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传统的儿童心理咨询理论认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中,个性、认知和领悟能力还很不成熟。年龄越小,其在物质上、精神上对家长和环境的依赖就越大,心理、行为受家长和环境的影响也就越明显。许多时候,咨询主要是对儿童的家长、教师、看护者等的咨询。咨询师往往相信只有父母、成人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儿童是不懂事、未成年的小孩,成人不应该将解决问题的负担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理念也许是好的,是出于对儿童的保护,但是却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开发自身的潜能,进而学习如何自己解决成长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在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中,尝试运用具有积极心理学倾向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代替传统的儿童心理咨询模式是有意义的。本文试探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技术以及将咨询理论运用在儿童心理咨询中,以期为家庭教育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
    一、基本理论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于1980年从美国的短期家庭咨询中发展出来的。De Shazer的工作团队开始聚焦于来访者想要如何改变自己,而不是来访者进入治疗所带来的问题与抱怨。其相信多数来访者来到咨询室中是已准备好且有能力要做改变的[1]。
    焦点解决取向咨询的积极风格与传统治疗的做法迥异,它并不强调问题的原因,因为过分讨论起因有时只会让个体陷于无力的状态中,其主要是彰显来访者本身的能力,并针对个体的问题进行解决。Walter和Peller(1992)[2]提出了十二个假设来说明其基本理念。
    1.正向思考
    一个人的思考会影响到其后续的行动抉择以及面对情境时的态度,若个体对自己和事情进行负面思考,便易陷入问题中而难以自拔,故焦点治疗可以引导来访者进行正向思考,并进行目标导向的谈话。
    2.问题的例外
    问题并非随时都会出现,通常来访者容易将自己的问题过度扩张,而致使其感到困扰时时刻刻在整个生活中压迫他。焦点治疗教导来访者找出问题没发生时的状态,促使个体跳脱无力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3.改变在不断发生
    世界是不断在改变的,人也是如此。来访者通常会受僵固的语言限制致使思考受到局限,如“我是个没有用的人”,而忽略自己并非永远都是如此。故引导来访者发现改变的可能,能够激发其动力。
    4.小改变导致大改变
    重视来访者所产生的小改变,不断鼓励他看到自身的改变能力,透过一次次微小的转变,累积来访者对自我的信心,引导出大改变。
    5.合作是必然的
    咨询的变化并非依照咨询师的目标,而是根据来访者本身的意愿进行的。当来访者透露其想法和意见时,便是咨询合作的开始。而焦点治疗强调没有抗拒的案主,即便来访者是被强制来咨询的,但他仍有想要改变的目标。
    6.个体本身即具有资源
    焦点治疗相信,人都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能的,问题缠身的来访者并非无能力,而是未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故咨询师的责任便是帮助其看到自己的潜能。
    7.意义和经验是交互建构的
    个体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世界作解释,并形成事件的意义,这种意义会成为个体的经验,意义和经验是相互形成的。
    8.经验的描述与行动是循环的
    个体对事件的描述会引导其后续的行动,例如对事件的描述为“我没有能力,所以才找不到工作”便会影响到其后来的行动抉择“放弃找工作”。同样,行动也会影响到对事件的描述。
    9.意义在反应中产生
    信息的意义要视反应而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受自我觉知的影响,当他人所表达的信息没有被接收者正确解读时便会产生误会,故在咨询中咨询师应不断修正自己的解读方式,以便能与来访者所表达的意义相符。
    10.个体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个体对自己的问题最为清楚了解,焦点治疗在咨询中强调个体的主体性,由个体决定他所想要改变的地方,并设定目标。
    11.整体性
    个体对问题的陈述会影响其后来的行动,而任何改变都会影响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故个体在咨询中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他周遭的人。
    12.训练团体成员
    在团体咨询中,成员会彼此分享目标和想法,大家的观点也许都不相同,故咨询员不需帮成员做诊断、决定目标,而是要协调成员彼此可接受的目标并形成计划。
    此外,Berg和Miller(1992)提出了八点焦点解决治疗的原则,后来Osborn(1996)又扩增了五点原则,包括:(1)视来访者为心理健康的个体,去病理化;(2)利用来访者的资源和优势;(3)来访者自决,他们才是本身的问题专家;(4)优先选择限制最小但最易达成的解决方法;(5)改变是必然的;(6)重视现在和未来,不探讨问题的过去成因;(7)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合作同盟关系;(8)中心哲理,如果行为无法打断就不要再执意去修改,行为若无效就不要再继续,行为若有效就做得更多;(9)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来访者与咨询师一同建构,并非等待来访者去发现;(10)来访者的成功经验是其解决问题的基础;(11)目标取向;(12)意义及真实是在互动中建构出来的;(13)咨询是短暂的[1]。
    二、常用技术
    SFBT的一大特色即:使用提问技术和正向鼓励,协助个体跳脱旧有的思考架构,能以崭新、正向的态度面对本身的问题。以下将以Webb(1999)[3]所提出的会谈四个阶段来探讨SFBT主要使用的技术和问句:
    1.设定正向目标
