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 要:翦伯赞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对我国的历史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他创造性地使用历史唯物观,并在鉴定历史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很多重历史教育问题,提出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吗,开创了历史教育的新局面。翦伯赞的思想不但在当时引领着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就是拿到今天来看,也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我们这些后来人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翦伯赞;历史教育;教育思想
翦伯赞(1898—1968)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尤其是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向来都被史学界一再推崇。在建国以来的十多年中,翦伯赞专研史学,所获颇丰,同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侯外庐并称为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在史学界可谓是承启之人物,他在阐述历史问题时,更多都是针对史学界的流弊而发。所以说,翦老的历史教育思想已然不是单单地作用在史学方面,对学术领域而言,其指导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一、开创历史教育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之初,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刚刚确立,站在学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史学界很多的理论、方法都如庐山面目一般,迷雾环绕,这必然要通过历史教育来加以解决,而此时很多科学家、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很不了解,怎么样才能将历史唯物观同中国历史研究的实际相结合,这不但是一个亟待解决学术问题,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政治任务。在这种客观条件下,新时期的历史教育思想开始萌芽。
在翦伯赞的看来,以上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责任不在历史资料,也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而在于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研究工作服务,只有在保证历史发展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前提下,我国的历史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在他的倡导下,构建一个具备民族、时代特征的历史教育体系也就成了当时历史教育的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不破不立、鼎故革新”的观点无疑是翦老历史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
二、 关于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作为历史科研成果的两朵奇葩,分别代表着科研成果的普及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二者相对独立,但有很难将它们断然分开,这种辩证关系也构成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历程。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普及与提高关系上,翦伯赞认真地阐述科学研究与历史教育的矛盾所在,并认为历史教育思想务须兼而统之,不但要把握好对时间分配的比例,还应加强人们对两者关系的认识。
在史料研究方面,首先在研究专题史和断代史的基础上,写出以历史唯物观为指导的专门史与断代史,最后开展综合研究,如此一来,才能保证所书写出来的通史水平具备民族、国家特征,对我国的历史教育质量也有所裨益。此外,翦伯赞还说,“普及”和“提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表达层面,不能将它们断然分开或强定先后次序的。这就好比在科学工作中,“提高”的努力指导着“普及”,而“普及”的需求又刺激了“提高”。二者辅车相依、互为棱角的,由此可见,加入采取妥当的处理措施,“普及”与“提高”的矛盾是能够得到解决的。翦伯赞的这种认识无论是放来当时还是如今来看,都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了。
三、注重理论的学习
对于历史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历史资料的掌握,翦伯赞从来都引以为重。他很清楚地明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的优势恰恰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尽管存在很大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们在考订史料的能力并不比实证主义的史学家逊色,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新理论的支持与指导,要想推动史学的发展无疑是坐而论道。正是本着这个想法,翦伯赞号召大家在开展历史研究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历史唯物主义观。
在对待学生方面,翦伯赞的看法完全可以反映出他对历史教育的认识是何等深刻。他说,历史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对史料进行记诵与积累,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可见在翦老的历史教育思想当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所构成的“三基”思想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可以这么说,对史料的掌握程度是历史研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但对于不同流派而言,其中异同则表现在作为基本指导的理论方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举国百废待兴,马克思主义史学也不过方确立其主导地位,而翦伯赞就能斩钉截铁地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历史理论相结合,并将其放在历史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卓越的远见。
四、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
历史教育是一项关系举国情操的系统工程,单纯地用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去抹杀一段历史,进而对另一段历史大书特书,这无疑是十分荒唐可笑的。而由于当时人们的片面认识,对历史教育恰恰就抱着这种态度,而且情况还不断地恶化与膨胀。在这种局势下,翦伯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他没有一味地停滞于理论层面,而是将理论更多地带到自己的历史研究中去,并在历史教育工作中如实地贯彻,在分析问题时,他还关注到了反对史学界中所存在的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的仿古风气。这不但扭转了当时历史教育界的各种不良倾向,还对当时政治干预史学研究领域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的批评。
与此同时,翦伯赞对曹操还发起了翻案讨论,以借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优良学风。对于曹操翻案问题,翦伯赞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开展这样的学术讨论,其意义并不仅限于要得出一个结论出来,而是在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对过往的、甚至“已做定论”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以期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气。
参考文献:
[1] 翦伯赞;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M];翦伯赞·历史问题论丛(合编本第一辑);中华书局, 2008: 41—55.
[2] 翦伯赞;关于历史教学的“三基”问题[M];翦伯赞·历史问题论丛(合编本第一辑);中华书局, 2008: 99—107.
[3] 侯外庐;学习翦伯赞同志的求新求实精神[M];北京大学历史系·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