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一品,品出翁媪之醉。
先看“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这个“醉”字写的是词中的一对老夫妻喝了一点酒,所以有点微醉,他们微醉着悄悄说些亲热的话。再联系全词来看,整首词描绘了江西上饶一家农户五口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态:老夫妻“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家人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自由、闲适。这种幸福,透过这个“醉”字跃然纸上。
二品,品出作者之“醉”。
吴小如在《读词散札》中说:本词中的“醉”乃作者自醉,犹“醉里挑灯看剑”之“醉”,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不醉。即不作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为农家翁媪对话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清平乐·村居》中的这个“醉”字,既是作者对农村景象进行客观描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反映。可以理解为词人辛弃疾看多了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够了百姓的血泪生活。在因为谗言陷害被解除职务后,来到了江西上饶地区,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被农村的美丽风景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所陶醉,表达了辛弃疾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三品,作者真的“醉”吗?
辛弃疾真的陶醉于农村的美丽风景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吗?如果联系词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诗词风格来看,却能发现这样的解读有些欠妥,至少说很不全面。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生以恢复国家统一为己任,他会向往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甘心归隐?辛弃疾是一位豪放派词人,而这首《清平乐·村居》是一篇婉约之作,是否能代表他的心声?
由于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辛弃疾屡遭诽谤,并没有得到重用,被革职闲居乡野。作为一个热血男儿,在大有作为的壮年时期却报国无门。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田园山水,体会着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流露出渴望报国的热情与壮志难酬的愤慨。
辛弃疾是一位豪放派词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豪放词,大多“气吞万里如虎”,而婉约词却寥寥无几,而这首《清平乐·村居》是一篇婉约之作。同样是辛弃疾闲居时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豪放词却气势恢弘、慷慨激昂,更能代表辛弃疾的人生态度。全词如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他的心声: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渴望在历史舞台上大展拳脚,完成志向。
《清平乐·村居》中的这个“醉”字,如果解读为辛弃疾被农村的美丽风景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所陶醉,与他的性格不相符。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力主抗战,以恢复国家统一为己任。即使在“可怜白发生”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报效祖国、收复失地这个愿望。《清平乐·村居》中的这个“醉”字,并非是说辛弃疾向往农村生活,甘心归隐。这是辛弃疾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刻,在满腔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时候,宣泄自己的一种方式。
如此三品“醉”字,《清平乐·村居》全词的内涵和词人辛弃疾的情感便如抽丝剥茧般,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
下一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