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要: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1 前言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身体锻炼已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但是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到锻炼种类、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锻炼频率等运动处方因素的影响。本文的实验就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该领域这方面的对比研究还较缺乏。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上海市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共352人,其中小学生149人(男生77人,女生72人),中学生203人,(男生93人,女生110人)。

2.2 实验过程和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一所小学五年级中的4个班级(149人)和一所中学初二年级中的4个班级(203人),随机把4个班级中的3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小学生114人,中学生154人),另一班级作为对照组(小学生35人,中学生49人)。对实验组分别用跑的大、中、小强度锻炼策略干预6~8周,受试者每周锻炼3次,每次锻炼时间为20 min。WWw.lw881.com对照组则以上理论课或自习课为主。实验组的强度用心率指标进行控制。实验前用mht测试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小学f(3,145)=0.179,p=0.911>0.05;中学f(3,199)=0.727,0.537>0.05,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仍用mht测试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用efi测量受试者参与不同强度锻炼后的心理感觉和运动愉快感。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同年级、不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锻炼感觉的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年级的中小学受试者与大、中、小强度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小学f(2,111)=21.636、37.062、22.387,p均小于 0.001;中学f(2,151)=19.146、8.380、7.582,p均小于0.001〕,而安静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f(2,111)=1.07,中学f(2,151)=1.559,p均大于0.05〕。具体表现为:小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精神振作感的得分(ma=7.62、6.24)明显高于大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a=4.09),中学中等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精神振作感的得分(ma=8.22)明显高于大强度、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a=5.94、5.19);小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疲劳感的得分(mc=3.68、2.97)明显低于大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c=7.61),中学大强度和中等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疲劳感的得分(mc=3.73、3.92)明显低于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c=5.67);小学中等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积极参与感的得分(md=7.81)明显高于大强度和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d=4.18、5.54),而中学大、中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积极参与感的得分(md=7.15、7.41)明显高于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d=5.24)(表1)。

表 1 实验组受试者参与不同强度锻炼后efi的均数、标准差一览表

  小学实验组(n=114) 中学实验组(n=154) 大强度 n=35 中强度 n=39 小强度 n=40 大强度 n=52 中强度 n=50 小强度 n=52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精神振作感(a) 4.09 2.65 7.62 2.46 6.24 1.55 5.94 2.55 8.22 2.30 5.19 2.60 安静感(b) 4.03 1.70 4.76 2.55 4.63 2.21 4.75 2.02 5.47 2.01 4.96 2.11 疲劳感(c) 7.61 1.87 3.68 2.79 2.97 2.52 3.73 2.68 3.92 2.19 5.67 2.97 积极参与感(d) 4.18 2.67 7.81 1.97 5.54 2.30 7.15 2.91 7.41 5.24 2.57 2.57

  现有的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本实验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efi是直接反应锻炼参与者锻炼后心理感觉的工具,并从侧面反应其运动愉快感的工具。以上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而言,参与中、小强度锻炼比参与大强度锻炼更能够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对于中学生而言,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比参与小强度锻炼更能够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换言之,为了取得较好的锻炼效应和获得较大的运动愉快感,小学生应选择的锻炼强度是中、小锻炼强度,而中学生则是大、中锻炼强度。

3.2 不同年级、相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锻炼感觉的比较

  t检验结果显示,小学和中学的中等强度锻炼实验组受试者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和中学的大强度锻炼实验组受试者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小学和中学的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疲劳感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2)。研究结果说明,中学生比小学生更适合参与大强度锻炼,而小学生参与小强度锻炼所取得的锻炼心理效应较中学生好,中等强度锻炼是中、小学生皆适宜的锻炼强度。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就大众健身锻炼而言,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适宜锻炼强度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表 2 不同年级、相同锻炼强度组受试者efi的t检验结果一览表

   大强度组 t 中强度组 t

小强度组

t 小学
n=35 中学
n=52 小学
n=39 中学
n=50 小学
n=40 中学
n=52 精神振作感(a)
m 4.09 5.94 -3.08**
7.62 8.22 -1.15 6.24 5.19 2.42**
sd 2.65 2.56 2.47 2.30   1.55

2.60

安静感(b)
m 4.03 4.75 -1.76
4.76 5.47 -1.41 4.63 4.96 -0.72
sd 1.70 2.02 2.55 2.10   2.21

2.11

疲劳感(c)
m 7.67 3.73 7.98***
3.68 3.92 -0.45 2.97 5.67 -4.68***
sd 1.87 2.68 2.79 2.19   2.52

2.97

积极参与感(d)
m 4.18 7.15 -5.24***
7.81 7.41 0.85 5.54 5.24 0.56
sd 2.67 2.90 1.98 2.44   2.30

