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高校应对心理咨询职业嬗变的探讨

高校应对心理咨询职业嬗变的探讨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要:2001年颁布和实施的写作论文《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的心理咨询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当前的心理咨询工作还存在着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准入门坎过低、培训市场过于混乱及供求关系紧张等现象。为此,高校在心理咨询发展及其嬗变中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应对
  
  随着我国第一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规范标准——《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之路。
  
  一、心理咨询历史嬗变考评
  
  西方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心理咨询在对青年进行职业指导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开心理咨询先河者首推美国职业指导者帕森斯(f.pasenons)。他在1909年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此书可谓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心理咨询的著作。他通过研究个人、职业两方面的特点,对个人求职和发挥个人潜能给求职者以帮助。同年,比尔斯发起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在于维护人的心理健康,预防和矫治心理疾病。一战后,随着心理测验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心理测验为基础的临床指导性心理咨询模式,其领军人物是明尼苏达大学威廉逊教授。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适应上、尤其是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加之由于战争的创伤性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使心理咨询得以空前发展。至今,美国心理咨询方兴未艾,无论其理论还是实践技术上,日趋完善,其专业化、职业化、法律化水准,在当今世界心理咨询领域是领先的。20世纪60年代后,心理咨询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起步。尽管从业者来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和领域,开展活动的形式、规模与质量参差不齐,但就其推动整个世界的心理咨询活动,构成心理咨询链条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言,其成就依然可圈可点。
  反观我国,虽然引经据典可以考证出心理咨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心理咨询思想在从先秦到明清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中,熠熠生辉[1],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散见于古代典籍中的心理咨询思想与实践,仍然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或不自觉的,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人们的心理问题在巨变的时代背景中逐渐突出,于是在一些医疗部门,如中山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首钢医院等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咨询才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开始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行业规范,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以及政府的引导和管理滞后,我国的心理咨询一直处于范围广泛但良莠不齐的非职业化状态。我国于1985年在浙江省湖州师专成立了第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中心后,高校心理咨询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面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心理特殊性,高校心理咨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在预防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目前,全国一千余所高校中约有近4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或心理教育,北京地区则达到了70%以上,形成了一定规模[2]。当然,其中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相信,随着《标准》出台并付诸实施,得以净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必将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职业领域。
  
  二、高校在心理咨询职业化中的应对
  
  很显然,心理咨询在我国成为一种职业,是以竞争和创新为特征的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心理咨询发展为职业不仅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需。另外,无论从数量或质量看,我国心理咨询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大量的专业人士需求与匮乏的专业人才状况正是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尴尬的现实。所以,规范、净化、管理、监督心理咨询业,使之专业化、职业化和正规化,就成为维护人们切身利益,提高大众身心健康的当务之急。这里,我们需要反思和回答的是,高校在心理咨询职业嬗变的过程中,该作何应对呢?
  1.意识上求变
  观念转变是高校应对心理咨询职业化的首要任务。目前,高校中将心理问题思想化和德育化的观念还有着极大的市场,心理咨询生理化和心理咨询治疗化的认识误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7]。这给心理咨询职能和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很大麻烦,使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步履维艰,甚至沦为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的一种装饰。《标准》的出台,为高校重新认识与理解心理咨询职业,搭建起了平台。高校应该以《标准》出台为契机,切实扭转过去的陈旧观念,从职业化和专业化角度,把握心理咨询作为职业所体现的内涵和外延,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来理解心理咨询这一全新职业,消除偏见、误区和神秘感,重构其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观念、概念及文化,使肩负着以维护人类内心安宁为使命的心理咨询首先在高校真正生根、开花和结果。要以高校为发展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心理咨询,走进心理咨询,使心理咨询走出高校,走向社会,成为提升人类心理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援助力量。

