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和管理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心理学家指出,不同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营造出不同个性心理的孩子。孩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感到十分棘手,不知所措,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家庭由于教育不科学,管理不到位,致使孩子出现问题,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专家指出,家庭教育应该社会化,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关心家庭教育,使之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有很多适龄青年,婚前没有系统接受家庭教育知识,盲目结婚,盲目生儿育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感到十分茫然。有关人士认为,结婚要有结婚证,生育要有准生证,孩子出生前父母更要领取家庭教育的合格证。否则,就像一位没有领到汽车驾驶证的司机一样,慌忙地将汽车驶入高速公路,给社会带来很大危险。目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在和广大家长接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孩子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之中,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家庭类型。
民主家庭。现在,有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讲究一种家庭民主氛围,强调人性化管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地位。家庭民主和谐,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好,孩子往往表现得和蔼可亲,独立、爽直、协作、善于沟通是最大的特点。活动的范围宽松,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民主应该讲究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过分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孩子会出现自我意识太强,存在一种优越感。过分讲究细枝末节,有理不让人。心理脆弱,经不住困难和挫折,受不了打击。
溺爱家庭。现在,一般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家庭对孩子看得很重,父母往往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一切由父母或他人包办代替,成长的环境一帆风顺。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有爱心。但这种孩子生活自理与动手能力很差,依赖性强,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幼稚,自我意识突出、明显,心理抗震能力差,好胜心理强等。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宽容,使孩子容易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毛病,有强烈的嫉妒心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暴力家庭。孩子经常做错事或受到惊吓,这是常有的事。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教育与开导,不去安慰孩子,反而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性格粗暴,对孩子进行打骂,从此孩子的性格有可能发生改变。暴力家庭往往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诚实的品质。甚至会出现一种怕打骂就撒谎,撒谎就挨打,挨打又撒谎的恶性循环。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意志坚强,心理抗震能力好,独立意识突出。但反叛的思想明显,对他人、集体、社会缺乏同情心,仇视他人,仇恨社会,产生严重的报复心理。执拗与冷酷无情,容易逃避或离家出走。
留守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空房。老人无法教育和管理孩子,任凭孩子自然生长。孩子应该接受父母的教育,享受父母天然之爱。不同的教育形成不同的心理,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孩子行为习惯不好,生活懒散且没有规律。没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责任意识淡薄。人生价值取向模糊不清,缺乏正确的导向。但他们有好奇心,自主意识强,自理能力突出。
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之前,家庭经常发生“战争”, 孩子伴随父母的“炮火”声成长,这样的孩子胆小怕事,人际交往差。父母离异后,孩子受伤最深,伤口难以愈合。性格一般趋于内向,沉默寡言。孩子接受单方面的教育,生活没有规律,厌恶学习,怕交往,自我封闭。有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流浪堕落。但是,有很多名人、伟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们因父母离异,家庭变故,变得早熟、自立、自理,意志坚强,容易成就事业。
有关专家指出,每位家长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不同的家庭,培养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如何教育孩子,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当前,由于社会信息传播广泛,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和渠道多种多样。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家庭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而且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总是占据主要地位,使得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出现严重问题。如何教育与管理孩子,有很多家长显得力不从心,一片茫然。栽种一棵绿草,不一定赢得一片绿洲;培植一棵树,不一定能收获一片森林;给予一缕阳光,不一定拥有一片蓝天。如果家长不辛勤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因此,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及时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社会的各个方面应该广泛关注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及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方便。让所有家庭拥有一片蓝天,让所有孩子享受阳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