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第1篇:舞蹈演员二度创作的心理学组构
二度创作对于舞蹈表演来说是不可忽略的必要环节,创作是舞蹈作品的根本属性,而二度创作则是舞蹈的生命载体。本文所讲的二度创作,是指在舞蹈艺术中,舞蹈演员在出色地完成编导制定的舞蹈动作和技术技巧之后,在不改变编导创作主调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运用积累的经验、情感和表现力为剧中人物注入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内容和情节和谐统一,达到完善作品的目的。当舞蹈演员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后,会对提前构思的肢体动作做出微调,修改或者补充,直至角色升华,至此,便完成了舞蹈演员二度创作的整个过程。
一、何为舞蹈心理学,为何研究舞蹈心理
舞蹈心理学是研究舞蹈活动过程(包括创作,欣赏和教学过程等)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舞蹈心理学必须以人为物质支撑,来平衡心理学和美学之间的关系,它既是艺术学和舞蹈学的一个门类,又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舞蹈心理学既可以从舞蹈艺术与舞蹈教育的环节来建构它的学科体系,也可以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来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艺术作品包含着人们的心理与精神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禁锢在狭小圈子里的被遏制的某种欲望,是艺术在当代社会里比较显性的特征,舞蹈艺术亦是如此。这类需要和欲望的距离是心理距离的内涵和根源,人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人还生活在理想和未来里,艺术无法集中或批量地密集化生产,需要通过客体单位拉近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从想象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心理距离产生的心理机制的问题,明白了这个问题,对舞蹈表演与再创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舞蹈编导、舞蹈演员、以及舞蹈观众而言,都涉及舞蹈的心理问题,本文以演员的心理感受方式为主线,找寻吸纳在二度创作之上的心理因素。首先,舞蹈艺术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是多重的,而非单纯的肢体动作,舞蹈区别于体操,是由于舞蹈的意识、思维、心理、感觉占主导地位,这些隐性因素集中做出暂时且独立的舞蹈反应,给人以视觉刺激和感官享受,对于编者而言,除了具备舞蹈的审美编创能力,还需了解观众的心理活动,审美感受以及核心问题反馈,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拉近舞台和观者的距离,就是在拉近作品和心理的距离。对于舞者来说,形体训练并非是一种肢体反应,更多地融合了自身理解与个人意识的感知觉,如何正确领悟编者的意图,掌握人物情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舞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心理素质和对作品语汇的再创作,通过了解一系列的演员乃至观众的心理变化,对舞蹈作品得到肯定与认可是大有裨益的。
二、从舞蹈客体的表现看演员二度创作的纵向发展
舞剧最能体现演员对角色的把握程度,以及再创作对角色是否深入人心的影响,舞蹈演员将舞蹈作品完整地呈现在舞台上,并不意味着作品的终结,它的完整复述只是提供了一种引导和启发,舞剧是以舞蹈为基本表现手法,而舞蹈又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使演员完成互通互懂的“形象语言”,舞剧不仅成为不同国度和民族之间增进了解,促进文化交流的一个渠道,也是演员积累创作经验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舞蹈演员在舞剧的表演过程中不断成长,提高自身修养并结合个人理解与感受,丰富和完善舞剧的质量,才能在舞剧或舞蹈作品中呈现出更好更大的亮点。
以民族舞剧《阿诗玛》为例,简要分析演员再创作的作用,首先这部舞剧采用全舞蹈化的结构,无场次的表现方式,舞蹈有七个部分构成,分别用白、黑、金、灰、红、蓝、绿划分舞段结构,简洁明了地连贯起叙事进展和主线,除了用穿梭不止的群舞和舞美效果来呼应主人公“阿诗玛”的单纯善良外,要想进一步成功表现人物性格的魅力,就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和舞蹈演员对角色的通透阐释,并与舞剧色块一起建构角色内涵。剧中对颜色分割的剧情结构相对应的人物心态,做了明确的划分,剧情节奏的起伏与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相统一。其次,从舞剧整体结构的表现手段来看,一方面是它选择了以人物为主线的创作手法,准确而完美地赋予人物以独立情感,舞蹈演员真情实感地投入其中,将个人情感与人物性格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使剧中人物性格迷人又极具感染力,另一方便,“阿诗玛”的演员正是与客观世界产生了关系,从各种颜色中得到启迪,产生观念,认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在符合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便有了传神的动作表演,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一书中说:人凭感觉器官接触到外界事物,感觉神经就兴奋起来,把该事物的印象传到头脑里,就产生一种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叫做“观念”,“意象”或“表象”。《阿诗玛》就是受到客观世界的推动与感觉器官的影响,引起心理情感的共鸣,便产生了如何展现《阿诗玛》的“观念”。像最后一段阿诗玛被洪水吞噬,群舞演员身着白色衣服,利用肢体语言的表现,模仿水的“翻滚”“涌动”,演员被客观环境诠释得淋漓尽致,演员也因受灯光冷暖色调变化的影响,情绪激昂,更加忠于表现。
三、从演员二度创作心理到舞蹈作品呈现的横向延伸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由于舞蹈的载体是人本身,这就注定了舞蹈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一部经得住时间考量的舞蹈精品,其经久不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隐性的因素就是舞蹈演员的再创作,舞蹈演员在与编导沟通之后,就面临着以怎样的切入点进入到人物角色之中的问题,要想使剧中人物活灵活现,有感、有情、有姿、有态,就必须要求演员经过从本体个人到剧中人物,从初步体现到有血有肉的转变过程,对于演员的二度创作能力,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来自学院提供的系统化教育,二是自觉或不自觉间形成了对于舞蹈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具有了转化、积累和消解的能力,否则,很难对舞蹈再创作进行准确且有成效的调整。
德国现代芭蕾舞剧的晚期代表作《奥涅金》,是全世界芭蕾演员最想跳的作品之一,在经过无数次地排练、磨合之后,芭蕾舞蹈演员张剑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这样说:“我以前跳过的很多角色多没有像这个戏的年龄跨度这么大,以前都是表现一个清纯的小姑娘,都是比较统一的一个人。而这个人物大家从最开始的一种朴实、天真的农村姑娘,一直到她最后成为公爵的太太,她的身份完全变了。加上时间,还有她跟奥涅金之间的爱情,这中间有很多很复杂的人物关系。首轮天桥剧场的演出我演了三场,就觉得每一场演出都不一样。每一次跳的时候,都会想我这个地方可以这样处理,那个地方可以那样处理,这可能也是给我们这样一个发挥自己的空间。”在舞剧最后一幕里,女主人公的独白,就是舞者个人结合了自身理解的自然感情的流露,这里所指的舞蹈感情亦或者说是舞蹈感觉,是唯有舞者内心世界迸发出激进、深刻或者连续的心理建设,才有的属于自己的感觉,舞者赋予自身情感,人物便有了情感,感觉便随之而来,这感觉是支撑舞蹈随势而变的美好印象,是潇洒灵动的瞬间碰撞,舞蹈在人物的肢体运动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语言无法表达的张力,二度创作体现着舞蹈演员的自身修养,并能更好地促进舞蹈作品创造性与完善性的良性循环,这才是舞蹈演员二度创作的真正价值。
提到感觉,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在一般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的感知器官对外在事物刺激作用下的直接反应,是在大脑的直接参与下,对真实存在的外在事物做出的真实反应。人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对世界观认知的时候,艺术观也随之改变,但对艺术的理解不单单是对某部作品的喜恶,而是当想象空间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无限抽象的感觉,舞蹈感觉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探索和打开想象世界的必由之路。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直接影响一部作品的优劣程度,是一部作品的灵魂,舞蹈演员的肢体问题从来都是属于外在的技术性的问题,支持演员再创作的抽象的心理连锁反应才是舞蹈的终极目标,正如德国哲学家柯特·萨克斯说的那样:“人们需要舞蹈,因为一种对生机勃勃的热情推动着你舒展自己懒散的筋骨,也因为跳舞使你获得了魔力,这种魔力给你带来了胜利、健康和生命。”