  2.专业上求新
  心理咨询作为职业已经走进了人们视野。但是,人才需求数量和人才培养的数量之间的巨大缺口,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心理咨询领域人才匮乏几近告急;另一方面则是该领域充斥着大量的滥竽充数的人。另外,在该领域之外还有数量不可低估的,怀着不同目的、心态的人,试图进入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所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净化心理咨询市场,提高咨询质量,维护心理咨询荣誉,高校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高校应充分利用其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在有条件的高师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心理系、教育系、哲学系、社会系、管理系、人力资源系等相关学科基础上,筹办心理咨询专业或者开拓心理咨询方向,调整或重建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后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养成,使该专业大学生完全具备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认证的资质。同时,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考虑在硕士或者博士这一层面上,新开心理咨询专业或培养方向,鼓励更多的硕士或博士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这对于规范心理咨询市场,重建心理咨询声誉,进而推动该领域发展,无疑会起到表率和引导作用。所以,高校须以《标准》颁布为切入点,将心理咨询作为专业来发展,不仅会为心理咨询事业提供发展的原动力,也使得高校在应对心理咨询职业化过程中,能拓宽专业路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为心理学发展找到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生长点。
  3.师资上求全
  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认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取得资质前的专业培训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事关咨询人员的从业水准、从业能力和从业道德。《标准》中规定:从事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副高职以上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或取得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3年以上者,经心理咨询师执教培训后,可担任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师;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正高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可担任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上述执教师资标准向高校师资提出了挑战。高校固然名师云集,人才荟萃,但能否应对挑战,却是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师资应该转换角色,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另一方面,高校师资应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心理咨询职业化紧密联系起来,以强化的师资条件为基础,将培训咨询师作为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契机,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拓展自身专业视野,养成心理咨询职业化意识。
4.咨询主体素质上求高
  尽管我国已有近40%的高校在为大学生进行着心理咨询或心理教育活动,但以笔者所见,在这一近乎蓬勃发展势头背后,隐藏的却是效能的日渐萎缩,其中的从业者素质堪忧:有些缺乏心理咨询理论和技能且身份复杂的所谓咨询员,二十余年来,一直把持着心理咨询在高校的低效运转。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是使高校心理咨询裹足不前的严重羁绊之一。心理咨询绝非是任意行为,也绝非是什么人都可以涉足的,那种认为心理咨询无非就是安慰、劝说的观点行为,实事证明,只能给心理咨询带来灾难。心理咨询是一项严肃行为。它之所以可能,在于这是专业领域,在这一专业领域从事活动的人是专业人士,他们一般要具备《标准》中规定的各种专业能力。咨询人员的知识水准、从业能力、人生阅历、实践经验、道德水平、人格魅力、学历水平等资质,对于高校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而言,缺一不可。高校咨询人员要以《标准》为准绳,积极参与资格认证,以切实改变目前高校心理咨询的尴尬局面。心理咨询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检视自己,不断修正,不断前进。
  5.理论上求原创
  我国心理咨询二十余年来一直蹒跚而行,没有实现超越性和突破性的进展,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心理咨询理论创新。由于心理咨询根植于西方的文化背景而非生长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它的中国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学界的难题。当某些心理咨询理论、技术或是量表在为解释西方人的心理现象发挥作用时,它为中国人解惑答疑时却是那样牵强,甚至是无能为力。这就是我们心理学界长期以来专于模仿,少有创新,专于引进,少有其理论反思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仍对心理咨询原创性理论无动于衷,那么,我们所做的将依旧是为西方的心理咨询是否具有普遍性提供佐证。高校是学术创新和知识生产的沃土。高校拥有大量的专家、学者以及科研优势;高校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可贵的学术传统;高校面临着心理咨询职业化的难得的发展契机。因此,高校应该从过去的研究模式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在引进西方前沿性、前瞻性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反思其文化品质,在本土文化背景中,积极修正,勇于原创,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人的具有创新性和本土文化品格的心理咨询模式、技术乃至理论,这是我国高校在心理咨询成为一种职业时所面临的最为困难的抉择,也是最深层次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解决心理咨询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因为这是建构我国自己的心理咨询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与治疗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樊富岷.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之发展[j].大众心理学,1995(6).
  [3]张俊仁,等.咨询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
  [4]钱铭怡,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王登峰,等.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4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