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唐盛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一、时代变革、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变化呼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引发人才培养内容、方式、手段的变化,社会发展带来知识观、能力观的变化以及人才培养周期与层次、类型的新思考,这些变化必然要求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在于强调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育
    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观念已经逐步清晰,当前迫切需要的是载体的创设与支撑体系的建构。学生的创新素养,包括大胆质疑与探究、思维的批判性与深刻性、人格的坚忍性与专注力,基于感兴趣领域的专业智慧生成等。但当涉及操作层面,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课题探究、研究性学习、项目实践等载体,却难以在学校真正落实。将创新精神的培育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每一个教育行为,距离就更大。无论是教师的准备、教育内容体系,还是评价支撑等,都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孕育创新的优质土壤有待培育。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内涵框架尚不明晰,操作体系更待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应包括些什么,基本的构架还不清晰,没有形成共识基础上的实践指导方略,造成各个学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真正提升难以考量。当代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包含生存德行、人际交往、领导与组织、社会活动能力、实验操作与信息处理能力等。我们需要加强比较研究,找到切合我国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就拿欧美教育对实验学科中的实验的重视来说(这是培育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设计、操作标准与规范就值得借鉴,实验内容占到整个学科的35%左右,重点已从验证性实验转向自主设计实验。相比之下,我国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学科在实验环节上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只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明确实践能力内涵与形成相应的可操作体系,学校就大有可为。
    2.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育的内容、方式与手段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在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以及数字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有所突破
    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对基础知识与学科基础内容进行重新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知识在宏观认识上更趋宽广,微观层面也更加深入。我们对“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应当有新的思考,某些原来的核心知识可能在新体系中地位下降。伴随着教育内容的变革,我们的教材也应能够适度地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前沿内容,渗透现代科技发展的先进元素。我们与欧美国家的主流教材相比,在这方面差异是明显的,如“熵”的概念其在初中就出现了,而我们在高中才刚出现。一批新的内容是否应当列入学科的基础知识,值得深入思考。在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背景下,如何将学科知识体系过渡到合适的学科教学体系,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科技进步引发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及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里强调的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包括借助数字技术来推进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手段的革新,促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师教学、指导与学生学习、探究等。这一代学生在数字技术学习与应用上比以往更有优势,他们往往会在数字技术与感兴趣领域的整合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学生会借助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数字仪器,分析出茶内的重金属含量,从而对中国传统的“洗茶”做出科学的解释。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技术,如“电子卡”、“可视电话”等,在我们的教育内容中是否应有反映以及如何反映,都是学校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需要思考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基于数字平台的教与学,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大要素。
    3.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人们对知识和能力有了新认识,需要在人才培养周期与层次、类型上有新突破
    现代社会的人才不仅要主动更新知识,而且应能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形成新的知识观和能力观。这个“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获取的知识要与现代社会发展匹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知识观、能力观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时代教育改革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从国际教育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为我所用,对于促进这种观念的转化与实践的突破,将会有所裨益。
    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周期以及层次、类型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从知识更新的速度,还是从创新成果出现的黄金阶段来看,都需要我们对人才培养周期有新思考。我校赴美国留学的学生,在美国读完大学,至少拿到双学士,甚至是硕士,然后第五年就开始读博士,不少学生25岁左右就能接触前沿领域。一个人干事业、出创新成果,25~35岁左右是黄金阶段。按照我们国内现在的人才培养周期与体制,许多有天赋的学生难以在这个阶段进入前沿领域,取得创新成果。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提出,要求对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有新的思考与布局。我们既需要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劳动者与一般创新人才,更需要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专门人才的早期培育与高素质劳动者的早期培育必定是有差别的,如果我们的“强”立足于以世界一流为参照系,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高度重视创设有利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平台。
    因此,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把握挑战与机遇,根据自身实际,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多样化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推进学校课程变革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规格的变化,反映在学校层面,其核心在于推进学校课程变革。人才的多样性需要课程的选择性,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需要课程现代性与学生个性化知识结合,数字时代到来让课程的数字化变成必需,人才培养周期与层次、类型的改变更需要学校课程突出对学生潜能的认识与开发。
    1.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匹配的课程变革要素分析
    课程变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学校课程建设,对学校而言更是一个异常困难与艰巨的任务。我认为,以下五项是当今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可或缺的变革要素。