作者:王森
第2篇:浅析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作为教育史中最具代表的学术之一,经久不衰地发展着。同时,教育结合心理学之所长,正在迅猛发展着。教师可以有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通过分析了解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指导。不难看出,心理学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教育紧紧依赖着心理学。一直以来,舞蹈教育都是以教学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舞蹈课程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如何进行教与学也一直是教师和学生苦苦追寻的。事实上很少有教师将心理学有效应用于舞蹈教学,其重要原因是有些舞蹈学校和教师并没有正视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正确运用心理舞蹈教学方法,导致大部分舞蹈学校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低迷,无法教育出优秀的舞蹈学员。因此,分析研究出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价值,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认识心理学是现在应该完成的首要任务。
一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心理学与舞蹈教学的关系
心理学译成英文是“psychology”,由“psyche”和“logos”两个希腊文字组成,意思分别是“心灵”和“解说”,即“心灵的解说”,实际上就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影响力也不同凡响。舞蹈教学不同于其它正常学科教学,具有互动性,需要教师与学生遵循舞蹈动作的统一标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素质等等。通过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舞蹈教学活动,便可发现舞蹈教学遵循着立体、连续、流动的心理活动走向,具备其特有的发展系统和规律。在舞蹈教学的发展系统中,心理学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对整个舞蹈教学起到关键作用,其影响也不可估量,不仅包括对普通、专业技能的培养,对舞蹈创造力的形成也颇具影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最具欣赏价值,舞蹈也不例外。要想使舞蹈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就需要将舞蹈想象成生活,把生活中的故事抽象化,形成于大脑中。比如:颇具影响力的天鹅舞,舞者在表演的时侯会把自己想象成美丽的白天鹅,把舞台想象成清澈的天鹅湖,献给观众更加生动舞蹈表演。这种抽象化想象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属于心理学范畴,由此可见心理学与舞蹈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舞蹈专业教学特点
自从舞蹈专业开办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舞蹈领域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加大,使有关舞蹈的工作更具吸引力,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舞蹈不仅限于自娱自乐,它还是一种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活动,需要舞蹈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文化水平,全面提高普通、专业素养,在求学期间不仅要注重舞蹈专业课,理论课程也要跟上步伐。要根据舞蹈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学习。以下是舞蹈专业的主要教学特点:
(1)全面培养优秀舞蹈学员、教练及编导;
(2)舞蹈专业的录取条件逐年提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
(3)舞蹈专业的基础能力水平稳步提升;
(4)舞蹈专业院校以舞蹈科班生作为主要生源;
(5)心理教育不断影响舞蹈教学体制;
(三)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由于我国现今的舞蹈专业教学体制中,对舞蹈专业学生还没有开办针对性的心理学课程,阻碍了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发展速度。其中,师范类舞蹈院校应该更多的开办心理学知识课程、加强心理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加强师范院校学生对心理学理论和职业教师技能的学习,有助于获取更多心理学知识以备未来的教育生涯,方便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特点,提高教育能力水平。
在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中,心理学是教师必修的课程之一。让学生在教学的起跑线上领先,就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开始入手,心理学在这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仔细分析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素养以及身体素质等等。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透彻分析,并找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以最佳的教学方式进行舞蹈教学。所以,舞蹈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心理教学技巧和心理学理论方面知识,对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刻研究,致力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素质。
二心理学因素在舞蹈教学中的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舞蹈专业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以感知、记忆理解为主要获取形式的知识;二是以模仿和文字理解为主要获取方式的知识,从观察中学习舞蹈知识要领,模仿学习教练的舞蹈动作。通常将舞蹈教学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和机动过程。
学生的心理学因素在舞蹈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舞蹈专业角度也是不同的,一种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忆以及自我控制等技能进行舞蹈学习,主要是对自身意识的控制。将其过程具体分为:动作局部掌握、动作总体掌握以及动作协调掌握。另一种是师生面对不同舞蹈教学情况所产生的情绪变化。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新舞蹈的热情以及团队意识,都是使学生产生情绪变化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教师的舞蹈教学态度、舞蹈教学技术、教学时的道德水平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等,都是使教师产生情绪变化的主要心理学因素。因此,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学因素可能对舞蹈教学产生不同程度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三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意志品质
舞蹈教学中,意志品质决定学生面对不同情况所做出的反应,影响这舞蹈学习的方向和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必须经历的。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增加舞蹈训练量,加强学生舞蹈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忍耐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举办校内舞蹈表演比赛,让所有学生都踊跃参加,评选出名次,使学生们了解相互之间的舞蹈能力差距,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从失败中崛起,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二)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舞蹈教学
