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论榜样的激励作用及其机制的重构

论榜样的激励作用及其机制的重构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精神的缺失一度成为大学生精神世界迷失的写照之一。激励理论证明,虽然榜样的效果有所弱化,但榜样的激励作用仍在,关键在于激励的方法和榜样的选择。如何学习榜样、寻找与榜样的共性契合点是大学生精神世界回归的必由之路;榜样的再造和激励机制的重构将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精神迷失;榜样;激励作用;机制构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曾几何时,“雷锋”、“焦裕禄”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反观当下,“姚明”、“刘翔”、“超女”等时代人物亦影响芸芸众生的闲暇生活。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中,曾经征服人心、净化心灵的榜样精神,几乎“失落”了、“失灵”了。这种榜样精神“坍塌”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如何面对大学生榜样激励的缺失现象,如何理解榜样的激励作用,如何重构榜样示范激励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道时代难题。
一、校园榜样精神的迷失考察
(一) 现状考察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开始懂得榜样的重要性,莘莘学子们都“见贤思齐”、亦步亦趋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去了;即便对地位卑微的妇女,也要在全国树几块贞节牌坊,以保证她们不违背“三纲五常”。这都说明,无论是正面的形象还是歪曲的榜样,历史上它们都常常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被广泛的运用着。长期以来,我们党也正确地运用“榜样的力量”营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以往那些曾经征服人心的榜样,连同净化心灵的榜样精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被明显地冷落和疏远了,甚至遭受贬抑、嘲讽和诋毁,以“傻瓜”别名。榜样(先进典型)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
  这种困惑在大学校园内的表现则让人忧心重重。一方面校园内树立和涌现的众多榜样和先进典型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淹没于时代的发展洪流。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榜样、典型,往往费了很大声势树立起来、宣传开来,却难以引起公众心态的“共振”。结果大多是“水过鸭背不透毛”,要么出现“昙花一现”的短期效应,要么出现“足球破门”式的一时轰动效应,要么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反差效应。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和学生对舆论上的榜样,从近乎迷信和盲从的心态,跌向怀疑、戒备乃至厌烦、反感的心理极端。在现实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雷锋被说成是处于低层次文化素质群体中突出的“傻子”,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绩。对于身边的典型,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大学校园内的榜样逐渐迷失了方向。
(二) 原因探析
  一个现象、问题的出现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校园所面临的榜样的迷失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榜样树立不当,虚构或夸大榜样形象,使大学生对榜样(先进典型)产生了反感和不屑。毋庸讳言,我们在过去对先进典型的工作出现过不少失误和偏差,对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的夸张、拔高,甚至人为“重构”,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神”的形象。种种假象的泡沫破裂之后,在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地位被动摇了,自然也使许多人的心理泛起了一种被“蒙骗”、受“愚弄”的激愤之情。于是,逆反心理和随之伴生的消极抵触情绪便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滋生和弥散开来,严重地困扰着榜样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二,精神世界的迷失,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手软”现象,使得大学生对当今的时代精神和榜样产生了迷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的东西乘机侵入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而当时舆论上的先进典型与社会现实又相距甚远,所有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对当今的精神榜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迷惘,认为现在已经进入“向钱看”的时代,只有能赚钱的人才是当代英雄,其他什么典型什么榜样精神统统不屑一顾。
  第三,典型教育走入误区,榜样的示范作用体现不明。在工作中,选树典型走形式,宣传典型走极端,致使树立起来的典型影响小、褪色快、夭折多。选树典型是一项细致、复杂、严肃的工作。在大学校园内,由于受到各种那个社会思潮的感染,在选树典型时,低标准、走过场,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或在评选先进时“排排座,吃果果”,来个“皇帝轮流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切实际选树典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四,典型推广不科学,学习榜样流于形式。推广典型不加区别,保护、发展典型不下功夫,致使大学生装模做样地学,典型叫苦连天地做。推广典型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发挥其榜样示范激励作用的目的所在。但在推广典型时,一方面是把向典型学习的活动当作一种功利主义的“权宜之计”,只图表面应付,不求实际应用。发了一通口号、表了几点决心、贴了几张标语、做了几件好事,热闹了一阵过后,即偃旗息鼓,致使在人们心目中,“雷锋叔叔无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另一方面是不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律要求照学、照搬,致使榜样的精神实质没学到,抵触情绪反而加重了。
二、榜样激励作用的机制分析
  (一)激励及其对大学生的意义
