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 要:
关键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为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树立信心,不怕挫折
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着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人的一生难免会碰到挫折。“失败乃成功之母”,跌倒了没有关系,就怕站不起来,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重新树立起信心和勇气。
二、鼓励质疑,认真解答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要勇于发现、敢于质疑,才会有所创新。牛顿就是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引发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在教学工作中,要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提问,对学生的每个问题都应认真解答,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点拨,引导创新
课堂点拨是门艺术。教学点拨有方,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新的快乐,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我在教《跳水》一课时,抓住了“所有的人全默默地看着他,等着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一句话,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默默”一词在这里所表达的意识,一位学生说“默默”就是不说话、不出声。这里指人们一声不响地看着孩子,等待悲剧的发生。应该说,这位学生已准确地理解了“默默”一词,但我并没有忙于评论,而是点拨道:“能联系上下文,说出不同意见吗?”于是,第二个学生说:“‘默默’一词,与上文‘全都吓呆了’相呼应,是对‘吓呆’的具体描绘。”第三个学生说:“人们预感悲剧马上要发生,心情沉重,因而默默无言。”第四个学生说:“这里的‘默默’,表现众人束手无策,从而反衬船长的果断、机智。”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无疑具有创新意义。
四、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新形象。想象是创造先导。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丰富的想象不仅是创新的翅膀,而且又能推动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家庭作业,在想象中创新。如教完《艰苦的岁月》一文后,我布置了《小红军长大后》的家庭作文,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又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随着奶奶到天堂后会怎样?续编《穷人》的结局等等,还可以通过半命题作文如《假如我是 》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实践出真知”,知识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就无从培养创新能力。大自然是上帝赋予我们最好、最鲜活的教科书,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所以,我们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第二课堂。如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气象、生物、航模等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从而拓开无穷无尽的写作源泉。
(作者单位: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
下一篇: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