2.56

注:* p<0.05; ** p<0.01; *** p<0.001。

3.3 同年级、相同锻炼强度实验组,不同性别受试者锻炼感觉的比较

  t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不同性别受试者参与相同强度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除大强度实验组不同性别受试者参与大强度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存在差异外,其它组别的不同性别受试者参与相同强度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精神振作感与积极参与感是体现运动愉快感的两个最主要方面,中学大强度实验组男、女受试者参与大强度锻炼后efi的t检验结果说明,参与大强度锻炼的男中学生比女中学生更能够获得运动愉快感,并从中取得更大的锻炼心理效应。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不同性别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锻炼强度才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

表 3 中学不同性别、相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efi的t检验结果一览表

  大强度组 t 中强度组 t

小强度组

  女
n=24 男
n=28 女
n=23 男
n=27 女
n=23 男
n=29 t 精神振作感(a)
m 4.46 7.21 -4.60*** 7.91 8.46 -0.85 6.08 4.47 2.43*
sd 2.06 2.25   2.28 2.33   2.17

2.73

安静感(b)
m 4.37 5.07 -1.27 5.87 5.14 1.27 5.29 4.70 1.05
sd 1.74 2.21   2.18 1.84   1.83

2.31

疲劳感(c)
m 4.50 3.93 0.57 4.35 3.57 1.28 5.88 5.50 0.46
sd 2.60 2.78   2.04 2.28   3.01

2.98

积极参与感(d)
m 4.96 7.18 -2.91** 8.04 6.89 1.71 5.67 4.90 1.11
sd 2.91 2.53   2.38 2.41   2.33

2.73

*p<0.05; **p<0.01; ***p<0.001。

3.4 实验组、对照受试者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t检验结果显示,中、小学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除小学生大强度实验组外)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对照组受试者则没有显著性变化(表4),这一结果不仅支持了前人的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而且与本实验研究efi的测量结果相一致。小学生大强度锻炼实验组实验前后的t=-1.91,p=0.054,表明大强度锻炼对小学生是不适合的,大强度锻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有负面效应。

表 4 不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前、后mht的t检验结果一鉴表

  实验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m sd m

sd

    小学实验组(n=114) 大强度组(n=35) 37.77 16.87 38.77 17.33 -1.91 0.054 中强度组(n=39) 40.03 16.84 36.61 14.21 5.78 0.000*** 小强度组(n=40) 38.10 14.65 35.35 13.76 3.42 0.000*** 小学对照组(n=35)   37.69 15.83 35.94 14.35 1.29 0.207 中学实验组(n=154) 大强度组(n=52) 41.31 17.43 38.76 16.58 3.15 0.000*** 中强度组(n=50) 44.46 15.20 38.28 11.17 4.96 0.000*** 小强度组(n=52) 41.63 16.01 37.13 12.51 4.12 0.000*** 中学对照组(n=49)   43.16 16.45 41.42 16.10* 1.03 0.186

***p<0.00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参与身体锻炼有助于中、小学生调节身心矛盾,增进心理健康。中学生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更能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大的运动愉快感。小学生适宜参与中、小强度锻炼,大强度锻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益处。

  2.小学生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感觉没有性别差异,但中学男生比女生更喜爱参与大强度锻炼。

  3.锻炼感觉量表(efi)是研究身体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一种有效工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测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4.2 建议

  1.适当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与激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2.对大众健身锻炼而言,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应合理安排和选择运动强度。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中,中学生可选择中等至大强度的锻炼,小学生适宜安排中、小强度锻炼。

作者简介:李林,男,1968年出生,硕士,讲师;季浏,男,1961年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

作者单位:李 林 (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南通 226007)

     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参考文献

 1 季浏,等.当代运动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李林,等.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综述.湖北体育科技,1998(2)

 3 martinsen e.w..therapeutic implication of exercise for clinically anxious and depressed sport & exercise psychol.,1993(24):185~199

 4 rostad f.g.& long b.c..exercise as coping strategy for stress:a psychol.,1996(27):197~222

 5 李林,等.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体育与科学,1998(2)

 6 王步标,等.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82~87

 7 冼汉昭,等.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82~387

 8 gauvine l.& rejeski w.j..the exercise-induced feeling inventory:development and initial sport & exercise psychol.,1993(15):403~423

 9 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上海:华东师大心理学系,1993

 10 long b.c..conditioning(jogging)and stress inoculation interven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sychol,1994(24):94~109

 11 stepoe se and respensivity to mentel stress: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subjective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erobic psychol.,1993(24):110~129

 12 蒋碧艳,等.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心理科学,1997(3)

 13 黄志剑,等.活动类型和强度对大学男生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体育科学,1997(5)

 14 kleine d..sports activity as a means of reducing school psychol.,1994(22):366~380

 15 biddle s..children,exercise and mentel psychol.,1993(24):200~216

 16 bosscher r.j..runing and mixed physical exercise with depressed psychiatric psychol.,1993(24):170~184

 17 tuckerl.c..physical fitness and psychological psychol.,1990(21):185~201

 18 wankel l.w.. the importance of enjoyment to adherence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from physical psychol.,1993(24):151~16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28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