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活动过程。它在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了解与掌握心理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并熟练应用于工作当中,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沟通 班主任 班集体
凡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爱戴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可以说,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当好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成功方法之一,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一、心理投入是心理沟通的基础和前提
实施对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心理投入,既不是教条的、机械的,也不是“惟学生意志论”,它是以班级履行社会职能、维护社会规范、保证班级稳定性、促进班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属的。
对班级日常管理的心理投入,表现为建立班级良好人际关系中情感的投入。班主任应对学生开诚布公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求得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情感的投入,应避免师生间的相互猜疑、相互排斥,乃至相互敌视,为班级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班级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情感的投入,能进一步把握住潜藏在学生深层次意念中的思想脉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尖子学生去掉“ 自傲”,后进学生去掉“ 自卑”。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事。当学生感到学校的可爱、教师的可信时,身心就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相应也就提高了活动的效率。古人所说的:“ 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种情感因素的集中反映。班主任应强化班级管理,重视情、理交叉感应效应。
二、了解和爱心是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1.应当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这是做好心理沟通的前提,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多问、与学生交谈和教师平常的观察等。多问就是问学生有什么新的打算,适应不适应班级和学校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主动向其他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以求更深入地了解各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交谈则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关键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2.对学生要有爱心。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进。老师真挚的爱,能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仰慕心理,他们才会向教师敞开内心的世界。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应该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因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抬高他,也不因他成绩差而厌恶他,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力求把每个学生都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心理平衡是心理沟通的最终目的
心理平衡,是指德育过程中每个成员因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健康向上的,有助于学生解决心理矛盾,避免心理冲突和离心趋势。
1.心理平衡有利于学生避免过度焦虑,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
焦虑过度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由于“升学”的高压,学生时刻处在过度焦虑状态之中,极易导致认知水平失常,反应能力下降,尤其当紧张焦虑由意识层次转入潜意识层次时,会造成耳鸣、头晕、失眠等精神衰弱症。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就是患者的潜意识自我压抑,把心理冲突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久而久之,这些“心理内容”便积聚在潜意识里,到了一定时候,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但当个体心理平衡时,就能积极地防止焦虑过度及其心理障碍的产生。这是因为平衡的心理状态易产生恬静的心境,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个人情绪,“胜不骄,败不馁”,并尽快地找到缓解精神紧张的途径,及时宣泄、排解自我压抑。
2.心理平衡有利于学生安全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上的“断乳期”,是一个特定、特殊的阶段,一般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其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成人感”突出,渴望自主、独立,尤其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 小孩”看待,喜欢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幼稚的特点,偏激,易激动,好冒险,对生活充满幻想,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存在着自己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特殊矛盾。面对这样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同时存在的特殊时期,我们在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作用的同时,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以平和的心理状态面对这一切,并处理好这一特殊阶段的特殊矛盾,安全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
3.平衡的心理易让人产生稳定持久的心境
它对于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成熟度的加快。
综上所述,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必要条件。师生间只有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班级里的每个成员才能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依附感,对教师产生崇敬感和亲近感,教育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和谐的班集体才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李晓松.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张东娇.论教育与沟通的传统联系[j].教育科学,2003,(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592.html