  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激励”一般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哈洛德·孔茨在《管理学》一书中提到,激励“是一个通用名词,应用于动力、愿望、需要、祝愿以及类似力量的整个类别”,这是对激励最普遍的解释;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和瓦格纳一致认为激励是对行为的触发、方向、强度和行为持久性的直接影响;琼斯也说激励涉及“行为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活力,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这一切进行的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这些定义都是对激励与行为发生及行为走向相互关联的认同和阐释。目前学界对激励的理解基本上没有超越科学管理时期的激励范式: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
  大学生作为一个素质较高、人格相对独立、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而可塑性较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素质对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源的构成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大学生如何优化管理、挖掘潜力、提高素质,使其向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目标健康成长,是摆在高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且具体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进行激励是一个开放性、实用性的选题,其核心是对大学生符合学校期望行为的驱动(正激励)以及对违背学校期望行为的抑止(反激励)。换言之,就是“使”大学生“做”“希望”“做的事”。
  (二)榜样激励作用的机制
  1.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寻找榜样与自我的共性契合点、加强学习净化心灵,是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的指向所在。榜样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关键在于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将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对社会情景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成为模仿。模仿不但能使人形成新的行为,也可使原有的但潜伏的行为得以表现,或使已有的行为得以加强或改变。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班杜拉认为,榜样具有替代型强化的作用,即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学习者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学习者避免榜样行为。榜样的这种替代性强化作用实质上就是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而榜样示范作用的机制便是榜样本身具有的教育功能。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就在于榜样具有感染功能、激励功能、号召功能、启迪功能和警醒功能——当人们了解榜样的生平及事迹后,会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面对榜样,每个人都可以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警自策,修身养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使先进的受到激励、平庸的受到推动、后进的受到震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自我。

  2.榜样激励的目标机制。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所推动,而这些需要就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塑造榜样就是为了给行为提供参照,一旦榜样学习者将榜样确定为学习样板,也就明确了未来的行为目标,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保持一致。当人们确定了目标之后,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主动采取行动。榜样激励的前提是学习者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榜样行为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因此学习者就会把自身与榜样作比较,用榜样与历史相沟通,让榜样成为理解的桥梁,去寻找共性的契合点和闪光点。然而榜样行为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榜样行为目标定的太高则会丧失激励力量,这就是为何“高大全”的榜样少有人问津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习者会从现实的社会榜样和校园示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目标构建富饶的精神家园,做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
  3.榜样激励的强化机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而榜样行为就可视为一种强化因素。个人的价值评判具有较高的社会一致性与社会依赖性,一个人只有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接纳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才有可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所以对于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的看重以及对于社会偏离和社会抛弃的焦虑,成了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社会现状或社会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心理原因。学校倾向于在总体上与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期望相一致,以社会需要来强化大学生的需要、愿望、意志、情感,激发内在的心理动机,让潜在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这就是说,学校是按照社会对社会角色的要求来表现和塑造自己、来教育与塑造学生的行为。因此,当社会或学校树立一位榜样要求大家学习时,往往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与权威性,很容易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与响应。如果受教育者学会了社会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并因为表现这种榜样行为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奖酬的强化,并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与自我强化,这种模仿榜样的行为就会得到加强并反复出现;如果受教育者表现这种榜样行为并未受到社会认可,甚至遭到讽刺挖苦,那么这种行为便不太可能再发生,榜样就没有多大的激励效应。
