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心理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之后,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最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学习动机,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高职英语的教学有效性。本文针对心理学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几点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也更加受到关注。教师应该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教育是学生和教师相互合作的过程,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以及心理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教学,必然能够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二、明确教学目的,因材施教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然后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英语在学生未来工作以及学习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学习英语的好处,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具体地说,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难易程度,如果教学内容难度过大,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而教学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又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这两种情况都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想法,从而明确教学目的,分类取舍,设计出最佳教学内容。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奠定心理预期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引入对话式教学模式,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
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内容。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情感传递,从而创设一种“情感效应”。
合理地开展英语对话训练,会有效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很多英语领域的学者对“学习”这个概念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为“学得”和“习得”。这里的“习得”就是一种学生在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过程;
而“学得”则是在明确语言语法的前提下,有规律地进行学习。以这个理论为依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建更加适合他们的语言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引导性以及感染力,在对话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用平等的视角和语言,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缩短。
比如上课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Free talk”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在课堂上将自己编创的对话表演出来。这对于那些平时不爱开口的学生是一种学习上的刺激,开始的时候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不要要求过高,要遵从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心理,可以让他们先尝试读稿,使他们慢慢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树立了信心之后再进行脱稿发言。
再就是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各种方式促进他们互相学习,比如组建课堂上的“Group Work”,即学习小组,教师要创造机会使小组内优势互补,小组间良性竞争,促使他们共同提高,从而使对话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加强心理激励,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知道学生之间的智力、兴趣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来启迪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智慧,使其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强大的认知内驱力。
比如经常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一系列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多种能力,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要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适时用“人人都能成功”的话语来激励每个学生,使他们保持心情积极、愉悦,具有满足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不但乐意在学习方面探索,而且不畏困难,从而形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实现了心理健康与学习进步的良性循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教育心理学,是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学习活动原本就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智力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则是对这个系统进行适当的调节,对智力因素产生一种促进和推动。
教师综合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这个部分进行引导和刺激,进而帮助他们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探究,并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最终促进自身智力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全面提升英语素质的目的。
作者:陈毅 韦宛彤 来源:教育界·下旬 2016年4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2070.html下一篇:二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