    课程的选择性旨在让 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课程的选择性,关注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基础上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将课程学习与自身感兴趣领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内在发展动力。这里要关注两点:一是通过增加选修课来提高选择性,重点在于把握时代发展的需求、科技发展的概貌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思考。二是逐步提升基础课程的选择性。如果课程的选择性不能在基础课程中取得突破,就很难突破学生具有相同知识基础的现状。这种推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当前比较可行的是通过对现有必修课划分为不同层次、类型来实现选择学习,对现有必修课,也可以参照国际上出现的“学科群”思想,将学科进行分类,学生则选择部分科目或模块进行学习,如信息技术学科比较通行的模块选择学习。国际上比较优秀的学校,选修部分要占到总课程内容的45%~55%。如以数学、科技见长的美国史蒂文森高中,其课程分为生物学和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10个学科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必修及选修等多门课程,部分课程分为多个层次,总计200多门,从而促进了学生多样、富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的现代性既要注重现代内容的融入,也要注重对传统或现代内容的现代化表述。关于现代内容的融入,主要包括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引入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的介绍等。传统内容的现代化表述方面,既要从学科发展的现代视角赋予传统内容以新的诠释,还可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内容进行数字平台的处理,让学生的现代素养与创新意识在课程的现代性支撑下得以增强。
    课程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当前与未来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这种深度融合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将数字技术与学科结合的增长点通过课程呈现,如物理的“飞秒激光”、化学数字化虚拟实验等。数字技术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使得知识出现了多个增长点,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甚至有些理论或方法已经取代学科原有的基本方法,为此必须重新审视与变更学科的基础内容。第二,促进数字技术与学生专门领域学习的整合,可以增强学生创新的可能性。数字技术使中学生可接受与教师可传授的现代课程内容领域扩大,原来无法呈现的一些抽象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带来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契机。
    创新是个性化的,课程改革应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夯实个性化的知识构成。这对于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非常重要,其中最核心的有两点: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既要有宽广厚实的基础知识结构,又要有对感兴趣领域的专业智慧养成与个性化知识积淀,包括对部分学科前沿的了解、对部分切合科技与时代发展需要的专门主题探究。以“国际课程IB”为例,其一方面为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要求学生必须从6个学科群中各选1门科目学习,但其提供的可选择科目有190多门,其中的选择组合学习难以尽数,极大地推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其次,创新人才是有多种类型的,不同的发展领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是不同的,个性化的知识构成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专业意向形成,奠定未来创新的基石。
    既然相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潜能,学校课程就要创设能够激发他们不断认识与开发潜能的平台,促进他们不断走向飞跃。如何创设适合有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良好平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是我们还很难迅速判断出学生的潜能所在,学校课程要能够提供他们认识与显示自己潜能的平台。其次,学校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将来发展而不是一时发展。我们的课程建设不能只关注智育领域,而且要创设有利于他们思想境界提升与责任意识增强的课程,以及开设切合学生潜能认识、开发的专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能够诱发学生的深入探究兴趣,促进他们在兴趣领域的思维深刻性以及坚忍性与专注力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对以上五个要素已不同程度地作出回答。我想,对于一批基础较好的学校,特别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更应在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的同时,把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给予学校发展的灵活空间,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提供思路、案例与可行的经验。
    2.关注与学生志、趣、能相匹配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
    上海中学作为上海市率先推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注重以学校课程系统化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以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突破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
    以志趣聚焦、潜能开发为突破口。我校变“分数导向”和“应试导向”为“志趣导向”,注重激发学生对自身内在潜能的认识、开发。其中“志”让学生将自身的发展志向与理想、信念、责任联系在一起,将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与自身发展的内动力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趣”让学生在自身潜能认识基础上兴趣逐步聚焦,促进个性化知识构成与未来发展意向相结合;“能”是让学生认识与主动把握平台,开发自身的潜能,并与志趣匹配。为此,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创设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图谱:重“立志”的德育子课程、重“激趣”的学习领域课程子图谱与“重潜能认识与开发”的优势潜能开发课程期望子图谱。
    关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德育子课程,强调认知、实践、体验、反思融为一体,基础内容创设有特色的必修课(如创造、实践、服务课程、领导与组织课程),发展型内容提供39个科目150多个模块供选择学习,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与志存高远;学习领域课程子图谱,包含7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课程图谱,基础型内容采用“上海标准+上中纲要”的方式推进,发展型内容能提供720多个科目、模块供选学。其中发展型内容关注学科发展的现代概貌的展现,分知识拓展、视野开阔、解析探究、应用实践四个类型。优势潜能开发课程期望子图谱,基础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领域课程图谱基础上,涉及激光与通讯等十多个领域,发展型内容则关注数学、物理等专门方向的课程开发与汽车、经济、医学等多个实验组的课程开发。这些充分显现了课程的选择性、现代性特点,既注重学生核心知识基础的掌握,又关注其兴趣领域的课程学习与延伸,为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创 设了良好的课程载体。
    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与创新实验。学校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加以推进。“点”上以科技实验班的课程设置为例,学生一年半左右学完国家规定的学习内容(数理化采用双语双课本教学),同时从生命科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五个专门领域选择一个深入学习(难度相当或略高于国外大学预科),以大学专家为主授课,大力推进学生基于专门学科领域知识学习与导师引领下的课题探究,并且创设现代仪器与分析、细胞生物学、人体医学与健康等26个数字化创新实验室,促进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探究与实验,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良好发展。在“面”上分年级层层推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课题申报、中期检查、结题与进行创新性核查筛查、互动指导,均能在学校专门开发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上实现。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变化,要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养,除了课程载体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匹配系统的支撑,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师资培训的突破、各类资源的优化、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31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