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校气氛感知的现状综述研究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校气氛感知的现状综述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一、研究背景
  学习倦怠感是当代中学生普遍感受到的一种学业情绪,是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国内对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对于学习倦怠的概念界定多参照国外相关研究的定义,王翠荣[1]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学习倦怠(learningburnout)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以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张平平等人在研究中界定了学校氛围的概念,“学校氛围是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学校环境特征”。
  学习倦怠和学校气氛感知二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尚无定论,我们不妨从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一)环境因素
  Branko Slivar(2001)指出,在学校情境中有六项匹配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1.学习负担与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家长对学生过高的期望,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越来越大。Becaj(2000)研究发现,外部评价会造成超负荷的学校环境。同样,Lovoin(1998)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在一所名为Ljubljana的中学里,大约有60%的学生具有与学校相关的心理和身体问题。陈福美等的研究指出:“学校压力是高中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学校压力越大,学习倦怠水平越高。其中,课业压力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为自我压力和常规压力。”[2]另外,综合国外和我国台湾学者的看法,可以发现学者们都比较赞同课业压力或课业负荷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
  2.学校教学
  学校在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时很少会让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学生无法控制学校的过度教学,而过度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另外,也有研究者发现,在中学里大约60%的学生具有与学校相关的心理和身体问题,学生不得不在相当短的时间及有限的资源中进行大量的学习。而大量的过度学习之后,疲惫和倦怠就会随之而来,这就让学校的过度教学成为引起学生学习倦怠的另一重要原因。另外,龚芸等人在高等职业学校的研究中也发现,课程和教学不合理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倦怠感强烈:“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没突出技能培养。在学校因素中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第二个因素是专业课程的设置。高职学生每周的课都在20~30 节,每天 4~6 节。学生评价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人数是合理的三倍。”“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枯燥,专业知识陈旧,授课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与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严重脱节,不能反映学科前沿发展水平,不能突出教育的特色,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够。”[3]
  3.师生关系
  教师对于学生取得的好成绩很少进行鼓励和表扬。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容易体会到身心耗竭。师生关系反映了个体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构成个体社会支持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减轻身心耗竭来缓解学习倦怠。龚芸等人[3]的研究发现:“师生交流少、教师教法单一、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最大。高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基本呈正态分布,很满意的和不满意的都低于 10%。”当教师某些方面的做法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学生就倾向于排斥与这个教师相关的所有事情,继而讨厌这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对学习就会完全提不起兴趣;反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减轻学生学业疏离的情况,让学生乐意去学习这门课程。
  4.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团体破裂指学校里缺乏适宜的人际关系,同伴间可能存在排斥和冲突。原因可能有:一名或多名教师有针对地批评某个学生,使其他学生疏远这个被批评的学生;学校里存在较普遍的争执与失调,如嫉妒心理等。学生若是与同学间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则不想上学,学习倦怠感不断加强。陈福美的研究同样指出,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和同伴的肯定、陪伴、亲密感和满意度四方面的积极支持均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与教师和朋友的冲突对学习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二)个体因素
  1.性别与年龄
  除了对个体差异和环境变量的研究外,性别也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范围,有研究指出,高师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中有62.1%存在严重的学习倦怠,而女生中存在学习倦怠的仅占19.4%。杨丽娴[4]也在其硕士论文里指出,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中的成就感低的维度上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
  年龄在倦怠的各个维度上,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差异。杨丽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不一样,其中一年级的新生比二、三年级(中年级)学生更少表现出情绪低落且更少采取不当行为,总体情况也比中年级学生更好[4]。
  2.自我效能
  有研究认为如果学生没有主宰的感觉,对环境的应对机会较少,倦怠的现象就更容易发生。由此可知,完成事物的能力(如自我效能感)和倦怠感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王国香、许清鹏等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自我效能感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是学生产生倦怠的原因[5-12]。
 通过上述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针对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缺乏调查数据的支持,且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高职生,而对于中学生的研究则较少,研究尚不充分。虽然对于高职生和初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并不罕见,但将其进行比较的研究则并不常见,因此本研究具有创新之处。除此之外,学习倦怠这一现象已经为很多研究所证明,如何依据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样本与工具
  (一)样本设计
  本研究的样本抽取自2013年3月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等因素,具体的抽样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抽取了普通高级中学样本。我们选择了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在该校高二年级随机选取了三个班级,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6份,有效107份。
  随后我们抽取了职业中学样本。我们选择了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为由烟台市人民政府 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我们在该校的五年制大专班(三年高中课程讲授,两年大专课程讲授)二年级随机发放了120份问卷,收回117份,有效111份。
  最后我们抽取了初级中学样本。我们选择了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第四中学。我们在该校初一、初二年级随机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1份,有效222份。
  至此,调查样本涉及东西部、城乡地区,初中、高中、职中等不同条件。
  (二)调查工具
  1.《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13][14]:由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Maslach的工作倦怠量表为基础,共16个项目,分为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分量表,在初中生至大学生三组内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89~0.858,重测信度在0.606~0.732之间。
