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 要: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第二媒介时代“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特征,为我们当前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第二媒介时代;“90后”大学生;辅导员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走进大学校园,他们逐渐取代“8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一代,“90后”群体被人们称为“鼠标一代”,他们的基本特征、生活形态、价值观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如何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第二媒介时代环境下作为教育客体的“90后”大学生网络特征
“第二媒介时代”的概念是由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马克·波斯特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电影、广播和电视中,为数不多的制作者将信息传送给为数甚众的消费者,播放模式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入以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和电话的结合,一种替代模式将很有可能促成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的产生,大众媒介的第二个时代正跃入视野。”第二媒介时代 “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成为其主要特征。
作为社会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90后”大学生,他们身上被赋予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90后’大学生对新兴媒介的消费远远高于其他人,他们对媒介的消费集中表现在新兴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或者基于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兴媒体。”1“90后”大学生习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特别是网络媒介来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得“90后”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接受新知的能力更强,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迫切希望能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然而,第二媒介时代持续的不稳定性,导致近几年各种虚假新闻,搞笑文字,恶搞图片在网络上愈演愈烈,加之“90后”大学生对媒介真伪的辨别与应用能力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使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二、第二媒介时代环境下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辅导员
1.教育理念和手段受到明显冲击
在第二媒介时代,网络“博客”、“播客”、“微博”等的开通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和交流共享的空间,使多人对多人的交流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以少对多的交流方式。面对这种现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为主、“我讲你听”、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正在受到挑战和冲击。
2.教育空间得到不断延伸
“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现代媒介可以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手段延伸到任何一个人类能想象到的地方,因而教育交往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扩大,交往与对话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而是扩张到每一个主体的层面上进行,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有机会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实现交流,主体间的交流模式成为可能,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广的视野。
3.教育内容需要不断创新
在第二媒介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手段的多元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更需要关心、了解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讲究时效性、前瞻性和预测性,开展富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第二媒介时代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对于新媒介来说,马克·波斯特关注的是互联网可以塑造一种什么样的人格,而不是技术上的改变。高校辅导员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师和挚友,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
(一)创新工作理念,让辅导员工作更体现时代魅力
第二媒介时代的网络是最富活力和潜力的一种媒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工作条件,增加了开展工作的工具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第二媒介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面对面”授课或谈心正在逐步减少,通过网络在虚拟空间的主体间的交流模式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创新工作理念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教育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在信息化手段上,向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转化。”2
(二)创新工作方法,奏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和谐之音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有一句名言:“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在第二媒介时代下,互动型新媒介系统巨大的影响力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高校辅导员通过他们,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利用新媒介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群。QQ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聊天工具,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QQ群的聚集功能,辅导员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建立或加入特定的相关QQ群,如班级QQ群,进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班干部QQ群,做好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作为一种非正式交流学习方式,成员可以实时通讯,也可以异步通信;对于某个人发起的主题,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参与讨论,及时反馈。同时,辅导员也可以通过QQ与个别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弥补了因人数众多而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缺陷,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
2.博客。从2004年开始,博客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应用,逐渐成为大家分享智慧,共享资源的重要平台。博客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和交流共享的空间。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博客、工作专题博客等,在师生之间筑起交互的、平等的对话载体,让彼此在互动中提高,学生得到辅导员及时的教导,辅导
员能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进行及时地反思,从而使教育方式更科学,教育效果更显著。同时,建立相关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专题博客,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深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同行们的工作动态,交流相关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能力。
3.微博。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教育活动具有互动的性质,师生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而选择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这种互动频率越高,师生彼此之间的心理相容性就越高。微博传播最新、实时信息的特点,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更及时地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形成很好的朋辈群体环境,有利于促进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价值观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构建集互动与教育为一体的精神家园。
总之,第二媒介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应用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然,在各种“电子媒介”应用流行的今天,我们可以选择的媒介越来越多,但要想更好地利用好这些载体都需要专门的学习。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利用新媒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让辅导员工作真正体现时代魅力,才能奏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和谐之音。
参考文献:
[1]吴晓兵、李薇、王震.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工作[J].科技资讯.2009
[2]傅洪健、曹兴平.90后大学生媒介消费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新闻界.2008(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2471.html
下一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