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论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

论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丨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把它纳入现代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増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实效和规范,亦成为整个教育界不可回避,并己达成共识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心理教育的界定、目标及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状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宄希望为后继开展实践研究作好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一、心理教育的涵义及目标

 

  在我国,心理教育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理论指导及实践规范尚需研究明确在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概念,尽管他们在服务对象、功能、活动方式、方法及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有部分的重叠和交叉但作为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它们又都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途径,其间的差异尚难区分因此笔者认为,以上几种途径的教育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统称为心理教育更为合适,一般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不仅是以心理学为理论根据,而且涉及到教育学、思维科学、学习科学、测量学、咨询学医学等多种学科,是按一定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尽管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定义的界定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但我们赞同杨银付所下的定义,即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的教育。实践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必要性己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且有意识地、逐步地见之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増强青少年适应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开展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很多学校逐步认识到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并有一个共同倾向,就是将学校的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下面分析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的目标

 

  心理教育与德育本质上都是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都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都立足于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心理教育与德育在具体目标上各有差异德育工作重视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侧重把学生放在社会关系层面上考虑和培养,致力于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与价值趋向等问题;心理教育除了注重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外,还特别关注学生求善向上的自主追求,重视维持个人心理平衡,完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个人潜會能侧重把学生放到人际关系层面上去考虑,要求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同其周围环境保持心理上的适应并致力于解决学生心理成熟和健康的问题,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打好心理基础。

 

  2学生观方面

 

  学校心理教育与德育都是以学生为工作对象德育工作者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中的权威他们多持评价性学生观”;心理教育工作者则把学生看作当事人,把自己当作提供帮助与服务者,是学生的参谋朋友,他们对学生更多地持移情性学生观,强调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设想学生的处境和感受,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工作内容和方法方面

 

  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着交叉,有重叠和相似之处除了共同部分外,各自都有一些他方包含不了的东西,如某些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不属德育工作的范围反过来,心理教育一般不直接,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而这正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德育工作主要采用一些经验性方法,解决人们意识领域中的问题,如说服宣传、报告、批评表扬提供榜样实践锻炼等;而心理教育采用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有关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増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如心理健康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的讲座及训练,会谈、角色扮演行为矫正、沟通分析等。其中的许多方法是德育工作很少采用的。此外,由于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具体目标学生观及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有不同之处,由此可使两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有所不同是容易理解的,此不赘述。

 

  三、心理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是有联系的,我们着重从心理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方面,再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系。

 

  1心理教育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

 

  心理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它能为有效实施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因为一个学生要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必须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状态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心理不健康,自卑孤僻多疑、遇到挫折怨天尤人,逃避困难和责任等,那他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条件和基5础而一个学生如果只会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正确的价值定向,缺乏适应日常社会生活这样一些基本层次的做人本领,则他们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因缺乏坚实的心理基础而终究会落空。

 

  2心理教育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校德育内容较多的是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榜样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强调的是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心理教育是解决育人任务中的基础层次问题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是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合理的扩展延伸,它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论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

 

  3心理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

 

  表现为三方面。第一,实施心理教育促使教育者自觉地学习与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主动了解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以服务于学校德育工作。第二,借助心理教育的咨询方法及心理测量的技术手段,可以详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源,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第三,心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的过程。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导向工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学校心理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德育目标的失衡性

 

  建国以来,我国德育存在着理想化和政治化倾向,德育目标要求过高,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如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的事例不时可见,德育目标随政治的变化而变化,使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而难以实现同时把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变成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接受超出其年龄心理特点和能力的思想和行为,这样做只能是拔苗助长,造成德育的低效现象。

 

  2德育方法的单一性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致,德育中普遍存在着我讲你听,我要你做的封闭式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只重视德育内容结果的讲授,忽视了学生认同接受直至消化吸收的过程,从而使学校德育出现单一、死板、走过场的现象,收不到实效。

 

  3德育过程的简单化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重视道德认识,而又将其理解为对道德知识的把握甚至记忆,造成德育过程的扭曲具体表现在:首先,以管代导。高压式管理的德育,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造成知行反差的现象其次,德育过程不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体验、认知内化的过程,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接受最后,德育过程具有功利性倾向,形式化明显,漠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

 

  4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德育和其他各育相比,对教师的知识素质、人格要求是全面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教师的德育观念有待改革;教师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五、心理教育如何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的建议

 

  由上分析可知,传统的德育工作己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当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教育只能使德育工作走向模式化、成人化等功利单调的形式主义,导致思想教育工作的失利,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基础核心作用,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未来建设人才,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亦成为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对云南省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一定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提出以下几点教育建议,以供探讨。

 

  1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心理教育并不仅仅是指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是其体现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心理教育的普及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方法的改善。学校的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德育工作者如果教师能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去点拨学生的心灵,不仅能在最大范围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开发潜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使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起和发展,教师必然会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问题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道德品质问题来解决,即使是思想道德品质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学生自身积极的心理活动的进行。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为政治是方向,心理是基础,两者不可偏颇。

 

  2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改革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结合学校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德育政治化、理想化的倾向

 

  建国以来,我国德育存在理想化、政治化倾向,德育内容比较关注社会对个人政治思想道德要求,忽视协调学生心理生活和主动精神的倾向,特别是对于如何做人的基本层次问题的关注这些问题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使德育目标和内容朝着素质化、基础化方向发展是德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改革重灌输轻内化的方法

 

  学校的德育是学生认同接受直至吸收内化的过程,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德育中存在我讲你听、我要你做的现象,只重视德育内容结果的讲授,忽视了学生明理知理用理的过程,造成了德育的低效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学校应坚持把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方法、德育过程朝着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3)改革德育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德育的评价体系多以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道德的认知无疑是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标志,因为道德教育最终目标是践行的所以为了改进德育中的不足,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效遏制学生中出现的知行反差的现象,必须改革传统德育的评价体系。根据心理学原理,要使学校的教育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理解、体验并逐步产生心理定势,才能形成内在的素质。由此可见,改革德育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构建以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为主要内容,并以道德行为占较大权重的评价体系并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诊断分析,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重视学生的发展,注重发展的层次性。

 

  3加强联系,注重实践,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父母和教师这种无可替代的示范榜样是影响儿童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还有同辈人大众传媒以及学生生活成长的家底学校与社会环境等因而学校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协同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适宜教育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此外,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学校的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组织等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在校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接受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也可总结出一套政教处指导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和方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224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