  2.《中学生感知的学校气氛问卷(PSCI-M)》[15]:由葛明贵和余益兵于2006年编制,包含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秩序与纪律和发展多样性五个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7,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6~0.87之间。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各地调查均由研究者亲自实施,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实际发放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回收率91.7%,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随着被调查者的学习阶段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倦怠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高中组学习倦怠得分为40.6(8.7),中职组学习倦怠得分为40.8(10.6),初中组得分则仅为38.8(10.7)。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三组之间学习倦怠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2,436)=6.58,p=0.002,事后检验(Tukey HSD、LSD)的结果表明初中组得分分别与中职组和高中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随着学习阶段的晋升,学习倦怠情况呈上升趋势,而且同年龄段同地域的中职学生学习倦怠得分略高于高中学生。
  为了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笔者又针对学习倦怠量表的不同分量表得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除了衡量学生经历耗损、情感耗竭的身心耗竭分量表外,其余两个分量表的不同小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在衡量个体对于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及对学业所持负面态度方面的学业疏离分量表结果中,中职组学生得分11.7(4.9),显著高于初中组9.4(4.4)和高中组9.6(4.2)。初中组和高中组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
  在衡量个体在学业方面所体会到的成就感或效能感的低成就感分量表中,三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根据LSD方法进行事后检验的结果表明,三组之间两两存在显著差异(p<0.05),得分情况为:高中19.2(3.6),中职17.2(5.1),初中15.9(5.5),可见高中生的学业成就感最低而初中生最高。各组的学习倦怠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各组学习倦怠总分与各分量表得分情况
  (二)中学生学校气氛感知状况
  根据本调查所使用的《中学生感知的学校气氛问卷(PSCI-M)》情况,得分越高则说明中学生感知的学校气氛越负面。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平均得分为87.5(23.4)。
  笔者对不同组在该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了方差分析,发现:除发展多样性维度外,其余维度三组间均出现了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其中各组在同学关系、学业压力和秩序纪律三个维度上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各组的具体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师生关系维度,高中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相较于中职生和初中生,高中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更为负面,初中生和中职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同学关系方面,高中组和初中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与中职组则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初中生所感受的同学关系比高中生较为负面。学业压力方面,三组之间两两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中生的学业压力最大,初中生次之,中职生则最少。在秩序纪律方面,三组间也存在两两显著差异,中职生所感知的学校秩序纪律最差,初中生次之,高中则最好。各组感知学校气氛分数条形图如图2。
  图2 各组感知学校气氛分数条形图
  (三)学习倦怠与学校气氛感知的关系
  对样本的学习倦怠分数和学校气氛感知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10(p<0.001)。年龄与学习倦怠也存在相关。因此笔者控制年龄因素,计算了学习倦怠与学校气氛感知二者的偏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612(p<0.001)。笔者进而计算了各组内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结果发现:高中组中,学业压力和低成就感、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和秩序纪律相关不显著;中职组中,只有学业压力和低成就感相关不显著;初中组中,各分量表得分皆达到了0.05水平上的显著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相较于中职生和高中生,感受到负面学校气氛的初中生更可能产生学习倦怠感。
  四、讨论与结论
  (一)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而加重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高中生、中职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比初中生严重。这一点与实际情况相符。当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因为面临升学压力而不得不采用一些不利于学生兴趣发展的教学方法。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于2013年颁发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此举有望改善我国小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二)不同学段中学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各有不同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高中生感知的师生关系更为负面,这提示我们应认真检视高中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问题。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叛逆期,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教师的看法更为消极,但是高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改变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从而使学生在与教师相处时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
  初中学生对于同学关系的认识比较负面,这就要求初中教育工作者做初中生良好同学关系的促进者。通过团队建设、主题班会等形式,改善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此外,高中生和初中生感知到了更多的学业压力,这是由于客观的升学压力造成的。这要求中学教育工作者做好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工作,使得学生将学业压力化为学习动力。中职学生感知到的学校秩序与纪律更为负面,是与不同类型学校间生源的差异分不开的。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在维持学校秩序、保障学校纪律上多下功夫,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 三)学习倦怠与学校气氛感知的关系初探
  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和他们感知到的学校气氛好坏存在相关性:感知学校负面气氛的学生更多地出现了学习倦怠的情况。然而,在不同的学段中,二者间的关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别。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尤其是低成就感与学校气氛感知关系较小。相比之下,初中生则更多地表现出低成就感与负面学校气氛感知之间的关系。这也提示我们一定要重视初级中学良好学校文化的建设,从而减轻初中生的学习倦怠,使初中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陈福美,朱哲,张彩,王耘.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及其与学校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
  [3]龚芸,贺建新,邓跃军.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学校因素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
  [4]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5]岳亮,蒋淑桃.卫校护生学习倦怠心理原因的调查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1,7.
  [6]王国香.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中个人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7]许清鹏,刘甫强,王晶.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6).
  [8]邹长华,韩建涛.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8,5.
  [9]朱会明.学习倦怠研究的再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
  [10]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
  . Horizons of Psychology,2001,10(2).
  . Medical Teacher,2010,32(5).
  [13]吴艳,戴晓阳,温忠麟,等.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
  [14]吴艳,戴晓阳,张锦.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
  [15]葛明贵,余益兵.学校气氛问卷(初中生版)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06,29.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3.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北京,10087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265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