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创设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在上《陶罐与铁罐》一课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见过陶罐,但是罐子是什么材质的可能并不了解,于是我在出示课题后就让学生欣赏陶罐实物,学生马上清楚了,知道陶罐的特性是易破碎的。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借助图画创设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记得在讲授《钱塘江大潮》这一课时,学生只是阅读课文很难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我就利用了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学生不时的发出“哇”的惊叹声,学生通过观看,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课文中描写的潮来时的场面,对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所以我在教学中,也经常运用音乐来创设听觉的情境。我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就会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学生既能欣赏音乐的美感,放松心情,同时又能增强学生配乐朗读的水平。如果在教学中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五、情境扮演体会角色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走进了课文中的角色,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体会角色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2、表演课文。如《小儿垂钓》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古诗的情境,学生对古诗的意思也很容易地理解了。
3、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续编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情境创设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爱上这一学科,才能从语文学科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景的创设,为教学服务,达到真正的学生“爱读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