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从心理学角度看,认识事物是一种心理行为,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越贴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情感就越真切,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生动,让学生学得主动,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要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又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而且,小学生还对动画故事非常感兴趣,在故事中他们的思维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来源于动画故事的情境串就会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是一种催化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生动结合,使课堂充满生趣。
如,教学《认识负数》中让学生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一环节,老师引用了动画故事《0的遭遇》:“正数”家正在举行活动,可热闹了,“0”看到了,也想去参加,于是兴高采烈地跑向“正数”家,刚到“正数”家门口,就被拦住了,“正数”们对“0”说:“你不是我们的家人,你不能进来。”听罢,“0”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走着走着,看到对面的“负数”家也很热闹,“0”又提着兴致跑向“负数”家,可到了“负数”家门口,也被拦住了,“负数”们也对“0”说:“你不是我们的家人,你不能进来。”“0”听了,伤心地走了。让学生看完媒体出示的动画故事后说说:为什么“0”会有这样的遭遇呢?很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并且都能正确答出“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
只有让每个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成性的教学能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满足归属心理,提高学习信心
小时候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而如今,向很多学生打听,他们也有这样的愿望,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接纳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
在课上,要尽可能地多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并明确分工,一起探索知识。不管是在合作活动中还是平时的学习中,都要始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以鼓励表扬为主。对于表现好的优等生要表扬,让他增强自信,发挥更好。
三、布置实践活动,促进主动学习
实践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统计时,老师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各学生家庭成员所喜欢的电视专栏及收看时间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的情况,若你是电视台台长,你会怎样安排电视节目。学生学习主动性非常高,并提出了非常多的设想。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以“我要学”的心理,自觉、主动地学好知识。
参考文献:
[1]曾莉华.谈数学课堂的预设与动态生成.小学数学教育,2005(10).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8.
(作者单位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上一篇:帮扶转化数学后进生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