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于舞蹈教学中,教师是其中的关键角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学理论学习,并且应用于舞蹈教学课程中。主要涉及两种心理学理论:
(1)罗森塔尔效应,从教师自身角度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进而改变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舞蹈学习的信心,将学习效率最大化。
(2)态度端正理论,教导学生正确的舞蹈学习态度,勤奋努力,不惜汗水地进行舞蹈练习,打造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取决于学生的舞蹈天赋潜能,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充分发挥体内的舞蹈潜能是每个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具体方法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对舞蹈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舞蹈见识度,对提高学生想象力起到非凡的作用。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舞蹈表演活动,累积实践经验,不畏惧失败与挫折,学习舞蹈编排程序。
(3)开阔舞蹈学习眼光,主动去学习了解不同形式的舞蹈艺术作品,并且取长补短,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舞蹈作品与生活相结合,提高舞蹈表演的观赏价值,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好铺垫。
(四)提高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合作主要表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对舞蹈教学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合作可以将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统一,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们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加强学生合作意识;促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将学生们凝聚成一个集体,把所有力量凝聚在一点,更加有力的进行舞蹈教学任务;严格安排舞蹈活动的进程,使活动全过程无摩擦,和平地发展,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形成。
(五)记忆培养
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对过去事件在大脑中的反映。连接人们的过去与现在甚至将来,同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舞蹈表演中的记忆分为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前者是根据舞蹈的情绪来找出自身对该情绪的记忆,使情绪能在舞蹈中体现出来;后者是根据舞蹈表演的人物形象,找出自身对该形象的记忆,使该形象在舞蹈中更深刻。由于人的记忆培养非常复杂,需要将其结合舞蹈教学进行透彻的研究,才能发挥出记忆在舞蹈表演的作用。
(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认知活动的心理状态、能力、人物、目标等的自我调节和规划,即对认知的认知,对舞蹈学生来讲更具指导价值。元认知能力就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自我监控,准确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检测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专注于学生本身,在课堂中激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自学能力。
四结语
心理学的确在舞蹈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分析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状况,揭示其心理规律,有效研究人类心理的活动发展。通过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不但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互动氛围,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团队意识、意志品质等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现今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完全推广,但是伴随着心理学理论不断完善舞蹈教学模式,心理学终有一天将成为舞蹈教学的必修课程。
作者:宋禄霞
第3篇:积极心理学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并没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要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质和能力等方面,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研究有着差异。在传统心理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与提到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躁、压抑、狂躁,而很少关注积极、健康、向上等方面。《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的有70856篇,而提及欢乐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的有2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率大约为14:1。从这个统计结果来看,一直以来大部分心理学家的任务好像只是解释消极情绪的成因以及探讨怎样消除人们的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帮助并没有心理疾病的正常人更加开心、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对心理学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积极心理学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来,由于“艺考热”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从没有接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普通高中生选择舞蹈专业。因为舞蹈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各个高校舞蹈专业的扩招,也使许多普高生选择了舞蹈专业。普通高中生与受过系统训练的中专生相比专业基础较差。因此,许多普通高中生进入专业舞蹈院校后开始变得不自信,束缚住了自己的天性,压制了本身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从而逐渐地失去了对舞蹈的学习热情。
舞蹈教学要想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和充实,就要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下面就以普高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积极心理学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教师的态度:对普高生来说,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舞蹈老师的一举一动,如一个表情、一个微笑、一句话对课堂氛围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有着多种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担任着导师的角色,同时也是学生的“伙伴”,老师要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取决于舞蹈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在舞蹈课堂中,教师可适当地转换角色,改变角色的单一性与权威性,亲近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当学生有了进步和出现积极情绪时,要马上予以鼓励,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活跃、更具有创造力、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
