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论文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 策略
论文摘要:提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论文试从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适当情境及运用语言技巧等方面,探讨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出问题就是学生对于学过或是没有学过的知识在心里产生的一种疑惑或矛盾,从而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把它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或能力。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问题学生很少参与和思考。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科学上的实验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就是一种新的可能。从根本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也更有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而就数学课堂而言,教师怎样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建立提问的基础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注重生活化教学,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加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容易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数学知识中了解生活,增加提问的机会。
例如,在讲到黄金分割点时,教师介绍到:黄金分割点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也具有美感,在人体结构上,肚脐至脚底与头顶至肚脐之比,躯干长度与臂宽之比,下肢长度与上肢长度之比,均近似于0.618,越接近这个值,形体就越匀称,越完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越广泛,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便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就连植物中也有黄金分割的地方;在很多试验中,也会选取0.618的方案,即优选法,它可以使我们合理的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方法和合适的工艺条件。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称其为黄金分割。
这些知识将会促使学生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从而会有提问题的欲望。在生活中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容易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如,数列与实际的联系,它会在我们存款时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数列我们可以计算采用分期付款或是定期自动转存等,既学会了数学知识也学会了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便很容易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符合新课改标准中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引发兴趣提高提问的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基础教育阶段,要着重打好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学会创新,这在数学新课改标准中也有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使他们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欲知不得;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探求问题的奥妙所在的心里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指数函数这节课前,教师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虽然这张白纸只有0.1毫米,但经过反复对折27次后,其厚度超过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同学们会产生惊奇和疑惑,从而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对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紧扣教材又生动有趣的导言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了诱人的知识境界中,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就成为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疑问。或者,教师可以出一些迷惑性的练习,诱发性的练习,隐蔽性的练习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教学效果也会提高,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才能融入到知识中,主动思考问题,产生疑问,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上一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