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教育是一种生长,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内在机制可以概括地表述为‘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基于这样的价值考量,数学化教学应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数学体系,以实现其经验增长、意义建构和精神发展。
一、架构生活与数学的有效联系,唤醒学生内隐经验
教师要正视和肯定生活化元素的地位和作用。面对众多的生活问题,我们要学会精挑细选:选择一些与儿童经验联系紧密,适合儿童学习和探究的问题;考虑教材的逻辑起点、地区差异和儿童认知特点等因素,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补充、加工和改造。如三年级的“认识小数”,有教材将长度单位转换作为例题,而将价钱单位转换作为巩固题。应该说,这样编排逻辑起点没有问题。然而,生活中学生对“小数表示的价钱”其实感觉更亲近和深刻。有人曾做过前测调查,三年级学生知道“0.4元”是小数的有60%,知道“0.4元是4角”的达到75%。因此,将价钱单位的转换作为例题、长度单位的转换作为巩固题更符合学情。
把握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和距离也十分重要。宋淑持认为,数学源于生活是基础,高于生活是升华与深化。虽然说生活化是教育原点的回归,但不是原地打转,我们毕竟还要从原点起飞。生活化可以看做更加有效数学化的途径,而非最终目的。换句话说,唤醒更多的是为了丰富学生表象,但是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拘泥于儿童经验,真正的教育是要沿着原有知识和经验,“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进而智慧碰撞、精彩生成。
二、促进直观与抽象的和谐互动,优化数学模型经验
现实的教育出现了“断层”,学生更多的是在囫囵吞枣地接受一些精密的数学产物,灵动的学习过程逐步演变成被动反应的刺激和强化,模型经验和模型思想犹如空中楼阁,因缺少地气而不堪一击。
如三年级的“平均数的认识”,需要学生懂得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将数据表达,并在每一个图形的顶端引一条垂线,垂直于纵轴,通过探究“哪根虚线不能表示这五位女生玩套圈游戏套中个数的平均水平”初步得出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即平均数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再通过比较剩下的几根虚线,得出:1.刚好代表平均水平的,上下格数的总和是对应的,超过的部分刚好能够补缺不足的;2.若假设某个虚线就是该组的平均水平,那就需要对其他数据进行调整,满足结论1的所有要求。最后,学生还讨论了有关极大数值和极小数值对平均数的影响,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容易受到每一个数据的影响,具有敏感性这样一种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个数据的平均数公式的探究,事半功倍。
三、融合替代型经验和直接经验,着力培养反思习惯
建构主义认为,经验增长建立在儿童“先拥概念”的基础之上。以“先拥概念”为代表的经验的成熟度和可靠度,直接决定了后续学习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如在探究“四边形的稳定性”中,借助描述方形凳子坐下去稳稳当当,学生判断四边形是稳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其认知发展。
“经验之塔”告诉我们:当直接经验无法获得时,应该寻求观察的经验作为“替代性经验”以弥补、替代直接经验的不足。也就是说,由于学习的复杂性,直接经验虽然能量巨大,但会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并不足以完全胜任学习要求时,替代型经验不失为一种选择。
换句话说,替代型经验和直接经验对学习都有帮助。但是,显然两者发力的原因、时间等或同步或交错。因此,融合两种经验的教学、反思绝对不能缺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讲解的地方,不遗余力,期待学生顺应和同化;同时,也要在重难点、空白点、困惑点和优化点处,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适时地提问或追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这是否永远有效?”“你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建议?”帮助学生形成反思的行为习惯。当反思成为“教育现场”的常态样式,孩子离真正的发展就不远了。
四、把握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引领经验触摸创造
教育要激发学生用“火热的思考”融化教材“冰冷的美丽”,并以教材为基石,不断拓展和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显然,有效的、人性的文化传承对现实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要考虑如何引领儿童经验来触摸创造的喜悦,在传承中主动发展、高位发展。数学化教学坚持儿童立场,注重经历的过程和感受,其实就是想创设与知识产生相同情景的发源地,给孩子发挥想象、大胆猜测搭建一个平台,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演示、比较和批判等方式,逐渐引导孩子从未知到知道,进而走向深刻;从稳定到不稳定,进而又趋于暂时的稳定;从差异到融合,进而又走向了丰富多彩。孩子就是自我成就的发现者和缔造者。虽然这一路上必然有荆棘、有困惑、有失败,但是正因为有这些,发现和创造才显得尤为真实,充满期待和富有生机。
总而言之,没有儿童经验的真正介入和发力,数学化教学的有效性将无从谈起。而且所有形式化的合作、探究也必将只是昙花一现,看似给予帮助,事实上却拖了学生后腿,耽误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坚持儿童立场的教学就要扎根儿童经验这块肥沃的土壤,用关爱导航,用精耕细作助推孩子自我生命拔节。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