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 要:猜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重猜想在课堂上的使用,教师可以将猜想融入课堂导入中,也可以将猜想融入课堂体验中,还可以将猜想放入课后练习中。
关键词:小学 科学 猜想 导入 体验 作业
美国一位学者指出:“在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教学必须为发明做准备,或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敬的,是负责任的态度.请允许我在此向教授所有班级的老师们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让学生从猜想中得到结论,再用逻辑推理去证明得到的结论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确实,猜想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科学教学中更需要猜想,很多的结论并不需要学生去严格的证明。
一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很感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猜想的平台,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新课的时候诱发猜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由于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很多教学都可以在新课引入的时候创设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教学中,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的内容时,可以准备四个不同形状的杯子,为了区别分别编上号,A杯子是圆柱形的水杯,B杯子是圆台形的,上大下小,C杯子是中间小,两头一样大,D杯子是圆台形,上大下小,然后在里面放满水,拿进教室让学生猜想,哪个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学生猜想A杯里的水最多,有的学生猜B杯里的水最多,有的学猜D杯里的水最多,这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教师可以叫学生把自己选的理由用小卡片的形式写下来,在班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并统计一下选哪个杯子的人数最多,最后由小组提出用科学的办法来验证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这个教学情景的引入是让学生通过对四杯水的观察来猜想那杯水最多,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先猜想后验证。但是要注意不管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都要予以鼓励。
二 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亲自体验中进行猜想
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这五个要素要同时运用,其中动手是最重要的环节。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靠实物来进行想象,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在实际操作中量一量,可以培养学生的猜想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道具,先让学生思考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摆的速度?有的学生说摆线越长,摆的速度就快,有的说与摆锤的重量有关,摆锤越重,摆的速度就越快,还有的说与摆的角度有关,摆的角度越大,摆的速度就越快。教师这时提示学生,到底哪个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改变摆线的长度,可以改变摆锤的重量等等,这样学生得出了影响摆的速度的因素,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吗?让学生把猜想得出的结论用科学进行解释,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先猜想后验证。通过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的猜想是持久的,对学生是一种亲身的体验,这比教师在讲台上做示范,学生在下面看一看,然后想一想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 精心设计练习题,激发学生猜想
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书中的练习题大都是开放性的,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大,这也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生猜想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科学这门学科很多都是自然科学知识,但不动手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不完整的,那么如何用好练习题,如何在练习中教猜想?
1:改变题目,让学生进行猜想
改变题目的条件,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之一,任何一个问题包含条件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将条件变动,给学生创造机会猜想。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章时,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题目:
问题1: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地球上有四季之分,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难回答。然后教师可以把问题改一下:
问题2:地球公转时,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还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将题目的改变后,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猜想的素材。
2:用类比的方法教会学生猜想
类比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相似的对象又是多种多样的,属性之间又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因此,类比有不同的类型,但在小学科学中一般就是概念之间的类比,通过类比,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时,在学生了解了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后,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时,先要分析新物质(或新问题)的特征,再设法与已有的知识原型对比联系,最后用原有的知识实现新问题的解决。
总之,猜想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能够鼓励学生发现新方法、新定理、新思想,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进行猜想的教学是可行的,进行猜想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当然也是科学教师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