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外来员工子女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度低、自卑、性格孤僻、焦虑抑郁等心理。特别是他们往往经常更换学校,学习缺乏完整性和稳定性,到新的学习环境后学习容易出现新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够因材施教,对外来员工子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而只是把他们当作一般学生对待,甚至是对他们放任自流,那他们的学习就很难跟得上。
“应变力”是指人们在面临各种变化时处理问题、情绪等的能力。积极的应变力能够帮助人们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寻找各种解决方法,并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通过应变力辅导可以让学生具有多种技能,从而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有着良好的自我观。如果教师能通过对外来员工子女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应变力,那么就能促使外来员工子女应变地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
一、发现个人力量,增强学习自信
陌生的老师,新鲜的同学,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让外来员工子女到新学校后容易受到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有很多外来员工子女是跨省随父母来到新的城市学习,原先使用的课本版本都与现在的学校不同,这更容易让他们在进入新学校后在学习上无所适从。课堂上听不明白,题目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沮丧、自卑、挫败等情绪,失去学习的自信。即使他们中有的人原本成绩不错,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学习。
此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斗志,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然而,鼓励的话语只能激发一时的热情,单纯的激励并不能真正改变落后的现实,实力才是自信的强大保证。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点或长处,并使之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作用,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获得提高,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自信。
学生小娜(化名)是初二年级的时候转入我任教班级的一名女生,此前在老家贵州一所农村学校学习,性格文静内向。我很快就注意到她不大适应班级的语文学习:上课很少发言,经常眉头紧锁,作业完成也一般,测试成绩基本排在班级后列。在交流过程中,小娜向我坦陈自己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因为此前学习所用课本版本不同,老师的上课方式也不一样。她感觉自己与班级许多同学的差距都很大,无法跟上,很苦恼。
我安慰她,告诉她更换学习环境后出现各种问题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不要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然后,我拿出一张A4大小的白纸和一支笔,建议她在纸上客观地写出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优点或长处。此前,我已经了解到小娜原来的成绩并不差,尤其是语文成绩在原来的班级可以算得上是优秀。果然,小娜在白纸上列出了好几条:书写得漂亮、背诵速度快、作文比较好、比较少写错别字、会背许多古诗词等。我告诉小娜,她拥有的这些优点或长处非常宝贵,班上很多同学都不一定有,只要善加利用就一定能把语文学好,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她背诵速度快,就可以先把课本里要背的课文尤其是古诗文先背诵下来,并争取能够准确地默写,这样她就可以节省出时间来复习其他的语文知识。听了我的话,小娜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表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早日把语文成绩赶上来。
每个人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但只有应变力强的人才能够善于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从而客观地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树立走出困境的信心。当小娜遇到困境的时候,教师及时帮助她发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看到个人的力量,就能够收获信心学好语文。在这次谈话过后,一次我在班上进行古诗背默小测,班上只有5个人得满分,小娜就是其中一个,班级其他同学对此都非常惊讶,对小娜刮目相看。后来,小娜逐渐在班级冒尖起来,成为语文学习的佼佼者。
二、保持心态冷静,寻求解决方法
一次单元测试过后,我在课堂上讲评考卷。我注意到小志(化名)明显不在状态:用手撑着脑袋连黑板都不看,一只手握着笔毫无意识地在卷子上划着,表情十分苦闷。小志的父母都是从河南到这里来打工的,他转到这个班级已经有大半个学期的时间了。此前,小志在原来学校的成绩就不好,原本想换个环境成绩能有起色,到这里后小志也很努力,但还是不见明显效果,心里很焦急。这次单元测试,小志考得很不理想,我知道他会很沮丧。
在课后的交流中,小志表达了对这次考试成绩不好的失望,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却没起色,是自己不行,以后要提高也没什么机会,甚至流露出不想再上学的念头。我对小志的焦急表示理解,对他不想再上学的念头提出了批评,然后要小志先冷静下来,分析自己语文成绩没有起色的问题在哪里,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让小志拿来自己的试卷,与他逐一分析上面的错题,发现他的背默题丢分很多,仿写题没有按要求答题,文言文课内的翻译都不准确,特别是课外阅读甚至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小志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在考前只是把古诗文背诵过,并没有经过默写检查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课本注释重视不够,平常也不大注意审题。我分析给小志听,其实他这份试卷的答题在不少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只要把他疏忽的这几个地方的失分加到总分里去,他的成绩堪称优秀。他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完全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
具有应变力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保持冷静,客观地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然后较迅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当小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只是一味的焦急却并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不利于解决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小志分析出了自己考不好的原因,这有利于他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后来,小志在学习中特别注意了对默写的检查,专门进行了仿写的练习,加强的审题训练,果然在考试中这几个地方的失分大大减少,成绩得到了迅速的 提高。
三、分享学习收获,建立支持网络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遇到困难
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总能依靠自己就能解决,常常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获得另外的支持,这也是一种应变力。
在家庭中,许多外来员工子女长期与父母分离,与父母的交流普遍较少;在学校里,外来员工子女普遍处于被动、被排斥边缘,本地孩子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不接纳,这些都使其交往容易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外来员工子女的学习只能靠一己之力,不容易从其他人特别是同学中获得帮助,对学习变成是“孤独的战斗”,要获得成功自然很难。然而,对学生的交往教师不宜过度介入,特别是不能“拉郎配”,强硬地要求本地学生如何去做。在人际交往中,交换是最容易成功的,而在学生的学习中分享学习收获也容易让彼此接纳。
班上外来员工子女中,王芳(化名)的朗诵很好,我便制造机会,让她主动去邀请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并利用课余时间几个人一起训练。训练中,王芳的朗诵特长得到发挥,其他几个同学都从她身上学到了不少的朗诵技巧,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朗诵水平,在比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那几个同学开始接纳王芳,并主动与她结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
在一次考试中,课外阅读中的一道题目难倒了大家,很多人几乎一分未得,而罗明(化名)却得了满分,原来他以前自己钻研过这种题型,所以比较有把握。于是,我动员其他同学向罗明请教这类题目的答题方法,罗明也十分热心,无私地向同学们讲解答题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罗明很快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大家才发现原来他竟是“民间高手”,有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投桃报李,当罗明遇到学习的问题时,其他同学也都乐意帮他。
通过这样的辅导,我让班级的外来员工子女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支持网络,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够从班级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帮助,从而较迅速地促进了学习。通过分享学习收获,实现学习的等量交换,外来员工子女能够获得本地生的接纳,从而建立自己的学习支持网络,促进了学习。
总之,外来员工子女在随迁入学后还将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习上很容易陷入困境,如果无法解脱出来,将对他们的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教师不能够只停留在口头的鼓励和生活的关心上,应该更多地对他们进行应变力的辅导,引导外来员工子女通过发现个人力量、保持冷静、建立支持网络来促进学习,从而走出学习的困境。尤其是当这些孩子掌握了方法,成为具有应变力的人,也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主动解决各种问题,这无疑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本文选自《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