(三)课程内容的开发: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中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心理学可以挖掘学生对舞蹈的原始兴趣,老师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将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体验融入课程中。以剧目课为例,在排练舞蹈前,老师带学生们观察剧目中的形象,亲身感受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还可以观看电影与书籍,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看不到的、经历不到的事物,并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用这种观察和体验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很好的融入角色当中。
三、结语
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思想、主要理念都对普高生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以促进普高生的心理健康与适应能力为目标,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关键点,使普高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作者:杜宛玲
第4篇: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舞蹈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分析
1.1学生的心理因素
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首先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在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所用的观察、模仿技能都属于形象技能,通过对教师教学的动作的记忆和组合,综合的提升心智技能的能力,一般来说,心智技能就是学生对于自我意识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可以分为局部动作掌握、整体动作掌握和协调性动作掌握等几个阶段。其次是学生的情绪处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主体,两者的情绪变化都会对教学的进行产生一定影响。学生的情绪反应在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动机、面对学习中困难的处理办法、基础能力、学习积极性、团队意识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比如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会对教学造成很大的不良反应。教师的情绪表现为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等,表现为没有耐心、暴躁等,教师的负面情绪同样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不好的影响。
1.2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心理学中,个体对于自我认知环节中,对于自我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等进行的自我规划和调整,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于学习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在舞蹈这一动态的教学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做课堂笔记,使学生对于舞蹈可以有重复性的记忆,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讲述舞蹈的含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要对自身的学习进行监控,积极的进行自身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舞蹈更加协调。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学生的思考,而是指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内容。
2.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学习与舞蹈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关于舞蹈教学的心理学指导理论非常多,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的教学联系到一起,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储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到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转变其自身的态度,改变面对学生的态度,避免烦躁,并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的学习中。教师要不断的调整对于学生的成绩期待,多多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恢复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力的培养是对于学生内在性格的很好锻炼,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更需要学生的长久坚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注意节奏的变化,适当的延长学习的时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体力和忍耐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演出活动,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并且让学生多经历成功和失败,从而培养出学生坚韧的性格。
2.3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来扩充关于舞蹈的知识,比如网络、书籍、表演视频等,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不断进行探索;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各种户外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多积累舞蹈经验;让学生讲述对于课程的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2.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不仅是教师之间的交流,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建议纳入到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养成互相合作的意识,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活动的整体进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再有就是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以团队为中心,提升互相的配合能力,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可以更好的营造教学分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思维,综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认知能力等,从而让学生的舞蹈教学更加高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积极的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积极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养成互相合作的意识,从而将舞蹈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作者:王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1815.html上一篇:现代心理学论文范文推荐(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