  总而言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典型最容易打动人心,最容易产生良好而巨大的示范、激励效应。
三、榜样精神激励的机制重构
  面对榜样及其榜样精神在社会现实生活和相当一部分人心中几乎“失落”、“失灵”的痛苦现实,“魂”兮归来,成了我们当今时代一个最激昂的呼喊。同样,榜样激励法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也是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如何有效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重构榜样精神的激励机制,成为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作出理性思考和实践回答的问题。个人认为,榜样激励机制的重构要注重“四共”——共性、共融、共生、共建,才能帮助学习这实现与榜样共性契合点的找寻。
  (一)共性原则
  榜样选择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际性,要有与学习者的共性特点。选择榜样目标时,应该注意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不能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榜样是时代的产物,而他的价值也在于时代的需要,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榜样。当今社会,衡量英雄模范的标准应该放在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上,应该把时代精英当成榜样让受教育者学习,应该宣传那些对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让他们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应该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做好事、勤俭刻苦。由于大学生榜样具有人生经历与广大学生基本相似、榜样形象直观贴近、其先进性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并产生效仿效应等特点,所以树立大学生榜样,在激励过程中把科学的理论、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与身边的榜样结合起来,通过褒扬和倡导学习校园里大学生榜样,对于实施精神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共融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处理学榜样与做凡人之间的关系,将榜样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间。榜样并不等于是“完人”,“完人”是对榜样的“神化”,也是对榜样精神的扼杀。没有缺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不要人为地拉大英雄与凡人的差距,让英雄远离了平民百姓。在宣传“学先进做先进”的同时应在观念上多倡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平凡人。英雄毕竟不是人人能做的,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在心理上与大多数人疏远了,榜样激励也应该“以人为本”,榜样教育的现实性在于我们不仅要颂扬成功者,也要赞美平凡者。因为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还是培养现代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回复到教育本身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出教育对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关怀。
  (三)共生原则
  榜样激励不能脱离道德教育的现实生活根基,失去它的现实人性基础,榜样个人与榜样精神要能与社会达成长久的共生状态。如果让一个典型树起来,典型本人却倒下了;榜样精神广为人知,而榜样却清贫如洗;人人赞扬榜样,但无人将学榜样付诸行动,这将是社会的悲剧。在选择典型时,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积极发挥校园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榜样道德的示范效应,把当代大学生高尚的精神风范渗透到全体学生中间去。在对道德的榜样激励中,立足点应放在做人立身处世上,应更务实,从小处着眼着手,加强“诚、信、廉、耻、勤”教育,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侧重于宣传那种“平凡中的伟大”的感人力量。在选择与宣传榜样时,应该突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将榜样的伟大与平凡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榜样激励的情绪感染力。
  (四)共建原则
  对良好的榜样行为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在榜样激励的过程中注重反馈与互动,实现共建。学生对榜样的模仿行为是否能持续、巩固、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行为是否受到正面强化。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校园中涌现的优秀人物要及时大力宣传,加强传播力度;对于良好的模仿行为要积极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尚。榜样行为的强化还应与榜样的实践性相结合。榜样激励是为大学生成长过程提供行为示范,落实到大学生的身体力行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要强调塑造真实感人、符合时代要求的榜样,反对弄虚作假的“高、大、全”式的榜样,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道德实践机会,让他们把从榜样那里学到的品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使他们获得真实宝贵的反馈信息,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认可,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正面强化,从而巩固与强化自己的道德认识,全面掌握社会的主流价值与道德。  
  
参考文献
[1]陈卓.当今中国榜样教育之尴尬——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浙江教育科学,2007,(1).
[2]朱明山.高校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成云雷.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
[4]雷开春.关于青少年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j].青年研究,2000,(5).
[5]岳晓东.香港、广州、长沙大学生偶像与榜样选择之比较调查[j].青年研究,2000,(4).
[6]李文彬.榜样教育与青少年个性发展.青年探索,2000,(1).
[7]钱鸣放.关于优化先进典型环境的思考.河南社会科学,1998,(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36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