    个体多半是带着问题来到咨询室的,故使用外在化的问句,例如“请你为自己的问题命名,你会如何称呼它?”“当你战胜问题时,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有没有较好的方式来描述你的问题?”等,让个体了解问题本身才是问题。通过问题外在化,不但可以确认个体的问题,也可增强个体对问题的解决能力[4]。Selekman(1997)[5]认为外在化问句可使个体以正向、可解决的观点重新描述问题,带给个体希望感。对于目标不清楚,或难以拟定具体正向目标的个体,SFBT则通过奇迹式问句,例如“如果有一天,奇迹发生,你的问题已消失,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带着个体去描述当问题解决后,事情会有什么不同,帮助个体以建设性方式去思考自己的改变目标。
    2.挖掘潜能
    意即强调当问题较少发生或没发生时的状况。当个体思考到这些部分,不但能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希望感,也能通过这些成功经验提升自我价值感。咨询师也能从这些成功经验中收集到个体过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认为潜 能问句包含两个优点:可将过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带入此时;透过例外经验,可帮助个体从小改变增进自己的信心及能力,从而慢慢引导出大改变。潜能问句包括:过去的例外问句“过去什么时候是问题没发生的?你做了什么事?”现在潜能问句“今天你最喜欢的事是什么?”假设潜能问句“当问题不在时,你会是怎样?”人们潜能问句“有哪些人可以为你提供帮助?”等。
    3.拟定计划
    个体可能面临拟定计划步骤、预演计划及执行计划等状况,在不同状况中咨询师运用的问句会有所不同。在拟定计划时,咨询师会鼓励个体以正向的态度来面对问题“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你所要的情况?”“你觉得做些什么会让事情变得较好?”找出个体可以做的事,再逐步作规划。而当个体已拟定计划,咨询师则要协助做预演,通过“你可以想想你要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会先从哪个部分开始?”让个体试着以想象的方式,预先演练问题解决流程。当个体要去执行计划时,以“你会如何去做这件事?”“在执行计划时会有什么阻碍?”进行式问句,让个体将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1]。
    4.追踪
    追踪主要是让个体评估自己目前的进步程度。在SFBT中会使用评分问句,如“从1到10,1是最糟糕的状况,10是最好的结果,你现在位于哪个位置”提出的振奋性语句是借由兴奋的语句、态度、动作等表达出咨询师的鼓励与支持,可在个体执行计划或产生改变时使用。
    5.家庭作业
    根据Walter和Peller(1992)[2]提出的SFBT治疗流程,在正向回馈阶段包括赞美个体投入以及指派家庭作业。许维素(1988)[7]提出在SFBT中,每当咨询结束时要依个体的类型及状况指派家庭作业,帮助个体扩大改变。林怡光(2004)[8]也认为指派家庭作业能延续咨询效果,且家庭作业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意即重视个体因想到作业而做出的改变,而个体是否达到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家庭作业的类型包括四种[2、7]。
    (1)正向观察:让未形成目标的个体,去观察生活中想要学习改变的目标;而已有目标但未产生行动者,从生活中去观察想要学习的行为。
    (2)尝试去做正向或例外的行为:让案主从事力所能及的正向行为,以小改变增强自信心,引发涟漪效应,带来大改变。
    (3)寻找例外事件:鼓励个体寻找过去在问题没发生时的例外经验,去看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或假设自己正在做这些例外行为,从例外中帮助个体去行动。
    (4)尝试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个体去体会当问题不在时,或问题被解决时的状况,这能让个体从新的体验中获得创意,激发其去从事小改变。
    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运用于儿童中
    与传统治疗模式相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取向也常被认为面对儿童个体会有限制,因为此种模式重视谈话性治疗,所以对欠缺表达能力的儿童较难进行[5];另外,孩子的认知有限,语言使用能力未成熟也会限制咨询者的技术运用[8]。但实际上焦点解决取向因强调短期、重视个体的正向力量,而常被运用到学校辅导中。许维素(2003)[9]认为焦点解决取向因重视儿童所拥有的能力,认为儿童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以及鼓励儿童用行动来解决问题,增加了其自我控制感,这种赋能模式能够协助儿童看到改变的光景。
    1.与儿童建立合作关系
    在形成治疗计划或问题解决过程中,因儿童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治疗师要运用同理、真诚、尊重与个体建立正向同盟关系,从而与儿童讨论出治疗的正向目标。与儿童建立关系时,治疗师可多运用赞美技术,对儿童所表现出的任何正向力量都给予鼓励,让儿童了解治疗师是真心想与他们合作并解决问题的,可降低儿童的防卫,赢得他们的配合;或在治疗初期运用游戏治疗或木偶等道具,藉由游戏解除他们对大人的防卫,增进彼此的信任,也可收集到重要讯息[10]。
    2.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及语言限制
    由于SFBT必须通过与个体不断互动来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治疗师在与儿童互动时更需注意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语言的使用能力。依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7~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将慢慢发展出逻辑思考能力,但对抽象概念还是难以理解[11],所以可利用具体事物的操作来帮助儿童理解。治疗师可将SFBT的问句转化为可操作的事件,如奇迹式问句可利用仙女棒等玩具进行,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儿童陈述问题并找到资源;评分问句可使用脸部表情图形来替代[12],也可使用关系问句取代例外架构问句,如“什么时候你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
    总之,虽然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及语言发展可能对此模式有所限制,但仍可配合儿童本身的特色,运用媒介工具或转换语句形式,使之更符合儿童的实际需求,让治疗产生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41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