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在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分析

在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分析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头脑不再是被灌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导火线,思维的火花被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教师只有真正善于提问,才能从课堂的控制者变为主导,去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呢?下面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值》一课中的“四问”教学,谈一些这方面的思考。
  一、“除不尽,该怎么付钱?”——唤醒生活经验,找准探究起点
  课堂链接:
  师: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五(1)班的体育委员自发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了一些体育用品。
  (出示表格)
  [体育用品\&单价\&数量\&总价\&绳子\&\&12根\&24元\&毽子\&\&20个\&30元\&羽毛球\&\&12只\&10元\&]
  1.提出问题:五(1)班44人每人根据爱好领一件体育用品,各应付体育委员多少钱呢?(也就是求物品的单价)
  学生选择性口答:
  (1)绳子:24÷12=2(元)。
  (2)毽子:30÷20=1.5(元)。
  (3)羽毛球:?(有的学生会发出除不尽的声音)
  师相机提问:在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除不尽)
  想一想:该怎么付钱呢?你能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2.小组讨论,生交流。
  (1)保留两位小数。10÷12≈0.83(元)。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因为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分,元作单位,所以保留两位小数就可以了。
  (2)保留一位小数。10÷12≈0.8(元)。
  (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理由)因为现在,我们很少使用“分”这个货币单位了,如果找零不方便时就可以精确到角,所以保留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3)保留整数。10÷12≈1(元)。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元)
  看来,当遇到除不尽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题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思考: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教学就会有益于学生去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对照各种版本的教材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以实际生活中的元、角、分为切入点,创设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购买体育用品的现实生活情境,表格中分别设有直接口答算出单价是整数和小数的除得尽的情况,也有“10元买12只羽毛球”单价除不尽的情况,最终把焦点放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除不尽时,该怎么付钱”的问题上。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都会自然而然想到可以用取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保留两位小数的理由是“分”,是最小的货币单位,所以可以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是因为“分”这个最小的货币单位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可以精确到“角”;保留整数的理由是当接近整数时精确到“元”可以避免找零的麻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了“除不尽时,该怎么付钱”的实际问题,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驱动学生探究的起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体验到当除法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可取商的近似数。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像这样开放性的生活问题,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探究的热情。
  二、“为什么除不尽?”——追溯数学本质,搭建探究平台
  课堂链接:
  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下面这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1.出示例7: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单位:千米/时)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最高游速、千米/时的含义。
  例如,40表示海狮每小时的最高游速是40千米。
  那么:50表示?64表示?
  2.如果以千米/分为单位,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问题:
  (1)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列式:40÷60。
  (2)海豚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列式:50÷60。
  (3)飞鱼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列式:64÷60。
  3.请学生任意选择一个问题尝试用竖式计算,分成3个队(海豚队、海狮队、飞鱼队)并上台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算着算着就停笔了。
  师提问:你们怎么不算了呀?
  生:除不尽。
  师:啊?都除不尽吗?
  4.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竖式,有没有什么发现?
  先以40÷60为例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把每次的余数40都用红粉笔描画。(正因为每次得到的余数都是40,添0后再除所得的商也就一直是6。)
  接着交流另两个竖式,总结出共同的特征:这几个除法竖式的余数总是重复出现某个数字,商也重复出现某个数字,所以商都是除不尽的。最后指出:像这样商永远也除不完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5.启发:列竖式时,很多同学都除了很长一串,如果你事先知道保留几位小数,你会怎么做呢?(除的时候,只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再多除一位就可以了。)
  思考:基于片段一的教学,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已有了感性的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对求商的近似值 的理性思考上了,也就是要把探究点放在追溯数学学科的本质上。
  由于本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求商的近似值,不要把除法算完,只要除到适当的时候就可以求近似值。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用竖式计算来探究“为什么除不尽”的这一问题上。把例题和“试一试”有机地融合为一个体系,探究发现商永远除不完的原因是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某个数字,体会到在小数除法中商永远也除不完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实际取商的近似数,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的过程。接着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连续的追问:“如果把这道题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多少?”“如果把这道题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结果是多少?”“如果把这道题的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结果是多少?”“如果你事先知道保留几位小数,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意识到以后遇到要求近似数的时候,要先看清楚精确到哪一位,除的时候,只要再多除一位就可以了。这样一题多练、一题多问式的教学,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又体现了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寻找问题与反思原因、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意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还可以怎样分类?”——开发习题内涵,拓展探究空间
  课堂链接:
  1.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①0.1818… ②2.34535…
  ③1.4555 ④1.290290…
  ⑤2.5656… ⑥6.74949…
  ⑦8.4747 ⑧3.141592…
  2.判断后引导分类。
  (1)按是否是循环小数分成两类。
  ①不是循环小数的:1.4555、8.4747、2.34535…、3.141592…
  ②是循环小数的:0.1818…、1.290290…、2.5656…、6.74949…
  (把循环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继续启发: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呢?
  有困难的话可以阅读教材第101页的“你知道吗”。
  (2)按小数位数有限和无限分成两类。
  ①有限小数:1.4555、8.4747
  ②无限小数:0.1818…、1.290290…、2.5656…、6.74949…、2.34535…、3.141592…
  思考: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得出: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
  出示关系图:
  思考:问题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善于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要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在此之前,学生在《找规律》单元中已经认识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对“循环小数”的概念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的拓展。鉴于以上认识,在练习设计中,我把练习十九第1题进行了改编。原教材是直接出示4个循环小数,要求写出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对比,我进行了形式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充实,采用了先判断再分类的形式,先根据问题提示“是不是循环小数”分成两类,再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么分类”,有机结合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与教材对话,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意义的理解,又渗透“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概念之间的关系;既拓展了探究空间,又提升了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四、“0.9999999…和1相等吗?”——引领课外阅读,挖掘探究潜能
  课堂链接
  1.先用计算器计算(1)~(4)各式(练习十九第6题)。
  (1)1÷11=0.0909…依次不断重复出现09;
  (2)2÷11=0.1818…依次不断重复出现18;
  (3)3÷11=0.2727…依次不断重复出现27;
  (4)4÷11=0.3636…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6。
  2.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中商有什么规律?再根据找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并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5÷11= ≈
  (2)6÷11= ≈
  (3)7÷11= ≈
  (4)8÷11= ≈
  (5)9÷11= ≈
  3.继续猜想:10÷11=?
  计算器验证:10÷11=0.909090……
  那么以此类推:接下去应该是9的11倍:0.9999999…;而10÷11下面也应该是11÷11了?11÷11=1,那么0.9999999…等于1吗?
  出示:《小学生数学报》第1112期小论文《0.9999999…和1相等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
  师:学习数学就是要善于观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并产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欲望。这样,我们才能去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思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问题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诱发学生创新思路、挖掘学生探究潜能的有效载体。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围绕“问题”多作研究,让问题能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使学生学会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只有教师铺设好通幽的曲径,才能带领孩子欣赏到那“柴房花木深”的胜景,向幽深处前进,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81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