高三学生未来期望的职业调查中,科学家没有进入前五,科学家的社会价值在青少年群体中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刻不容缓,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笔者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发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教育,可以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科学素养的定义
所谓科学素养,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了解科学知识;基本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基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这是在现阶段所有国家在进行国民的科学素养的测量时所一贯采用的标准。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
三、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物理定义和规律的讲解,如果只是使用单调乏味的物理语言论证解释,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降低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也不会持久;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物理定义和规律进行实际问题的研究讨论,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努力动脑,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能够自觉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将物理定义和规律的准确内涵深入掌握,并能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合理正确的使用。高中学生借助生活实例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结合日常生活,从感性认识入手,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在创设了与高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教学情境,才能引导高中学生积极地分析生活实例,自主认识物理规律,自主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飞跃。激发了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大胆创新思维
漫漫历史长河中,物理史上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在突破甚至是否定了前人信奉为真理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结论。如,伽利略发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正确结论是以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为前提;爱因斯坦提出20世纪伟大理论相对论是以突破牛顿经典力学的束缚为基础。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无数实践的检验证明,伽利略和爱因斯坦的结论也不是绝对的真理,对伽利略而言只有在真空状态下,两个物体才是真正意义的同时落地;对爱因斯坦而言,经霍金在描述独立宇宙的量子波之后认为,相对论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完善。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我们教师应当大力支持素质教育,努力打消高中学生迷信课本和迷信老师的心理,灌输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大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质疑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实现创新和发展。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接受高中学生的质疑,鼓励他们勤于思考,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素养。
(三)利用物理规律教学,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规律的建立有实验归纳和演绎推理法。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的教学,有利于尽快培养创造型人才,有利于提高科学素养。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应着重讲授牛顿物体运动状态的研究过程,小物体有斜坡滑下后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律,即“假设、演绎、验证和推理”,讲解惯性定律,帮助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定律的研究中理想斜面的假设是一种超直观的理性研究方法,是在假想中完成的,具有探索和研究价值,这类研究方法为特殊物理现象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也为以后的物理研究和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与此同时,也应该抓住一些规律研究和一些概念的本质联系,使得高中生加强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如,在教学中,存在一些研究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定律,例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电阻定律等,都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另外,也存在着一些物理量的定义,如U=W/q,R=U/I,E=F/q,C=Q/U, B=F/IL,等,都采用了比值定义法,教师应该利用这些它们物理量的定义的共同特征,帮助高中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科学规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高中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使高中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实现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具体的动手实验操作,更加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在实验中,为达到同一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让高中生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并不是最完美的方案,应该对高中生的大胆创新进行引导和鼓励,对高中生提出的好的方案要大力表扬,对不完美的方案要帮助高中生分析,使之进一步完善。例如,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利用天平来将沙和沙桶的质量称量出来。可能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有些高中生没有根据教材上的要求做,而是首先将砝码选出来,再逐渐增加或者减少沙,从而保证天平平衡,最终将沙和沙桶的质量称量出来。教师应该对于这种行为大力表扬,并进行引导和鼓励,指出学生的方法的可取之处,这样,高中生的创造热情就会得到大大的激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
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科学技术和科学家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科研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在将来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以高中生为中心,想方设法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高中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最终为国家输送更加优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洪业, 常光明. 科学探究在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1)
[2]李祖华.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启示[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 2010 .
[3]徐开春. 选择实验方法 重视模型迁移——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为例谈高三实验复习[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9,(10) .
[4]杜晓捷. 用智慧使科学教育之路越走越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策略[A]. 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 2009 .
[5]干恒. 物理教学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教学设计[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0,(04) .
上一篇:紧贴形势 多措并举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